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筆者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運用牽引、按摩及配合超短波治療各型頸椎病,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20例頸椎病患者中,男38例,女82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5歲;神經(jīng)根型52例,椎動脈型30例,交感神經(jīng)型28例,脊髓型4例,混合型6例:治療最長者8個療程,最短者2個療程(1個療程為10次)。
2、治療方法每日1次。
2.1牽引治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進行枕頜牽引,重量5-15kg,時間25-30分鐘,極少數(shù)癥狀較重,有頭暈、惡心等反應者,適當縮短時間,減輕重量,以病人能耐受或無不適感為度。
2.2按摩治療時間約30分鐘左右?;颊咦?,醫(yī)者立于體后或患側,拿揉頸項兩側,拇指撥揉頸部肌肉或痛點。滾揉兩側頸肩部、肩胛區(qū),捏拿兩肩部。點按風池、風府、缺盆、肩井,隨分型加減。神經(jīng)根型:拿揉、搓上肢肌肉,點曲池、手三里、合谷,提抖肢,牽拉手指。
椎動脈型:揉壓率谷、揉太陽、印堂、百會,多指敲打頭部。
脊髓型:患者俯臥,推揉滾背部膀胱經(jīng)路線。
2.3超短波治療患者俯臥,將超短波放在患者病灶處,治療需30分鐘,此法主要針對頸部肌肉勞損嚴重,疼痛明顯者。
3、療效及治療結果
痊愈: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頸椎活動正常,1年后隨訪,未復發(fā)者58例,為48.33%;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工作時間長,頸部有酸困感,休息后正常者30例,為25%;有效:頸部酸痛癥狀部分消失,活動輕微受限32例,為26.67%??傆行蕿?00%。
4、討論與體會
頸椎病的病因,多因勞損受涼,長期伏案工作或低頭引起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椎間隙變窄,牽引可增大椎間隙。改變頸椎生理曲度,使壓迫癥狀減輕。按摩的作用是疏通經(jīng)絡,緩解肌肉緊張,解除粘連,使偏歪的棘突。及輕微錯縫得到糾正。
需要注意的是:脊髓型頸椎病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平時加強頸部肌肉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