摘 要:在剖析關于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問題三種不當歸因的基礎上,對成 人高等教育的質量觀進行了匡正:應樹立發(fā)展性、多樣性和特色化的質量觀;新時期成高教 育質量的應有之義為專業(yè)設置的合理性、課程與社會需求的擬合、管理現(xiàn)代化、與國際結軌 等;建議應建立基于ISO9000的質量保障體系、健全成高教育質量的國家干預機制、成高教 育應加強與各相關方廣泛合作等,以促進成高教育質量的不斷改進。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質量
收稿日期:2006—09—1 1
作者簡介:黃NEB2F(1959-),女,漢族,廣西桂林人, 廣西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教授,在讀博士,主要從事成人教育教學與管理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對高級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的加快,成 人高等教育獲得了迅猛發(fā)展,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重要實 現(xiàn)形式。但伴隨著成高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同時出現(xiàn)了對成高教育質量 下滑的譴責之聲。
一、成高教育質量下滑的三種不當歸因及其質量觀的匡正
(一)成高教育質量下滑的三種不當歸因
1.學生素質下降導致成高教育質量下滑
社會上關于成高教育質量下滑的議論,很大一部分來自學生素質下降這一事實。這反映 了成高教育質量下滑的一些誘因或外在原因,卻不是本質原因。該觀點的錯誤在于把成高教 育的產品和成高教育的對象混同起來。教育的產品是服務,成高的教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 因而衡量成高教育質量優(yōu)劣的根本在于其所提供的教育服務水平的高低,歸根到底是對顧客 需求的滿足程度而不是學生的素質。成高教育服務若能針對學生特點,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 工作,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最大發(fā)展,滿足包括用人單位在內的各方需求,就應當認為成高教育 服務具有高質量。不能以成高學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質不如普通高校學生就斷定成高教育質量 不如普通高校。以挑剔顧客質量的好壞來衡量教育質量的高低是不公平的。事實上,一些生 源較差的民辦學校因重視教育質量,辦得紅紅火火,就是對此種觀點有力的回擊。
2.社會不良心理導致成高教育質量下滑
另一種觀點把成高教育質量下滑歸因于社會上日益升溫的“文憑熱”。該觀點認為成高 教育質量的下滑,很大程度應歸于社會的不良風氣,即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功利心理。一些用 人單位招聘員工時一味追求“人才高消費”,以高學歷作為高水平的代名詞;某些學生求學 的目的即為一張文憑,以“文憑是否好拿”作為選擇就讀學校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據。在日益 激烈的生源大戰(zhàn)中,一些成人學校為了生存不得已選擇對學生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 ,直接導致了成高教育質量的下降。毋庸諱言,這種觀點的實質在于將部分成高院校短視行 為所造成的教育質量下滑的責任統(tǒng)統(tǒng)推給了消費者。教育內外部規(guī)律告訴我們,教育必須與 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適應。這種適應應當是積極的、發(fā)展的適應。社會 對人才的需求,在于其真才實學。外在的受教育層次的發(fā)展,并不必然帶來個體的身心發(fā)展 。成高教育工作者應當自覺抵制不健康的社會和個人需求,而不是為追求經濟效益而消極迎 合。某些成高教育院校忽視教育事業(yè)對社會長遠需求的滿足,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行為 應當受到嚴厲譴責。
3.私人辦學的大量介入導致成高教育質量下滑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民間辦學的熱 情空前提高,大量私人資本注入教育領域尤其是職業(yè)和成人教育領域。有觀點認為過于市場 化的運作和商人重利的本性,造成了成高教育質量的下滑。但將私人資本注入成高教育領域 作為其質量下滑的歸因明顯不符合經濟規(guī)律,因為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成功轉軌就 已經說明,非公經濟成分的進入及其引起的市場競爭,是促進各行業(yè)爭相提高產品和服務質 量的重要原因。存在大量優(yōu)秀的民辦(私立)學校,他們的辦學水平,令一些國內知名高校 自愧不如。這些事實也有力反駁了對民辦成高教育的批判。目前民辦成高教育領域的一些不 良甚至違法現(xiàn)象,是某些投資人的短視行為,說到底是一個監(jiān)管的問題。我們在嚴厲打擊實 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以降低質量甚至采取欺詐手段等牟取暴利的不法投資者的同時,要注意給 民辦教育的發(fā)展營造寬松的輿論氛圍,正確認識到民辦教育不等于低質量,民辦教育是我國 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二)成高教育質量觀的匡正:應樹立發(fā)展性、多樣性和特色化的質量觀
以上對成高教育質量下滑的不當歸因,本質在于未樹立科學的成高教育質量觀,它們孤 立、靜止、片面地看待成高教育質量,得出了關于成高教育發(fā)展前景的悲觀論調,使成高教 育發(fā) 展缺乏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也不利于引導成高教育質量的改進。為此,必須首先確立科學的成 高教育質量觀。
國際標準ISO9004—2:1991《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要素第2部分:服務指南》附錄中給 出了服務業(yè)的示例。教育被劃為服務業(yè)的一種,與建筑設計,勘探,法律等并歸到第8類“ 專業(yè)”當中。成高教育就性質而言是教育服務業(yè),適用服務業(yè)的質量觀。將成高教育質量定 位于 服務的質量,將有助于樹立發(fā)展性、多樣性和特色化的教育質量觀。這因為,將成高教育理 解為 服務業(yè),可以將成高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產品,與成高教育服務的對象——成高教育學生 區(qū)分開來。這 樣一來成高教育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入學素質的差異,將不再被視為成高教育質量比普通高 校質 量低劣的主要原因,從而可以使人們端正對成高教育質量的認識,為成高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一 個良 好的環(huán)境。更為重要的是,服務的目的在于滿足顧客的需求,而顧客的需求類型和層次是多 樣的,因此,成高的教育服務質量不能用單一模式尤其是精英化的質量評價模式來衡量,而 應該考慮成高學生的實際需求,更多的關注就業(yè)市場的實際情況。具有服務特色的服務能更 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成高教育服務的多樣化和特色化將使其在教育服務市場獨樹一幟,在 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新時期成高教育質量的應有之義
(一)專業(yè)設置的合理性
高校專業(yè)設置有兩種基本取向,一為學科取向,二為就業(yè)取向。學科取向的專業(yè)設置, 意在通過多學科并存和彼此交叉相融,為學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學科條件,在實踐上體現(xiàn)為不少高校 追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學科、專 業(yè)目錄》大而全的學科專業(yè)群。目前一些普通高校無視自身已有的辦學優(yōu)勢和整體實力, 一味熱衷于升格為綜合性大學,已產生學校原本短缺的辦學資源更趨緊張、教學質量下降和 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等消極影響。成高教育的專業(yè)設置,因其大眾化的導向,更應從盲目追求學 科取 向的怪圈中掙脫出來,以滿足學員的就業(yè)需求為辦學宗旨,采取就業(yè)取向的專業(yè)設置。2004 年《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yè)目錄(試行)》出臺,成高教育應根據當?shù)氐男?求和 自身條件,有針對性進行專業(yè)調整。藉此既可以改變成高專業(yè)設置本科化的偏向,又可以通 過設置對口專業(yè)或相近專業(yè),滿足中高職畢業(yè)生通過接受成高教育提升其學歷層次的需要, 成為成高教育發(fā)展新的增長點。
(二)課程與社會需求的擬合
專業(yè)設置的就業(yè)導向及對區(qū)域內其他學校專業(yè)設置的關注,使成高教育在形式上符合社 會的 需求,但只有課程與社會需求的有效擬合,才能使成高教育最終適應社會的需求。實踐中, 成高教育 的課程設置幾乎沒有經過科學論證,通常都只是對普通高等教育本??普n程設置的簡單刪減 ,對各方面要求稍微降低即完成課程設置。事實上成高教育的課程設置與普通高校的專業(yè)設 置存 在著價值取向上的差異性,不能通過簡單的刪減拼湊而成。普通高校,尤其是某些知名大學 ,其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其學術研究取向,某些理論色彩很濃的課程根本不適宜在成 高教育開設。同時,成高教育學生所迫切需要的一些實踐性課程卻是普通高校沒有的。因此 ,成高教育的 課程設置必須有獨立的思路。西方國家關于繼續(xù)教育的課程設計有借鑒意義,其一般步驟如 下:第一步,工作分析?;緝热莅ù_定職業(yè)名稱和專業(yè)范圍,確定基本技能范圍,確定 工作技能等;第二步,制定技能結構圖。它是課程設計討論的最終結果,同時為制定全部課 程和教學計劃提供依據;第三步,確立目標。通過分析技能結構圖,確立培訓目標;第四步 ,教學設計。把技能結構圖和培訓目標轉化為教學計劃(或稱“授課計劃” ),以及選擇 或制定學習評價(考核)方法。通過這些步驟,可以有效地把社會需求轉化為成高教育的 課程,使得成高教育在滿足社會需求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三)管理現(xiàn)代化
從總體上看,成高教育質量應體現(xiàn)在成高教育的所有活動中,其中管理是保證。只有通 過管理現(xiàn) 代化,才能集合成高教育各方面力量團結協(xié)作,實現(xiàn)成高教育的全面現(xiàn)代化,進而完成現(xiàn)代 化人才的 塑造。在教育管理現(xiàn)代化進程中,教學管理首先要向現(xiàn)代化邁進,如計算機技術的充分利用 ,建立網上選課系統(tǒng),構建教師學歷、成就、知識結構以及來自學生等各方面對教師教學方 面要求的數(shù)據庫等,使得各種信息一目了然,為迅速而有效地做出管理決策提供了極大便利 。近年來,成高教育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從理論走向實踐就與教學管理現(xiàn)代化的許多進步分 不開 。在大力倡導教育管理現(xiàn)代化的同時,應防止將管理現(xiàn)代化等于管理機器化的偏向,注重管 理中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成高教育領導應著力培養(yǎng)管理隊伍的和諧意識、團隊意識,并通過 提高 自身素質,樹立新型權威,使各項工作達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同時,在教學管理工作中 ,應采取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
(四)與國際接軌
全球化的進程,促使各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融合。教育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走向國際化是 必然趨勢。成高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走在國際化的前列。成高教育 與國際接 軌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首先,成高教育應將幫助受教育者樹立國際化的視野作為重要教育目標 之一 ,使受教育者在態(tài)度、知識、情感、技能等方面適應全球化趨勢。這一點在全球化趨勢日漸 加劇的形勢下越發(fā)重要,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 中國缺少經過很好訓練的大學畢業(yè)生可能將會阻礙經濟增長,也將會阻止中國向更先進的工 業(yè)領域邁進。這份報告所指的“良好訓練”的內容,國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占相當大的比重, 成高教育應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與國際接軌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建立與國際慣例相對一致的教育質量標準。教育培養(yǎng)的人 才是人類發(fā)展的共同資源,人才質量的互相認同,是新時期教育的新特征,也是各國教育發(fā) 展的共同理想。同時,教育質量標準的一致,為開展更為廣泛的教育合作提供了基礎。
三、進一步提高成高教育質量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基于ISO9000的質量保障體系
ISO9000是ISO/TC(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 標準,它為世界范圍的各種類型和規(guī)模的組織規(guī)定了質量管理體系(QMS)術語、原則、原 理、要求和指南,以它為基礎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注重全員參與和持續(xù) 改進,使質量在管理過程中得到保障和提高。引進ISO9000,可以為成高教育服務質量提供 體制性和全員性的保障,是一套可操作的質量管理方法,為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提供了極大的 方便。同時,引進在國際范圍內受到廣泛認可的質量保障體系,可以促進我成人高等教育與 國際接軌,促進成高教育的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和合作。
(二)健全成高教育質量的國家干預機制
在建立以成高教育自身為主體的質量保障體系的同時,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外部監(jiān)督機 制。 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建立成高教育質量的國家干預機制。通過國家強制力打擊成高教育服務市 場的短期投機行為和一些不負責任者的見利忘義行為,有利于扼制當前成高教育領域的不正 之風。但成高教育質量的國家干預機制仍然十分薄弱,應建立更系統(tǒng)、更強硬的長效機制, 發(fā)揮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用,拓寬監(jiān)督范圍,為成高教育快速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三)成高教育與各相關方廣泛合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高等教育日益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核心。因教育對象的特殊 性,成高教育與社會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成高教育應與各相關方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這是 因為:其 他行業(yè)尤其是服務業(yè)在質量管理方面有先進的經驗可以借鑒;教育服務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 上在于對顧客需要的滿足程度,而社會其他行業(yè)尤其是用人單位,是成高教育服務的間接消 費者,他們對成高教育服務的質量很有發(fā)言權;通過合作,成高教育可以利用更多的社會資 源。 因此,成高教育應該主動出擊尋找合作伙伴,并且在全球化浪潮襲來的今天,有條件的成高 教育院校應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