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臟了要洗,諸如洗臉、洗澡、洗頭……除了講求衛(wèi)生之外,還有一分對美的追求。追求潔凈之美、修飾之美、簡約之美。聆聽了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執(zhí)教的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教材——《我和祖父的園子》,我恍然大悟:原來課也是要“洗”的。
薛老師第一次執(zhí)教《我和祖父的園子》時,在認真?zhèn)湔n、準確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分為3個板塊:
1.讓學生重點朗讀課文第2節(jié)和第13節(jié),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細心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園子寫具體的。
2.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感悟作者怎樣把童年生活寫具體的。
3.學習課文中借物抒情的寫法,做一次寫作練筆。
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第3個板塊的預期目標沒有完成。薛老師不無遺憾地說:“把寫落實在課堂上,是我強烈的愿望。若要學生嘗試課堂小練筆,至少要給學生留出10到15分鐘時間。否則就是走過場,像蜻蜓點水般地一帶而過,沒有什么實效性?!?/p>
結(jié)合課堂上的隨機生成,薛老師調(diào)整了教學設計,再一次執(zhí)教這篇課文。薛老師帶領學生從讀課題人手,先讓學生匯報預習所得:自己對“我和祖父的園子”有什么了解。接著用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我和祖父在這個園子里是怎樣生活的?找出具體“做”的詞語。
在學生品讀課文的基礎上,討論“我和祖父在做這些事時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感悟到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快樂和幸福。學生很快從課文中找到:祖父下種,我跟在后邊瞎鬧;祖父鏟地,我卻用鋤頭亂勾;祖父澆菜,我又跑去亂鬧。這些生動的描寫具體表現(xiàn)了作者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漢語言里豐富的詞匯中有實詞和虛詞,實詞是用來表現(xiàn)事物的,有些虛詞是能起到表達情感作用的。學生往往關(guān)注實詞,而忽略對虛詞的注意。
薛老師引導學生細心地品讀課文,從字句中感受作者童年的天真爛漫:“祖父下種時,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單菜種沒被土蓋上,反而被我踢飛了?!?/p>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薄白娓笣膊?,我也搶過來澆。不過我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這幾段話中的“哪里、其實哪里、不過”等虛詞把我和祖父在園子里的種種表現(xiàn)做了細致的比較。這些虛詞生動地勾畫了“我”在園子里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與祖父干活的不同。
為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薛老師和學生們共同討論了“作者為什么花大力氣寫這個園子,與我童年的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們走進文本,感觸頗多。薛老師趁熱打鐵,即時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寫下種,用上“哪里……其實……”;或者寫倭瓜,用上排比的修辭手法。有幾位學生的小練筆博得了聽課老師的熱烈掌聲。
這節(jié)課上得很精彩,但薛老師依然覺得這樣的課堂必須改進。他說:“語文課不是給一兩個人上課,讓所有的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目的。”為了再次成功地執(zhí)教《我和祖父的園子》,他備課到凌晨一點,走進文本,親近學生,走進新課堂。
為了實現(xiàn)“人人參與學習活動”的理念,薛老師從歸類聽寫詞語人手,把這篇課文的詞語進行應用梳理,形成整體,便于記憶。聽寫的詞語分成3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倭瓜、黃瓜、玉米、韭菜;栽花、拔草、下種、鏟地。請注意每組詞語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你要能很快把它們記住。(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接著寫一個和上面4個詞是一類的詞語。下面再聽寫一個詞,分清它屬于哪一組:草帽。評價學生的聽寫時,薛老師請聽寫者讀一讀自己聽寫的詞語,再說一說不寫“草帽”的理由。
薛老師提醒同學們:今后在預習課文時,把課文中的生字、生詞畫下來,讀一讀,寫一寫,記住它,有可能的話給它們歸一歸類,這樣記得住、記得牢。
薛老師圍繞學生聽寫的3組詞語,展開與文本的對話:我和祖父的園子里有這么多的昆蟲、莊稼,在童年的我的眼里是怎樣的?請大家集中讀好兩個自然節(jié)。讓老師能聽見你讀書的聲音,好嗎?
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讀出了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作者是怎樣具體寫這個園子的?
在指導學生熟讀感悟課文時,薛老師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法,讓學生從讀中吸收語言表達方式,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成長。有的學生讀書不正確、不流利,薛老師不批評,耐心地指導;有的學生讀書正確流利,但缺少感情,薛老師請他邊讀邊想象;有的學生能有表情地讀書,薛老師贊揚他“表情有變化了,肯定是用心在讀書”。
在討論“怎樣寫出園子特點”這個問題時,薛老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語言,走進文本,了解每一篇文章都有一點寫法是特別的、獨特的。由此引出了獨具匠心的練筆設計:把課文寫園子里的生活遷移到我們的生活中來。薛老師再三強調(diào):“閱讀課有表達,寫作課有閱讀。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是訓練出來的,不訓練不點撥就被忽略了。”
薛老師指導學生篩選材料,簡潔語言用筆來思維。所有的學生都動了起來,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寫作實踐,真是個個文思如泉,處處妙筆生花。
薛老師完成了他的預期設想:讓學生從用口語表達到用頭腦思維,讓學生先走進文本,再從文本里走出來。薛老師的課上得無拘無束,學生們學得自由自在?!耙磺卸蓟盍耍鍪裁?,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p>
“正因為有這樣的祖父才有這樣的園子,正因為有這樣的祖父和園子,才有我這樣幸福的童年生活。薛老師衷心地希望同學們也有一個幸??鞓返耐辍!边@意味深長的結(jié)語讓學生依依不舍,與會人員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
聽薛老師講述他“洗課”的過程,誰能不被他的堅韌和執(zhí)著打動呢?我感覺到“語文課堂的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作者單位:沛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