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今后將不再是“鐵飯碗”了!據(jù)報道,到2006年年底之前,遼寧全省中小學教職工將基本完成聘用合同的簽約工作,實行“學校聘教師,教師選學校”的用人格局。教師收入與業(yè)績掛鉤。(據(jù)《時代商報》2006年12月7日報道)
教師職業(yè)不再是“鐵飯碗”,教師收入與業(yè)績掛鉤。這可能會驚醒某些夢中人,可能會激起他們的教書動力。但對于絕大多數(shù)本就敬業(yè)的教師來說,這樣的消息也許只能帶來壞心情。
雖說教師有選擇學校的自由,但實際上教師的選擇權非常有限。在當前的就業(yè)形勢下,教師的數(shù)量明顯過剩,而且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大學生加入到教師的隊伍,除了一些“骨干教師”有選擇學校的權利,對于那些普通的教師來說,能夠被學校聘任恐怕也算是大吉大利了。
既然教師的收入與業(yè)績掛鉤,恐怕教師是否被學校聘任也是與業(yè)績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那就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教師的業(yè)績?盡管對此沒有科學的定義,但我以為應該包括教師的各個方面,比如教書業(yè)績,科研業(yè)績等等??墒聦嵣?,學生的成績決定著教師的業(yè)績。目前在中小學教學中,雖然提倡素質教育、個性教育,但萬變不離其宗,學校對一個教師的考核最終要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學生的成績。在各種明的場合,我們見不到學生成績的排隊,可在暗地里幾乎每個學校都要在每次考試后赤裸或隱蔽地給教師排排坐,其標準就是學生的成績。而社會對一個學校的認可還取決于該校的中考升學率、高考升學率。這一指揮棒的先決條件就是學生的成績。
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天生的,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只有一個屢試不爽的法寶,那就逼學生讀書,盡量的抽取時間讓學生讀書。教師就會為了自己的工資,為了自己的飯碗而不惜一切手段來提高自己的業(yè)績。學生的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在成績面前變得若有若無,文明社會也就可能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先科學的制定了教師的業(yè)績標準,再來砸教師的飯碗不遲。否則教師和學生身上的無端壓力將會越來越大。教師和學生生活得不快樂,教育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和諧,那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