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食草與食肉》的文章深深地震撼著我:當你看到電視畫面上成千上萬的角馬、牛群、鹿群在奔騰,仿佛一支龐大的軍隊在征戰(zhàn)——蹄聲隆隆如戰(zhàn)鼓如滾雪轟鳴,雙角閃閃如刀劍如槍刺凌空;彌漫的煙霧托著一股勢不可擋的氣勢,令你熱心沸涌。然而,只要出現一只獅影,一只干瘦的草原狼,或是一只還沒有角馬腿肚子高的豺狗子,這成千上萬的雄壯立即就一錢不值,就成了烏合之眾,就四逃八散潰不成軍。它們眼睜睜地看著同類的肉體喂飽了敵人的胃腸,全體才輕松起來,漸漸放慢腳步悠閑地啃草??吹竭@樣的畫面,我想了很多,也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相信大家都有一致的答案。要讓學生具備“食肉動物”的品質。
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精神
面對危險和機遇,食肉動物趨于進攻——迂回,包抄,堵截,進攻,所以就大動腦筋;而食草動物唯一的能耐只是逃命,所以智商低下,只要聽到風吹草動,就撒開四蹄一個勁兒地奔跑。由于缺少智慧,有時還稀里糊涂地撞進食肉動物的嘴巴里。
強烈的進取心是一個學生快速進步并轉化為高素質學生的重要條件。為了充分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教師可在日常學習以及各項活動中,經常向學生提出挑戰(zhàn)。如利用“激將法”去刺激上進心強、有潛力的學生自己戰(zhàn)勝、超過自己。也可讓學生之間互相“擺擂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成立學習競賽小組,小組之間開展競賽,讓成績好的學生兩兩結為對子互相比學習成績、比遵規(guī)守紀等等。通過這些措施,激發(fā)學生的進取意識,使其能坦然面對挑戰(zhàn),積極主動迎接挑戰(zhàn),逐漸形成學生強烈的進取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食草動物表面看起來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但彼此之間沒有任何情感聯系,也決無相互責任,貼近在一起只是為了壯膽而已。更多的意識是:如此龐大的群體,如果猛獸來襲,怎么就會我倒霉呢?食肉動物卻不同,它們緊緊抱成一個團,隊伍中任何一個受到威脅或受到傷害,全體都會為之拼命。獅子們的團隊精神令你驚訝,最強壯者沖鋒在前,次強壯者從旁協助,無能者在家里看孩子;鬣狗的隊伍中以戰(zhàn)斗能力強弱分尊卑,級別低者在職位高者面前只能是夾著尾巴表示謙恭和尊敬;荒野中一只獨狼遇到危險,就會發(fā)出撕心裂肺的求救哀鳴,立即就有同伴從四面八方趕來救助。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團隊精神要求團隊成員必須精誠團結、相互協作,在團隊內部開展良性競爭。可以通過精心組織好的以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為目標的各種集體活動加強班級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并能使集體成員之間人際關系融洽;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強化學生的群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關鍵是要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要尊重而不能回避學生對其自身利益和個人能力的關心,要注重他們個性的發(fā)展。尊重和注重體現在要為他們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或提供集體的“溫暖”,通過他們的自我體驗得到一種需要的滿足,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力,自覺要求和激勵著自己把個人能力與利益置于集體之中,于是我們的教育也更加走向深入。
讓學生具有生存的危機感
所有的食草動物都不具有食肉動物的組織性與紀律性,更不具有什么救助的行為。為什么呢?因為它們的生存太容易,低頭啃食一動不動的青草,抬頭咀嚼老老實實長在那里的樹葉。用不著廝殺,用不著拼搏,用不著嘔心瀝血地思索,各自吃飽就萬事大吉。而食肉動物要喂飽自己的肚子,卻十分艱難,它要面對拼死的掙扎,瘋狂的逃竄和絕望的反抗。它們必須絞盡腦汁,用盡心機,必須紀律嚴明,團結戰(zhàn)斗。
當學生成為一個社會人時,他們就會感觸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是那么大!最近《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上登載一位走出校門不久的同學的文章,說的就是這種同感。“在圣潔的象牙塔光環(huán)下,我們根本不知道外面的競爭有多么殘酷,畢業(yè)后才發(fā)現,我們不過處在社會金字塔的底層,沒有工作經驗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沒有工作單位可以調檔案,檔案調不出來就不能上社會保險。說好聽點我們是未就業(yè)應屆大學生,說不好聽我們就是社會無業(yè)人員。最著急的是,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生存都成問題,哪來的理想?!?/p>
對待成績偏好的學生,進行生存危機意識教育,讓其懂得成績好不等于生存能力強,誠如戴爾·卡耐基所言,“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他的專業(yè)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要切實重視在校期間的多方面能力培養(yǎng)。對于學習成績中下的學生而言,生存危機意識教育就尤顯必要了。這些學生心里總有那么一種“底線’,成績差就差點吧,以后到哪兒還不能混口飯吃!應讓他們明白要想生存得好,總該自己努力,而不能吃爸穿媽啃老一輩子吧?在這無處不競、無時不爭的社會里,你有能耐出人頭地當然更好,退一萬步也該要有維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總不會是曠課、網游、睡懶覺就能得到的吧?教育學生先把目標放低,為生存而求學,或許會是推動青少年進步的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動力。
現在社會充滿機遇和競爭,作為未來社會建設者——學生,必須要具備“食肉動物”的積極進取、團結協作和為生存而競爭的優(yōu)秀品質。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