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解說】
在散文閱讀試題中,表達方式的辨別及其作用的分析,是常見的考點之一。一般來說,散文以記敘為主,但同時采用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⑴描寫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的作用,重點考查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人物描寫主要考查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細節(jié)描寫的辨識。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⑵議論的作用: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jié)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⑶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這類考查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相結(jié)合。
【考例解析】
我看到了一條河
童年在我的記憶中比較模糊,但其中有幾個片段卻令我記憶猶新。
我4歲那年,有一次,媽媽開車帶我回家。路上,她讓我在離家?guī)子⒗铮?英里約合1.6千米)的農(nóng)田邊下車,然后自己找回家。雖然那次以我徹底迷路而告終,但此事對我影響很大。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從小就樂于尋找挑戰(zhàn)。
剛開始學游泳時,我大概有四五歲。我們?nèi)液椭斓纤构霉谩氐瞎霉?、喬姑父一起在德文郡(dù)____假。我最喜歡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開始時和我打賭,如果我能在假期結(jié)束時學會游泳,就給我10先令(先令是英國舊幣,10先令相當于半個英鎊)。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練就是幾個小時。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沒有學會游泳。我最多只能揮舞著手臂,腳在水里跳來跳去。
“沒關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說,“明年再來。”
但是我決心不讓她等到下一年,再說我也擔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會忘了我們打賭的事。從德文郡開車到家要12小時。出發(fā)那天,我們很早起身,把行李裝上車,早早地啟程了。鄉(xiāng)間的道路很窄,汽車一輛接一輛,慢吞吞地往前開。車里又擠又悶,大家都想快點兒到家。但是,這時我看到了一條河。
“爸爸,停一下車好嗎?”我說。這條河是我最后的機會,我堅信自己能贏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罢埻\嚕 蔽掖蠼衅饋?。爸爸從倒車鏡里看了看我,減慢速度,把車停在路邊的草地上。
“里克看見一條河,”媽媽說,“他想再試一次游泳?!?/p>
“可我們不是要抓緊時間趕路嗎?”溫迪姑姑抱怨說,“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程呢!”
“溫迪,給小家伙一次機會嘛,”朱迪斯姑姑說,“反正輸?shù)囊彩俏业?0先令?!?/p>
我脫下衣服,穿著短褲往河邊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們改變主意。但離水越近,我越?jīng)]信心,等我跑到河邊時,自己也害怕極了。河面上水流很急,發(fā)出很大的聲響,河中央一團團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叢中找到一處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較深的地方。爸爸、媽媽、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溫迪姑姑和喬姑父都站在岸邊看我的表演。女士們身著法蘭絨衣裙,紳士們穿著休閑夾克,打著領帶。爸爸叼著他的煙斗,看上去毫不擔心。媽媽一如(jì)______往地向我投來鼓勵的微笑。
我定下神來,迎著水流,一個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長,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無用地亂蹬,急流把我沖向相反的方向。我無法呼吸,嗆了幾口水。我想把頭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虛,沒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無進展。
就在這時,我踩到了一塊石頭,用力一蹬,總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氣,這口氣讓我鎮(zhèn)定下來,我一定要贏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雙臂劃水,突然我發(fā)現(xiàn)自己正游過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勢完全不對,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顧湍急的水流,驕傲地游到河中央。透過流水的怒吼聲,我似乎聽見大家拍手歡呼的聲音。等我終于游回岸邊,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時,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錢包。我撥開帶刺的蕁麻,向他們跑去。我也許很冷,也許渾身是泥,也許被蕁麻扎得遍體鱗傷,但我會游泳了。
“給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說,“干得好?!蔽铱粗掷锏?0先令,棕色的紙幣又大又新。我從沒見過這么多錢,這可是一筆巨款。
爸爸緊緊地擁抱了我,然后說:“好了,各位,我們上路吧!”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爸爸渾身透濕,水珠正不斷地從他的衣角上滴下來。原來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選文有改動)
1.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①(dù)______假 ②一如(jì)______往
2.文章中加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表達作用?
3.文章敘述了“我”童年的“幾個片段”?請簡要概括。
4.為什么“我”對童年的“幾個片段”記憶猶新?
5.比較下面兩個句子,你認為哪個句子表達效果更好?請說出理由。
①我也許很冷,也許渾身是泥,也許被蕁麻扎得遍體鱗傷,但我會游泳了。
②我很冷,渾身是泥,被蕁麻扎得遍體鱗傷,但我會游泳了。
6.談談你對“我看到了一條河”這個題目的理解。
7.你對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請說出理由。
(選自2006年河北省課改試驗區(qū)中考語文試卷)
【解析】
這篇題為“我看到了一條河”的文章,主要敘述了“我”學會游泳的經(jīng)歷。在敘事過程中,作者采用了多種描寫方式,如景物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這些描寫的準確運用形象地表現(xiàn)了“我”的勇敢,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其中,第2題考查的是描寫方式的辨識及其作用的分析。答案:景物描寫(或:自然環(huán)境描寫);烘托 “我”的勇敢。其他答案略。
【實踐演練】
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從家中那臺14英寸黑白電視機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聳的大樓直插云霄,一座座盤旋的立交橋雄偉壯觀,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燈閃著誘人的光彩,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②我目瞪口呆,原來城市是這樣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憂傷。
④第二天,我質(zhì)問父親:“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親如果是城里人該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幾名城里的大學生到我們這座大山里寫生,他們背著畫夾,戴著太陽帽,洋氣十足。其中有一個叫黃春草的女孩兒,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為了畫日出,天剛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纏著要看她畫畫,就和她一起去了。我們一起登上了山頂,太陽升起來了,紅彤彤的,將云彩映照得格外艷麗。黃春草支起畫夾,神情專注地畫著。等她畫完畫,我們就坐在一塊石頭上聊天。我說:“我真羨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像我這樣活著實在沒有一點兒意思。”可她卻說:“不要把別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紀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p>
⑦于是她講道:“在一座大山深處,有一個小女孩兒,10歲那年,母親病逝;12歲那年,父親抬木頭時被砸傷,從此干不了體力活兒。她每天背著個破布包,跑步去6公里外的學校上學。放學后,她還得割豬草,像男人一樣在腰上纏根繩子,下到懸崖下面挖藥材,掙點錢補貼家用和交學雜費。后來她考上了大學,她一共貸了八千多元助學貸款……”
⑧我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為她在給我編故事,黃春草卻說這個女孩兒就是她。
⑨我驚訝地看著黃春草,她的臉上非常平靜。我想,比起黃春草,我幸運得多了,最起碼,我還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
⑩黃春草的手指向遠處,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那塊巖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樣,嚴嚴實實地遮擋住了陽光,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她說:“陽光雖然沒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哪怕是一點點余光?!?/u>
(11)是呀,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但我們可以選擇頑強,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樣能夠茁壯成長,就像那朵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不超過50字)
2.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
(1)第二天,我質(zhì)問父親:“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2)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
3.第⑥段中畫線的句子是景物描寫,請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這個句子的作用。
4.請談談你對第⑩段“陽光雖然沒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哪怕是一點點余光”這句話的理解。
5.試分析文章標題“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6.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足;是杰出,還是平庸;在比較中,我們往往都會感到自己的處境不如意。親愛的同學,讀了本文后,你一定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認識,對人生有新的感悟,請以“感謝你,巖石下的小花”為題,寫一段話。(50字左右)
感謝你,巖石下的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我”生活在大山里,羨慕城里人的生活。聽了黃春草在逆境中奮斗的經(jīng)歷后,認識到了只有選擇頑強,才能茁壯成長。2.(1)“質(zhì)問”:表達“我”對父親的不滿,把自己不能過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責任歸結(jié)到父親身上。(意合即可) (2)第一個“竟然”強調(diào)小花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第二個“竟然”突出了小花頑強的生命力。3.烘托了“我”對黃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羨慕之情(或“向往之情”)。4.“陽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陽光雖然沒有照到小花身上”是指還沒有過上美好生活,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是指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存在。這句話喻指:即便美好生活沒有來眷顧我們,我們?nèi)匀灰邢M蛪粝?,要去追求奮斗。5.形象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頑強奮斗的人。6.提示:緊扣原文,結(jié)合實際,語言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