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臨床上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夾雜沒消化的食物,納差。重者有長期大便溏薄,便利膿血,少腹痛,里急后重,久治不愈。體格消瘦,遇氣候變化,飲食不調(diào),觸酒即發(fā)。身乏無力,面色萎黃,渴而不喝,脈細數(shù)無力;舌苔白膩,舌尖紅,兩邊牙印舌。此病臨床極為多見。
1、臨床資料
筆者自1982年以來,采取單穴按摩療法,臨床治愈1165例慢性腹瀉,均獲滿意效果,1165例中,男性775例,女性390例;年齡3歲-20歲者320例,5歲-21歲者84例,6-36歲者41例,47歲-52歲者318例。53歲以上者402例。病程3個月。10年,有酗酒史者459例,一般飲酒史者203例。無飲酒史者183例,其中干部420例,農(nóng)民240例。教師及工人185例,兒童及學生320例,以上均有門診登記。
2、治療方法及療程
2.1取穴方法臍下3寸關元穴。
2.2按摩手法按揉、點揉、左轉(zhuǎn)為補。右轉(zhuǎn)為瀉(女則反之)。
2.3治療療程每日1-2次,7日為1個療程,每次補法900次,瀉法300次,胃脹。停滯,倒胞者,瀉法后再補300次,每次10-15分鐘。
2.4按摩步驟囑患者仰臥,腰下部墊一枕頭正對臍部以下部位,自然放松,松開腰帶。閉目靜神。醫(yī)者位于患者的右側(cè):找準關元穴,用右手拇指對準穴位左轉(zhuǎn)300次調(diào)換手掌(勞宮穴)對準穴位。左轉(zhuǎn)600次,手法由輕漸重,由表透里,逐漸加力,速度每轉(zhuǎn)1次為1秒鐘,并囑患者收肛提氣,待患者感到暖氣,有腸鳴音時。即停止按摩,囑其靜躺10分鐘下床。
2.5按摩要點按摩前囑患者自然放松,收肛、醫(yī)者找準穴位、按揉方向要垂直向下,力度由輕漸重,緩和深透,輕重適宜患者耐受力,勿猛勿過大旋轉(zhuǎn),速度以每秒鐘1次則宜。
3、治療效果
3.1療效判斷治愈:經(jīng)1療程治療,腹痛。腹瀉消失,食欲增進;顯效:經(jīng)2療程治療腹痛消失,腹瀉次數(shù)減少;無效:經(jīng)2療程治療腹瀉無明顯改變者。
3.2療效結(jié)果經(jīng)1個療程治愈905例,經(jīng)2個療程治愈248例,經(jīng)2個療程治療無效12例??傆行收?7.08%。
3.3以上不統(tǒng)記1次或2次脫療者,未完成1個療程者。
4、典型病例
凌某某,男,6歲,1982年10月20日下午5點余,因腹瀉前來就診,家長代述,孩子自7月2日因腹瀉進住醫(yī)院,經(jīng)住院治療后,孩子哭鬧,腹瀉減輕出院,回家一直腹瀉,1天2—4次,大便溏薄。查體:體格消瘦、便溏薄、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舌尖紅、兩邊牙印舌。為寒濕所致的脾虛、腹瀉,采取以上按摩手法和操作步驟進行,以補為主。1次見效,1個療程痊愈,隨訪2年未復發(fā),孩子體格健壯。
全某某,男,55歲,于1974年酗酒后致痢疾,住院暫愈,逢氣侯變化,飲食不調(diào),觸酒即發(fā)。以中西藥,單驗方多方調(diào)治,均無效果,于1983年7月15日邀余診治,癥見:形體消瘦、面色無華、脈象沉細數(shù),舌苔白膩、舌尖紅、大便1日數(shù)次,少腹隱痛,夾雜未消化的食物,已近10年,脈癥相參:屬于留飲宿食,濕熱積滯不化而引起的慢性腸胃炎,遂以上方手法步驟進行三補一瀉手法治療,1個療程減輕,2個療程痊愈,于2005年春已有20年,出診隨訪,本人體格發(fā)胖,紅光滿面,精神煥發(fā),口述“今年76歲,從您給我按摩好后,一直未復發(fā),胃口也好。太謝謝您了”。
5、討論
任脈的氣海、石門、關元,都能治療腹痛、泄瀉、便秘、遺尿、陽萎、早泄、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但關元穴與氣海穴,有共同的強壯作用,是保健的要穴。而關元穴也主要是任脈與足三陰經(jīng)的交會穴,小腸的募穴,治療虛勞贏瘦有特效,因此筆者常取關元穴,利用不同的手法治療慢性腹瀉特別有效,臨床上關鍵是選準穴位,手法得當,大人小孩,肥胖和瘦人都要認真細致的認準穴位,正確使用手法。
根據(jù)病癥和身體的強弱。運用補或瀉法進行治療。按摩手法,對慢性腹瀉癥,有疏通經(jīng)絡,解痙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提高腸道正常蠕動和抑制腸蠕動的亢進癥狀,以達到止痛止瀉的功效,筆者采取的按摩止瀉手法,無副作用,效果特別顯著,醫(yī)療費用低。農(nóng)民和家庭貧困的患者,都能接受治療深受患者歡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