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通訊員 楊希貴)11月29日,被譽為“中國文化三峽工程”《今注本二十四史》第四次主編會議,在成都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學忠,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張中偉,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全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于友先,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柳斌杰等出席會議并講話。由我國史學泰斗張政火良先生擔任總編纂、全國三百余位一流史學專家歷時十余年參與編纂的《今注本二十四史》,首次全面、集中、系統(tǒng)地對二十四史進行注釋,對現行版本的訛誤進行校勘,并加以標點。該書的出版,將結束二十四史中后二十史有史無注的狀況,彌補前四史注釋中的局限與不足,把對二十四史的整理與研究推向一個更高的階段,為繼續(xù)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提供方便,給讀者一個準確、簡明和權威的版本。全書約600冊,1.2億字,預計總投資3000多萬元。四川出版集團計劃在5年內完成整套書的出版。
許嘉璐副委員長在講話中談到,《今注本二十四史》既是中國史學的豐碑、中國文化建設的豐碑,四川出版史上的豐碑,同時也是連接古今中外的橋梁。其意義不僅僅是一部“今注”,在可預見的將來,在融入今人的見解后將形成“蜀本二十四史”。當前我們的編撰工作面臨編校隊伍和資金兩大瓶頸,人才培養(yǎng)已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刻,希望借此機會培養(yǎng)一支優(yōu)秀的編校隊伍。
柳斌杰副署長在講話中說,二十四史之所以不斷地進行編輯、出版、加工、今譯、注釋,就是要把我們的歷史告訴我們的子孫后代,在歷史傳承中加強時代精神?!笆晃濉逼陂g,《今注本二十四史》繼續(xù)列為國家重點出版工程。基于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和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國家把對整個民族文化傳承、社會先進文化建設、今天和諧文化建設有重大意義的重大出版工程和數字出版作為關注、支持的重點。
會上,許嘉璐向華南師范大學授牌,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和華南師范大學聯合創(chuàng)立中華二十四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