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的季節(jié),我下縣采訪,走進教育局長辦公室,亮出記者證后,局長就皺起了眉頭,一咧嘴:我真有點害怕你們記者。我說:咋了?他咧咧嘴:隔壁正詐錢呢。原來,一家從未聽過名字的報紙駐西安記者站記者在這個縣一所偏遠的學校發(fā)現(xiàn)了學生收費不合理現(xiàn)象。隔壁黨委書記為掏多少錢就可以將此事不曝光,正向記者求情呢。一會兒,書記過來,向局長沮喪地說:人家拒絕吃飯,要了999元走了。局長對書記說:這個惹事的學校是要嚴查的。他回頭告訴我:一些野路的記者每月都要來好幾回,煩不勝煩呀。我就想:下邊出了問題,該曝光就曝光,輿論監(jiān)督也是新聞記者的一大職責。而下邊一給錢,就不曝咧,這就不好了。難怪有位朋友曾對我說過:你們這個行當,有些記者就像小姐,只要給錢,啥事都好辦。
下午,教育局一位副局長陪同我到他們篩選過的幾所好的學校去采訪,學校大鐵門先敲不開,副局長對看門老漢說:黨報記者來咧,不要錢的活廣告,快開門。老漢不信,后打手機叫來校長,校長熱情地招呼我們進了他的辦公室,抽煙、喝茶,但一提及正面宣傳報道,校長斷然拒絕,手搖個不停:咱學校工作一般,沒啥宣傳的。任副局長與我反復動員,他就是老主意,死活不提供有關(guān)可宣傳的材料。接著又跑了幾所學校,情況大同小異,大部分時間,都是我與副局長在做動員工作,但進入采訪依然艱難。
回教育局的路上,這位副局長很有感觸地對我說:有些記者把人的思想搞亂了,說好了正面宣傳不要錢的,可報紙一刊登出來,拿著報紙就收錢來了,一收就是五六千元,今天下午見的這幾個校長就不止一次地遇到過這種情況。我聽了黯然神傷,新聞界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腐敗已滲透到社會的角角落落,在有些記者曝光的區(qū)域內(nèi),學校當屬弱勢群體,屬重災(zāi)區(qū)。盡管學校里存在著大量默默奉獻、蠟燭般燃燒的先進人物,值得我們心底坦蕩地為美而歌!
副局長見我神情不好,便安慰我:有些校長就是核桃砸著吃的,你要是去曝他的光,給吃給喝給禮當,甚至還要給錢。咱今個白宣傳、不要錢,反倒還不理咱咧。他安慰我的話使我心里更加沉重。我說:送我回報社。說完,一路無語,好似一位出師未捷身先亡的戰(zhàn)敗將軍。
(作者單位:咸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