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第三式刀技 受流(向右)
意義:
坐在左側對手,突然站起,斬下來襲時,一面起立架開來刀,從對手左肩口“袈裟斬”砍斬取勝。
動作:
一、由正面向右(正面為左)正坐,面朝視左方對手,同時雙手握住柄鞘,浮腰豎立右足尖,一面伸直腰部,左足稍踏右邊(參照圖)(此時足尖向外側)同時將刀貼近胸前,站起,左手拉下鞘,右手將刀往上拔出面額前上方,刃向右斜上,刀尖向后下垂,保持架開(受流)姿勢。
注:注視左側對手動作,不僅面部如此,電要稍微推出右肩的心境施行,則接下去的動作會較流暢。
往上拔速度,要依拔擊動作“徐、破、急”速率施行。
刀往上拔時,左手保持握住鞘口,左肩稍移后面,用刀掩護上體姿態(tài)。
二、接著,有足移踏左足側,一面起立(同時“受流”架開對手斬下之刀瞬間),刀尖南后回旋右上方身體正對對手,左手移握刀柄,動作連貫不可停頓,左足拉退后方同時,由對方左肩口袈裟斬下。
注:從起立至斬下止,不可停頓,要像流水般,一連貫串施行。
斬下時,雙手停止在臍前,刀尖要較水平稍低。
三、斬下后,保持原狀,稍彎右膝,左肘伸直,刃部向前,雙手移上左前,將刀斬擊部位(刃尖七寸部位)移置右膝上。
注:刀用雙手移止左前上時,右手松握,掌心向上,刀柄挾在拇指和食指中間,由下面保持輕輕支托形態(tài)。此時左肘要充分伸展,握住刀柄之左拳移上左斜前方。
刃部向外,刀柄在上,刀尖朝下四五度橫一文字,與上體成平行。
刃尖七寸部位,輕托置在右膝頭上。
這亦是振血之一種,要把殘心的意境充份表現(xiàn)出來。
四、右掌松開刀柄,反掌從上逆手換握。
注:逆手是不可用力強握。
五、右手反掌逆手握時,左手離開刀柄,移握鞘口,右手再反掌向上,刀尖由下方,回旋左方,將鍔附近移靠鞘口,反掌(“逆手”掌心向上)姿態(tài)納刀,緩慢蹲下,左膝頭著地皮同時納畢。
六、刀納畢,起立同時后足(左足)移前并齊右足,右手離開刀柄,回復佩刀姿勢。
第四式刀技 柄當(柄撞)
意義:
前后遭遇襲擊,先以刀柄頭撞擊對手水月(心窩)連著用右單手刺擊后面對手水月,再次以凌厲氣勢將前方對手劈斬得勝。
動作:
一、向正面依居合膝坐穩(wěn),雙手迅速握住刀柄同時浮腰,豎起左足尖伸直腰部,右足踏出,同時用雙手并握刀與鞘整體激厲向前撞出,依柄頭撞擊對手水月(SUIGETSU)心窩。
注:居合膝作法參照前文居合膝項目。
雙手握刀時,右手將刀柄橫面握住。撞擊時,柄頭高度約標準本身水月高度。
二、撞擊后,右手保持伸展右肘姿勢,急速用左手將鞘往后拉引,一面以左膝為軸,把身體向左轉約45度,刀同時拔出,刃尖朝向后面對手,刀尖刀棟貼在左胸(乳)保持水平,上體垂直,充分伸展右肘刺擊后方對手心窩(水月)。
注:刀拔出時,握住鞘口之左手要充分拉盡刀鞘。
刺擊后方對手時,左手握住鞘口移送臍前。
三、刺擊后,依左膝為軸,向右回旋,抽出刀刃之意境振舉頭上,左手移握刀柄,回復正面向?qū)κ郑瑫r以凌厲氣勢從頭頂斬下。
注:不可忘記,抽出刀刃時的心境動作。
回復正面時,雙目要較身體回轉向正面之前,先注視對手。
振舉至斬下動作要一連貫串,不待分秒空檔。
斬下時,刀尖稍較水平低。
四、斬下后,保持原姿勢,將刀向右拂開,同時左手離柄移貼左帶。
注:這亦是振血動作之一種,此時有拳位置要在身體中心線右前約45度處附近,其高度與移貼在左帶左手成水平,刀尖要較水平低一點,而稍在右掌內(nèi)側止住。
(第一部分完)(編輯:關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