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有一排柳樹,正是“雨水”節(jié)氣,小小的柳葉兒被串了起來,隨意又有條不紊地垂下來,形成一道疏疏密密的天然垂簾,在微風中輕搖。遠處,冬日里完全顯露的村莊,如今已是半遮半掩,不用多久,窗外只會留一道綠色的屏風。直到下一個冬日降臨,那片田野與村莊才會重新顯露出來,那時它們較前一年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我很期待。
還記得去年的這個季節(jié),柳條也是這樣的,當時正給學生講古典詩歌,看到柳葉兒,就隨口吟出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庇中趴陂_河地說:大家都很欣賞的這首詩吧,但這“二月春風似剪刀”卻很煞風景,你們看這春風是如何的溫潤呀,柳條是如何的柔美呀,憑空來了一把剪刀,把一首很美的詩剪得破碎了。學生們也跟著大放厥詞,說還不如二月春風似村姑之類。
轉(zhuǎn)眼一年過去了,此情此景仿佛仍在眼前,但那些學生已經(jīng)成了一年級的大學生,現(xiàn)在也許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聆聽教授的教誨吧。而我眼前的這些學生也即將迎接六月的決戰(zhàn),明年的此時,他們也將坐在大學的教室里,而我又將面對新一屆的學生。從我的角度來看,他們仿佛就是那一片片小小的柳葉兒,隨著春天走進我的視野,然后又慢慢淡出我的世界,也許一生再無緣相見。而我則像是那柳樹的樹干,長年不變,站在同樣的講臺上,講授著同樣的內(nèi)容,用今天來復印明天,直到復印機報廢停止運行。當然,別人會蹺著大拇指說,您是桃李滿天下。是呀,我們真的是桃李滿天下,可是有幾個桃李還記得當年的園丁呢?常聽周圍的同事說,某某學生當了如何大的官,某某學生辦了如何大的公司,某某學生賺了如何多的錢,他們說得很興奮,我卻無語。因為我很少見到這些學生回到他們曾經(jīng)奮斗過的校園,看看那些已過早地染上白霜的老師們,也不見這些卓有成績的學生為貧困的家鄉(xiāng)做一點真正的事情。真正建設家鄉(xiāng)、改變家鄉(xiāng)面貌的卻是那些無緣進入這所省級重點中學,沒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我也沒有謀面的“學生”。從我這間教室里走出去的學生都已客居他鄉(xiāng),正在建設本已經(jīng)很繁華的大都市,這也正是城鄉(xiāng)差別越來越大的一個原因吧。我不會為當大官、賺大錢的學生感到自豪,相反,卻為我從來沒有教過、卻正在為家鄉(xiāng)的改變螞蟻搬食般艱難地生活著的家鄉(xiāng)的學生而自豪,正是他們在綠柳外的田野上辛勤地勞作著,使家鄉(xiāng)的村莊發(fā)生悄悄的變化。
于是我再次吟誦了《詠柳》,并說起去年的情景,我說,你們就是柳葉兒,春天一過你們就會淡出我的視線,而且淡出故鄉(xiāng)。也許我說得太傷感了吧,教室里一時沒有了聲音。然后一位學生說:“老師,你的話讓我想起了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春之懷古》,其中有一段對于柳絮的描寫,我特別喜歡,我背出來讓大家聽聽:‘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件柳的分號?!蚁?,柳樹除了葉兒之外,還有柳絮;少了柳絮,柳樹也就缺乏美感了。老師您說對嗎?”
我一愣,隨之明白了他的意思。我怎么只看到柳葉兒,而沒有看到柳絮飄飛呢?正是有了“柳絮因風起”才有了眾多的柳呀。
另一位學生說:“老師,我記得清人王拯有一首詩《羅池》,原詩是這樣的:‘半畝羅池在,孤亭錦樹隈;橘香三百本,留待我歸來?!蚁氚阉某桑骸處熗瑢W在,綠柳校園隈;家鄉(xiāng)三千里,留待我歸來。’”
我笑了,心里的一片陰云忽然散去,像春日的天空一樣清澈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