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本應該日日淡然,平靜無波??扇松械倪@個階段或許真如路遙說的是“火山噴發(fā)的時代”,人的心底總會有幾分不安分。于是,往返于家庭與校園之間,心湖上竟時常泛起漣漪,一圈一圈地擴散開來,攜著惆悵,攜著困惑,攜著舒心,攜著暢想……
余秋雨說,必須去遠山,地理的遠山和時間的遠山,那是去尋求一種本質(zhì)。這話使我震驚——何等深邃。但我的渺小并不能擔當起尋找人類文明蹤跡、感受人類文明脈搏的重任,只是漸漸感受到那隱于心底的“峰巒”。
我惆悵于時間。時間也是每個高中生必須面對的問題。與可支配時間抗衡的便是睡眠,于是,在一個暗夜里,我寫下了如下一段話:
于我而言,睡眠是一塊甜美而奢侈的蛋糕,我寧愿將它擺在桌上觀賞,直至變質(zhì),也不愿一口吞掉,使它從我的視線中轉(zhuǎn)瞬消失。
時間的遠山矗立在那兒,時而如絢麗夏花引你去摘,時而如靜美秋葉讓你體恤不已。
我困惑于距離。有時感覺人就是與世隔絕的,我們的心被皮肉隔著,我們的腦被思維隔著,我們的眼又時常被種種“假象”阻隔,阻隔的產(chǎn)物是距離。
高中生活中的一天,突然接到小學時極要好的伙伴打來的電話,我們已有五年未通音訊。超乎想象的事情的發(fā)生總是帶給人無可名狀的激動,腦中不免勾勒起往昔的畫面:蔚藍的天空下,幾個頑童奔跑于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里,打鬧嬉戲,汗水在自己的面頰上流淌,心兒卻交融到一處。生命是如此純潔,一切都是自然而親切的。
可耳旁陌生的聲調(diào),卻又使得我不禁去猜想她的面容。幾番尋求卻未能與之謀面的她,隨父母輾轉(zhuǎn)外地經(jīng)商。聽后,我心里便漆上一層陰涼。電話中,她極親切地詢問我的生活、我的學習,我的心便稍稍暖和了些??陕犞青硢〉穆曇?,我心中的想象與她幼年留給我的美好印象便差之千里,再而,心生悵惘,感覺陌生而凄涼。
后來,問得地址,激動的心情立即流成了數(shù)頁信紙,塞進信封里,迫不及待地投進郵筒,翹首盼望,兩周無音,接著信退回,再郵,再次退回。
我想,上天一定安排了這一段距離,讓人去思索、去揣測、去期盼、去張望,卻不給予答案。
我在信中寫道:
雖然空間的距離增添了阻隔,可我仍能感受到你的心跳,那便是地理遠山之美,時間遠山之美,我十分想念你。
我對自己說,當你抬頭時,你便看見了光明!
漣漪漫盡,水面終會平靜,可留在心底的印跡卻永不會泯滅。很可能因一個偶然的機緣,不安分的石子降臨,我定會敞開胸懷去迎接。
高中意味著成長,享受它,才能把持方向,伴著時間漸行漸遠,我們,就這樣在成長著。
【作者系黑龍江省明水縣第一中學高二(4)班學生,指導教師:陳永付】
點評
作者寫自己成長中的惆悵、困惑、舒心、暢想,寫得真切自然。其中重點寫了惆悵和困惑,寫困惑時舉了同學的實例,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
首尾照應很好,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能引用名人名言論述自己的觀點,不錯。
不足之處是比喻不太準確,如把睡眠比作蛋糕,就有些牽強。
【特邀點評:郭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