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料顯示,50歲以上人群慢性胃炎的發(fā)病率可達50%。臨床工作中,筆者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在拿到“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檢驗報告時,便愁眉苦臉、忐忑不安,擔心早晚會轉成胃癌。這種擔心有道理嗎?二者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胃癌的前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發(fā)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胃癌的發(fā)生并非是由正常胃黏膜上皮細胞驟然轉變?yōu)榘┘毎且粋€漸進的過程。在發(fā)展為胃癌之前,常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癌前變化過程。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惡性貧血及巨大胃黏膜肥厚癥等,就屬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它們將使發(fā)生胃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其中最常見的當數(shù)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較復雜,部分可能與吸煙、酗酒或用藥不當有關;部分由慢性淺表性胃炎遷延發(fā)展而來;還有部分屬自身免疫病。作為一種癌前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可進一步發(fā)生腸上皮的異常增生而癌變,癌變率與其病史長短和嚴重程度有關。因此,確實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走上“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這條路。
杞人憂天大可不必
不少患者被診斷為上述癌前疾病后,因擔心癌變而思想負擔沉重,整日憂心忡忡,這完全沒有必要。胃癌的癌前疾病畢竟不等同于胃癌,這是兩種不同的病理過程。大部分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經過合理、系統(tǒng)的治療可轉化為淺表性胃炎或維持現(xiàn)狀,只有很少一部分重度萎縮性胃炎,在經過較長時間后可以發(fā)生癌變,這主要見于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的病例。
有人曾對國內100例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跟蹤觀察,結果10年之內有5人發(fā)生了癌變。這說明萎縮性胃炎癌變機會并不高。掉以輕心不對,但背上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也不必要,反而不利于治療。
與胃癌劃清界限
盡管癌前疾病轉變?yōu)槲赴┑膸茁什⒉桓撸脖仨殞ζ鋰兰臃婪丁?/p>
首先,已經有上述癌前疾病的患者,要密切定期做體檢。胃鏡檢查是胃癌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一般一年一次,重癥半年一次。胃鏡檢查時一定要送病理檢查,應特別注意不典型增生的情況。
其次,加強對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療也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最近的研究證實,清除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后,可使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發(fā)病風險降低40%。而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疾病的唯一有效措施(編者注:本刊2003年第10期15頁、2006年第1期37~38頁刊有根治幽門螺桿菌的“三聯(lián)療法”)。
另外,中醫(yī)藥對癌前病變的防治可能具有獨特的作用。處方著重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整體與局部兼治原則。胃復春、猴菇菌片對腸上皮化生可能有益。
最后,防止胃炎最重要的一道防線還與您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神經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關系密切。因此,堅定治療信心,消除緊張心理,與醫(yī)務人員密切合作,才能將胃癌扼殺于萌芽之中。
編輯/張宇 zhangyu@cpcw.com
鏈接
胃炎患者日常生活須知
1.生活、工作、飲食有規(guī)律,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2.飯前便后洗手,盡量吃高溫加熱過的熟食,喝開水,生吃瓜果要洗凈,以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按時進餐,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燙食過硬食物,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4.不飲烈性酒,戒煙。
5.少吃鹽腌、煙熏、油炸、霉變或烘烤食物。
6.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特別是胡蘿卜),因有足夠的維生素C、E,可能阻斷癌變。
7.飲食多樣化,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
8.適度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如太極拳、氣功、散步等運動對疾病恢復及預防復發(fā)均有一定輔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