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曾表示,與其說蘋果是家硬件公司,不如說它是家軟件公司。他的意思是蘋果開發(fā)的硬件需要與其軟件相適應,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所謂的軟件只是蘋果的電腦操作系統(tǒng)而已。
iPod也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即出售的硬件和軟件(iTunes music management and store)必須匹配,不過現(xiàn)在蘋果也不完全排斥根據(jù)硬件,調整軟件部分。事實上,在蘋果整個業(yè)務當中,相對于銷售電腦,iPod的銷售更加符合這個傳統(tǒng)(iPod占據(jù)75%的MP3播放器市場,蘋果PC占據(jù)個人電腦市場的5%)。但是我認為iPod touch的發(fā)布把蘋果帶向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蘋果一定會努力做得更好。
如果你熟悉iPod的話,就應該知道它是被設計成為一個“接收方”,而不是“發(fā)送方”,意思是說,用戶可以從電腦中把音樂傳輸?shù)絠Pod上,但不可以將音樂從iPod傳回電腦中,也不能傳至其它iPod上。但是Touch面世后,大家發(fā)現(xiàn)它和其他iPod系列產(chǎn)品幾乎沒有外觀上的共同點,而iTouch成為“發(fā)送者”,同時它也是“接收者”。有了Touch,用戶可以通過wi-Fi在iTunes商店購買任何想要的東西,并將購買到的東西存儲在Touch8GB或者16GB的存儲卡上,然后再將其下載到他們的電腦上。換句話說,和它“前輩”的工作方式完全相反。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改變?
當我們仔細思考后,會發(fā)現(xiàn)這樣卓越的產(chǎn)品居然只有16GB的存儲容量,這不是一個倒退嗎?特別是對一款其軟件被設計用來處理大量音頻文件、圖片和視頻文件的產(chǎn)品來說。
筆者的第4代40GB的iPod目前存儲了大約9000首歌曲,其中15首左右是從CD中拷貝而來。不管蘋果做了多少努力,他們都從未使我從他們的網(wǎng)站上有償下載過音樂。這其中有許多原因,但也許他們能想到的一個原因就是我找不到方便的途徑來實現(xiàn)這個過程。他們想,如果為我提供一個設備,讓我可以直接通過Wi-Fi從iPod上連接到iTunes商店,而且還可以在星巴克無償享受到這項服務,結果會是怎樣呢?另外,和其它iPod不一樣,這款產(chǎn)品享有了和iPhone一樣精致的外觀。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其有限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但是他們也許會這樣推論:也許我不會下載所有想要的音樂,而只是把它當作從iTunes買到的產(chǎn)品的暫時存儲空間,而在此之后就會把文件都轉存到電腦上。換句話說,蘋果賣給我的產(chǎn)品并不是主要用來充當CD音樂的便攜播放器,而是更容易讓我實現(xiàn)從iTunes有償下載音樂的產(chǎn)品。如果我和數(shù)百萬個像我一樣的消費者這么做了,蘋果銷售音樂文件的收入將會大幅度的提高。
運用你的想象力揣摩上面這段話的最后一句。我們都知道蘋果過去是一個電腦公司,如今越來越像消費電子公司,而未來蘋果似乎打算出售更多的音樂和視頻內容。如果蘋果真的成功地做到了這點,那么現(xiàn)在在銷售大量音樂和視頻內容的公司又會面臨什么挑戰(zhàn)呢?
iPod的最新一代產(chǎn)品也許正是特洛伊木馬,他們正朝著這個方向把它變?yōu)楝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