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知識的不斷更新,信息源急劇增多,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知識面廣,這些新特點,對現(xiàn)代教育形式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加強職業(yè)責任感,緩解工作壓力,維護心理健康,提高職業(yè)適應能力。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教師;職業(yè)適應
收稿日期:2007—09—15
作者簡介:金正帥(1968—),男,漢族,浙江東陽人,在職研究生,中共衢州市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
教師在人類幾千年文明發(fā)展過程中始終起著推動作用,教師作為精神文明的開拓者,作為一種崇高的職業(yè),在傳遞科學文化知識,促進整個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教師被認為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教師作為知識的象征,是“無所不知”的楷模,備受尊崇。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的不斷更新,信息源急劇增多,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知識面廣,這些新特點,對現(xiàn)代教育形式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xiàn)代的教師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現(xiàn)代教師在某種程度上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教師除了要儲備大量的信息,還要掌握現(xiàn)代學生的心理,掌握傳遞知識的各種途徑,不斷提高職業(yè)適應能力。
一、加強職業(yè)責任感
教師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員,他們的思想會受到來自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面對經濟高速騰飛的社會,面對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教師傳統(tǒng)的人生價值面臨來自不同方面的挑戰(zhàn),甚至出現(xiàn)不安心工作,不適應本崗位工作等種種問題。因此,學校在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教師隊伍本身的建設,把提高教師的職業(yè)適應能力作為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一)轉變教育理念,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網絡時代,教師的育人功能發(fā)生了一定轉變。學校要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師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過于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F(xiàn)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于輔助教學的手段,假如教師不能適應教育技術的變革,必將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和“楷?!?,是教育的主動者。教師一方面要塑造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還要明確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
1.在教學層面上,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學生作為社會的個體,與教師享有平等的人格尊嚴,學生同樣有不可剝奪的主動學習權利。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基本特征,更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理解學生。學生的個性不同,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情感的作用,但不能遷就學生,放任自流,要給他們一個良好的導向,引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2.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心六育并重。雖然我國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但是教育體制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深入開展,素質教育正在成為教育的重點和發(fā)展方向。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成績好的學生學習努力,自律能力強,在學校一向得到老師的尊重和愛護,家長對這些孩子也很放心,忽視了他們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或挫折,在言行上過于苛刻要求自己,壓抑了心理需要和個性發(fā)展。一旦這些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就很容易引發(fā)意想不到的行為后果。而成績差或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更容易被老師嫌棄,家長也多以批評、指責的態(tài)度相待,這樣容易惡化他們的表現(xiàn)。因此,重視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3.在教育的方法上,掌握與學生的交往技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尤為重要,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學會換位思考,根據(jù)不同個性學生的心理,因材施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三)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
教師是社會文化價值與道德準則的傳遞者,同時也是代表和具有這些價值和準則的人。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楷模,對學生起引導作用。陶行之指出:“如果全國教師對于兒童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chuàng)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奔訌娊處煹穆殬I(yè)道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任務。
二、緩解教師工作壓力
根據(jù)有關調查表明,教師職業(yè)所帶來的壓力多于其他行業(yè)的人。香港曾將教師職業(yè)壓力列為第二位。適當?shù)墓ぷ鲏毫梢耘懦闹械目仗摵陀魫?,令人振奮,給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反之,過度的工作壓力,則給人帶來苦惱,使人產生心理、生理及行為失調反應。
(一)正確對待社會期望值與教師現(xiàn)實狀況之間的差距
從社會對教師的期望來看,教師要充當知識的傳授者、集體領導者、模范公民和紀律維護者。學生對教師的角色期望是知識的傳授者,就要求教師知識博大精深,無所不知;將教師看成是紀律的維護者,就要求教師遵紀守法,工作耐心細致,對學生關心體貼。教師是一項職業(yè),教師也有屬于自己的生活,知識和精力也是有限度的,要教師全身心投入工作,方方面面十全十美也是難以做到的,所以,這些角色期望會與教師現(xiàn)實狀況產生一定的沖突。需要有效調適,正確對待。
(二)注意避免自我期望值過高,追求“完美主義”的傾向
教師作為知識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當作自己為人處世的目標。在工作上要求盡善盡美,并渴望他人看到并給予肯定的評價。追求完美之心容易忽略自身條件的限制。比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會害怕學生在競賽中發(fā)揮不出成績。一旦過高的自我期望目標不能實現(xiàn),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對他人懷有敵視、對立情緒。因此,教師要放棄“完美主義”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挫折,調整、確立切合實際的工作目標,這樣才能在現(xiàn)實工作中發(fā)揮潛能。
(三)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體系
能否用一種合理的方式去評價教師的工作,會對教師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工作若得到積極的評價,便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反之,則會產生心理負擔。目前,我國教師評價主要采取終結性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若以考試作為評價要件,顯然忽視了教師在改變學生的興趣、行為和價值觀等方面作出的努力。現(xiàn)在學校進行終結性評價,結果基本上體現(xiàn)在對教師的獎懲上,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評價更應關注教學、教育過程,如教師怎樣工作,學生原有的素質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機會等。
三、維護教師心理健康,提高教師職業(yè)適應能力
現(xiàn)代教育形式下,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心理健康成為從事各項工作的重要條件。教師特有的職業(yè)特點使得他們經常會陷入焦慮、緊張的心理困境。教師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
(一)認清自我
教師對自己的個性、興趣、優(yōu)缺點、工作能力及所擔負的角色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教師要對自己工作中的壓力抱以正確的態(tài)度,不能過于理想化,要正確地對待工作中的壓力,尋找心理上的平衡點。這樣才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提高工作效率。
(二)促進教師人際關系的和諧
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發(fā)揮育人作用的重要前提,人際關系的惡化很容易導致心理障礙,同時也會嚴重影響校園風氣。培育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學會維護他人的自尊,即使別人有什么不對之處,也不要過分責難,否則會埋下怨恨的種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必須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與他人和諧相處。另外,采取有效的溝通技巧,比如:坦誠、友好、信賴、尊重、同情與理解等,這將有助于形成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塑造教師健全的人格
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和楷模,首先自己要建立健全的人格。教師健康的人格突出表現(xiàn)在如何對待教育工作,怎樣對待所教的學生上。教師的性格特點對學生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學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教師經常為不良的情緒所干擾,并且把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就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形象,影響教學效果。人格健康的教師知道如何去工作,同時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于緩解工作壓力,調節(jié)心理失衡的狀態(tài)。教師健全的人格必將對學生人格塑造起重要作用,也必將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日趨緊張、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里,教師會為多元價值觀所困擾,必須正確面對來自社會的各種壓力,具備更好的職業(yè)適應能力,樹立自身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5.
〔2〕王斌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8.124.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