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面臨著職業(yè)倦怠和興趣枯竭的雙重危機,一級學科的設立有助于緩解這種危機,但克服危機最終有賴于學科發(fā)展的學術積累和推進,以及高度的學科自覺和力求學術之真的理論志氣。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理論志氣。
[中圖分類號]G4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07)02-0129-03
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實踐的真實境況究竟如何是一個仁智交鋒、論域?qū)拸V、寓意深遠的問題域,是值得學界多方探討又從來沒有得到較好解答的一個真實性問題。確切地說,這是一個被有意識地回避了的敏感的真實問題。正因其敏感,所以每每論及總是諱莫如深,冠冕堂皇;也正因其真實,所以每有論及,總是避其鋒芒,言不及意。如果我們能夠坦誠、務實、負責地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效益低下、實效性不足的現(xiàn)實,予以反思,不難承認長期以來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早已面臨著兩個現(xiàn)實性危機或者是挑戰(zhàn):一是職業(yè)倦怠[1~3];二是興趣枯竭。前者是針對廣大從業(yè)者而言,后者是就普遍的教育對象和受眾而論。職業(yè)倦怠和興趣枯竭共同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雙重困境:理論探討浮光掠影、學術研究缺乏整體戰(zhàn)略,學科發(fā)展后繼乏人、學科建設裹足不前;教育實踐對于扭轉(zhuǎn)社會風習、思潮和倫理道德的力度欠佳、實效低縻、備受責難。
1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現(xiàn)實性危機和挑戰(zhàn)
對這兩個危機的感受,是筆者自己作為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習者,從學說系統(tǒng)內(nèi)部和實踐領域的生態(tài)嬗變的所見所聞得到的。在一些人看來,仿佛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就不是一種理論和學術的方式,而只是一個政治的或意識形態(tài)的體系,在學術上沒有什么發(fā)言權,大可以用其他話語取而代之;表現(xiàn)在社會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仍然被當成一個純粹政治或意識形態(tài)的體系,它的話語權仍然過多地與政治和行政權力、與當下的宣教意圖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學術的繁榮,其他領域的學術研究越來越專門化,也不再像過去那么強調(diào)政治性了。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研究和理論建設因其性質(zhì)使然,必須與社會政治生活實踐和主導價值觀始終保持一致,相形之下,也就越來越被“邊緣化”了。盡管如此,仍然應該看到,種種所謂“邊緣化”的壓力,其實不過是理論內(nèi)部危機的投影和反射。如果我們自己能夠走出危機,那么總有一天會深深地感激種種壓力所給予的激勵。
面對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挑戰(zhàn),為了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yǎng)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國務院學位辦新近增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新增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暫設置于法學門類內(nèi),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五個二級學科。政治學一級學科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調(diào)整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分別歸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者學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學科不斷整合的必然趨勢。
依據(jù)學科發(fā)展的基本經(jīng)驗,“一門學科是否形成,科學體系是否完整和嚴密,主要有三個標志:一是有沒有確定的研究對象;二是有沒有由一系列概念、范疇、原則、規(guī)律、方法論等形成的理論體系;三是有沒有與其理論體系相應的標志性的科研成果?!盵4]近二十多年里,學界已經(jīng)和正在做著奮發(fā)有為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不少成績。例如:兩次啟動學科教材建設,對傳統(tǒng)體系進行自我批判和超越;探索整個體系和眾多分支領域的理論創(chuàng)新,開辟了大批以前不曾涉足的學科層面;積極開展與道德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的對話交流,從它們那里學習人類的經(jīng)驗和智慧;注重從現(xiàn)實生活實踐及當代社會思潮的發(fā)展中汲取新的思想和觀念;特別是伴隨中國振興的步伐,時時關注著、感受著、回應著改革、開放、現(xiàn)代化進程提出的問題,力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特有的科學與人文精神做出回答等。這些努力及其成果盡管并沒有產(chǎn)生明顯的轟動效應,也無法以形式化定量化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甚至在學術界內(nèi)也未必能夠得到足夠的理解,更不一定為外國學者所了解和承認,但它們的客觀意義和影響卻是不能低估的。這同時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設立以后的學科制度建設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它涉及到如何設立碩士點和博士點、要不要通過招收本科生來培養(yǎng)這個學科的專門人才、高校中要不要設立重點研究基地和重點學科來加強研究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它還涉及到一些關系這個學科水平能否提升的重大問題,例如,如何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研究,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政治性、意識形態(tài)性與學術性的關系,如何使學科的研究方向和教學的課程內(nèi)容向著整體化方向發(fā)展,如何建立符合學科內(nèi)在要求的學術團體或?qū)W術組織,如何組建創(chuàng)新團隊以推動團結協(xié)作和集體攻關,如何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建設和發(fā)展的后勁,如何制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科培養(yǎng)計劃,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建立起來以后需要面對和認真加以解決的?!盵5]既然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是不可替代的,那么新的歷史實踐和時代特征面前,怎樣才能繼承創(chuàng)始人的風格,憑借應有的勇氣和智慧,用新的、更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和語言,去回答更多的現(xiàn)實問題,更敏銳地把握歷史脈搏,更切實地代表時代精神?對于馬克思主義學科來說,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和使命,處理好學科與學說的關系,增強學科自覺性和理論志氣,努力站到學科的前沿,同時著眼于創(chuàng)造自己學說的新形態(tài)。
2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科意識的自覺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學科,具有思想把握上的整體性、問題研究上的綜合性、理論教育上的公共性特點[6],馬克思主義是一套學說。一般說來,學科是由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和人類長期積累的共同知識、方法、規(guī)范等構成的。它的根本特點在于體現(xiàn)人類認識的公共性;學說是人們解答或反應學科問題的一定體系,并因人們的立場、條件而具有一定的個性,優(yōu)劣高下之分不可避免;所以學科只有一個面貌,學說卻總有多種形態(tài);學科通過學說的不斷競爭、發(fā)展和演化而獲得生命,學說則通過其對學科的貢獻來獲得自己的歷史地位??傊?,學科離不開學說,但并不歸結于任何學說,哪怕是學科開拓者的學說。學科的生命在于問題,而一切真實的問題最終都來自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實踐和思考,來自歷史本身。所以,一切理論研究說到底都是解讀人類的實踐、思考、歷史本身,包括它們的自我批判和否定。從來的學術大師、思想巨匠都是這種解讀的天才和高手,而不是閉門造車、自說自話或鸚鵡學舌者。他們的傳世之作都是解讀自己時代人類心靈和實踐的杰作,而不是對前人或任何人現(xiàn)成文本的簡單模仿與重復。因此,敢于和善于批判地解讀現(xiàn)實,獨立地走向?qū)W科的真正前沿,并創(chuàng)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不朽學說,才是造就大手筆的真正途徑。在這方面,馬克思主義具有高度自覺性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因為在馬克思那里就已經(jīng)宣布:“凡是把理論引導到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的東西,都能夠在實踐和對實踐的把握中得到解決。”[7]我們應敏銳、勇敢、負責任地捕捉時代問題,思考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教育策略。首先,能夠?qū)︸R克思主義理論相關題域中基本理論脈絡作出基本的把握和介紹;其次,能夠在此基礎之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領域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和前沿問題作出自覺和深入的研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能夠立足中國自己的問題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脈絡和建構相關的理論問題。因此,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定要有自覺的學科意識和堅定的理論志氣。
所謂自覺的學科意識,就是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為基礎,懂得站在學科的高度上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學說,贏得一種學術自主性。一般來說,做任何學術研究,就是去論證自己以為具有真確性的命題,同時等待他方的挑戰(zhàn),隨時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不采用任何學理以外的方式強迫人家就范,但最終還是為了做出更加有根據(jù)的真假判斷。這就是學術的核心部分,有了這個核心,才可能有學術批評、學術競爭和學術發(fā)展。這就意味著要有一種健全的心態(tài),自覺地保持科學、嚴謹、求實、寬容和永不滿足的作風,既不盲目追從別人的學說,也不急于將自己的學說強加于人;要以問題回答的水平來衡量學說的優(yōu)劣得失,尊重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不以仰仗任何權勢或謀求話語壟斷來維護自己的地位。保持這樣一種心態(tài),是相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的表現(xiàn)。反之,如果僅以宗派式的眼光看待,就只能使自己失去比較的尺度和競爭的活力,降低自己的科學水準。
所謂堅定的理論志氣,就是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為基礎,掌握自己學說建設的方向和標準,有不斷攀越理論高峰的目標。這就要有一種進取的心態(tài),學會獨立思考,不迷信任何現(xiàn)成的公式和教條,敢于和善于超越前人(其實就是超越自己),用當代人的民族智慧去面對問題、回答問題,經(jīng)過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出具有自己時代精神的思維成果和話語體系。如果沒有這樣的理論志氣,那么就永遠走不出咀嚼前人、人云亦云的學匠心態(tài),造就不了大手筆。學術上的求真,是理論和觀念體系要求在事實上被人廣泛接受的正當性的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術研究在進行意識形態(tài)宣傳和教育的同時,也仍然不能忘記學術研究求真的使命。
在中國,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把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不只當作是謀求一種話語的生存,而要看作是闡發(fā)新的時代精神,建設我們國家民族乃至人類走向未來的思想文化和理論基礎的大工程,努力開出新路。這既是我們自己的權力和責任,也是現(xiàn)在所討論的事情的實質(zhì)。因為馬克思主義并不是離開人類文明大道而產(chǎn)生的自我封閉系統(tǒng),也不是隨著創(chuàng)始人逝世而凝固起來的僵死模式,它是由幾代馬克思主義者的探索和建設匯成的一個活的思想之流,并始終經(jīng)受歷史實踐的考驗。后人作為繼承者和實踐者,有權力也有責任去發(fā)展和重建它,這是毫無疑問的。也正因為如此,就更需要增強學科的自覺性和理論志氣,了解和珍惜已經(jīng)和將做的事情的意義,以使自己的方向更明確,信念更堅定,工作更踏實。惟其如此,才有希望造就我們自己的、未來的大手筆。
參考文獻
1單玉.高?!皟烧n”教師職業(yè)倦怠分析及其對策.江蘇高教,2004,(2).
2孫蚌珠.普通高?!皟烧n”青年教師隊伍狀況分析.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2,(12)
3丁俊萍.關于湖北地區(qū)高?!皟烧n”教育教學實效性問題的調(diào)研報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6).
4胡斌武.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基本問題.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11).
5張雷生.當前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具有一些重要優(yōu)勢.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10).
6陳占安.正確處理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的關系.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10).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