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晚報》在新聞實踐中,提出“以公信力打造西安新聞第一選擇”的辦報理念,全社上下真抓實干,制止虛假新聞報道,確保見報新聞真實可讀,收到了顯著成效,報紙美譽度得到很大提升,報業(yè)經營狀況穩(wěn)步發(fā)展。
從思想上確立新聞真實性關乎報紙興衰的理念
隨著都市生活類報紙的紛紛崛起,采編新人急劇增多,報紙版面不斷增加,報業(yè)競爭愈演愈烈,于是,一些報紙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開拓市場,便不惜摒棄自己的社會責任,熱衷于報道渲染色情、暴力等社會陰暗面,甚至違反新聞紀律和新聞職業(yè)道德編造虛假新聞、不實報道,欺騙讀者,造成了嚴重的社會惡果,引起群眾強烈反響,傷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對新聞界存在的這種違背真實性的虛假報道,《西安晚報》編委會高度重視。報社領導認為,雖然晚報還沒有出現(xiàn)憑空捏造、主觀杜撰的假新聞,但所有采編人員對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未必都有清醒的認識,尤其是一些剛加入新聞隊伍的新人,還不能深刻理解虛假新聞的危害,認識上的確存在偏差及麻痹松懈思想。于是,編委會決定首先從統(tǒng)一思想入手,解決部分采編人員對虛假報道的糊涂認識,真正使大家意識到新聞報道是否真實,直接影響到新聞工作的形象,絕不可等閑視之。
為此,編委會多次召開制止虛假新聞報道的專題會議,請多位經驗豐富的老記者、老編輯現(xiàn)身說法,傳授自己杜絕虛假報道的經驗體會,呼吁全社采編人員,從我做起,要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維護好晚報美譽,堅決抵制虛假新聞。報社還結合近年新聞界發(fā)現(xiàn)和查處的一些案例,將虛假新聞歸納成五種表現(xiàn)形式,即捕風捉影的疑似新聞,憑空編造的虛假報道,文題不符的標題造假,夸大其辭的失實報道,違反常識的誤導性報道,下發(fā)到各采編部門,要求對照檢查,開展討論,提出整改措施。隨著新聞真實性問題大討論的不斷深化,全社上下逐漸形成共識,晚報要在激烈競爭的報業(yè)市場立于不敗,求得更好發(fā)展,就必須堅持和確保新聞的真實。在此基礎上,《西安晚報》總結提出了“以公信力打造西安新聞第一選擇”的辦報理念。
用制度保證新聞真實性原則的貫徹落實
從2005年以來,《西安晚報》先后分別制定了《關于做好新聞采編工作的若干規(guī)定》、《西安晚報記者崗位職責》、《西安晚報編輯崗位職責》、《關于新聞采編人員從業(yè)管理的規(guī)定》、《新聞采編出版流程》、《關于開展加強作風建設專項教育活動的通知》、《編校質量獎罰規(guī)定》等若干制度,明確規(guī)定:記者采訪必須深入現(xiàn)場,全方位了解新聞事實。采訪事件必須準確客觀,不能擴大或縮小,不能添枝加葉、無中生有,更不能道聽途說,虛構事實,編造故事,引用被采訪人的敘述,不得斷章取義;編輯對刊發(fā)的稿件內容,要進行嚴格的核實求證,編輯過程不能傷害稿件的真實性;標題制作要文題相符,不能刻意渲染,誤導讀者;編輯不得隨意刊發(fā)個人網(wǎng)站、網(wǎng)頁發(fā)布的新聞信息,不得轉載網(wǎng)上貼文。有關規(guī)定還著重強調,任何采編人員均不得和商家結成利益關系,為謀私利,制造虛假新聞;新聞采編人員在從事新聞報道活動時應實行回避制,防止產生不實報道等等。規(guī)定同時明確提出,對出現(xiàn)虛假失實報道的記者,報社將視情況給予批評教育、經濟處罰、處分直至解聘等處理。對有意制造虛假新聞的編輯、記者,報社將報請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吊銷其記者證,并清理出新聞隊伍。為了把出臺的規(guī)章制度落到實處,報社責成編委辦、組織人事部、紀檢監(jiān)察室按照各自分工,嚴格落實規(guī)定,絕不可流于形式。去年,《西安晚報》先后對3名造成部分細節(jié)失實報道的年輕記者做出一定經濟處罰和待崗3個月的處理決定,在全社引起較大震動。
在業(yè)務培訓中提高把握新聞真實的能力
從2004年起,《西安晚報》分三期先后邀請西安陸軍學院馬列教研室李亞平教授、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韓雋教授、新華社陜西分社高級記者楊潤本等有關專家,來我社為采編人員進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及新聞業(yè)務培訓輔導。專家們結合當前新聞界出現(xiàn)的虛假新聞、不實報道現(xiàn)象,舉例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背景、根源,闡述虛假報道產生的巨大危害,使大家深受啟發(fā)。
與此同時,編委會堅持對新招聘到采編崗位的人員進行入社教育,請社內外資深老新聞工作者進行“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新聞工作者的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監(jiān)督”等近百個課時的專題輔導,其中,新華社老記者所做題為《我心中的穆青》報告,在全體采編人員中引起強烈反響,紛紛表示要以穆青同志為榜樣,自覺維護新聞工作的崇高聲譽和黨報記者的良好形象,按照“三貼近”的要求,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扎扎實實采訪,一絲不茍寫稿,做高素質的新聞工作者。
2006年,編委會又分別集中了一個多月時間,對近三年我社招聘的50多名年輕編輯記者進行了系統(tǒng)業(yè)務培訓,主講人由報社的資深記者編輯擔任,也有3名一線骨干青年記者作為主講與大家交流溝通,培訓內容涉及職業(yè)精神、采訪作風和采編技能等,增強了年青記者抵御虛假新聞、失實報道、有償新聞、低俗之風的能力,提高了維護黨報形象的信心和自覺性。
(宋若虹系《西安晚報》副總編,馬興光單位:《西安晚報》編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