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曼先生是二十世紀美國紐約的著名骨董商人和老練的收藏家。當他年邁退休后仍然收藏了一批古玉。這次上拍的百余件玉器,也是他最后一批珍藏。這批哈特曼珍藏的古玉有著較為清楚的來源和流傳,提供了六十余件有準確出處和購入日期的古玉。
我有幸在拍賣籌備期間觀摩哈特曼藏玉,足有三天,大飽眼福,受益匪淺,茲約略概言。其中,清代玉器不僅有恭親王府流出的兩件大玉瓶,還有題刻乾隆年制款識和御制詩的玉器。其溫潤細膩的白玉令人感念至深,而白玉、青玉的小擺件,適于把玩,便于觀賞,又可陶冶性情。這批玉器有著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可供玩賞亦可供科學研究之用,是一批不可多得的珍貴藏品。本人致力于傳世古玉研究已有五十年之久,已積累了一些心得和體會,現結合哈特曼藏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略作說明:
1.玉器欣賞、收藏的價值取向首先要置于玉器優(yōu)劣的評價上
玉器收藏家群體本是十分復雜的,每人的文化教養(yǎng)、審美能力、興趣趨向、經濟實力以及收藏目的都有較大的差異。大體上說有愛古玉和賞近玉之分,愛古玉不外乎愛其歷史悠久、內涵深邃、造型奇異、工藝古拙,尤其愛其在墓葬遺址掩埋達數千年之久,出現了各種色變,傷殘的殘缺美,但往往對玉質優(yōu)劣不太注意。欣賞近玉的收藏家往往只看重其雕琢工藝的精粗并竭力搜求精雕細刻,也就是“功好”的玉器,這兩種不同愛好趨向的收藏家近來已有了接近磨合,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其中已有不少的古玉收藏家將目光轉向玉質的優(yōu)劣上,收藏優(yōu)質玉,不買劣質玉。甚至偏愛子玉,對玉器雕琢之優(yōu)劣不屑一顧。情況紛紜,實難一致。玉器收藏家可以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以至價值取向之自由,第三者的確無權干預。不過,一部長達萬年的玉文化史和玉器史確是一面公正的鏡子,并有著獨特的規(guī)律,這就是歷史上出現已久的“首德次符”觀念問題,簡而言之,“德”就是玉質,“符”就是玉色。審玉、賞玉要首重玉質之優(yōu)劣,次重玉色之美丑。色說明了玉的質色“德符”都是重要的,僅僅是要有先后之序,重輕之別,不應顛倒而已。哈特曼珍收藏的這批玉器,玉質優(yōu)異者較多,溫潤瑩澤如嬰兒肌膚,或細膩光亮如羊脂那般雪白肥膩。拍品1377號白玉鏤雕花鳥紋洗即其一例,拿在手上,反復拂摩,久賞不厭,愛不釋手,這就是玉質的魅力所在。
2.崇敬白玉是我國賞玉的優(yōu)良傳統
我國古今愛玉的士大夫、文人大多喜歡白玉,只有明末杭州布衣高濂提出黃玉居首,白玉位於次序的說法,因其時間短暫,對后人影響甚微。但何為白玉因無法定色標供以衡量,便出現各行其是的情況。玉器制造業(yè)有著一句傳之已久的諺語“干種瑪瑙、萬種玉”,這句話通俗易懂,似乎不用解釋即可明白。但實際上并非如此方便!
所謂的“萬種玉”不過是一句象征性、比喻性的語句而已。如果您(你)去玉礦參觀考察其開產玉料,您會看清楚每塊玉料之質地色彩都是不同的,甚至一塊玉料質色也不能劃一,完全相同,可以說很難找到完全相同質色的玉塊。僅以白玉來說,每一塊質色往往是不同的。難在找不到恰當的文字以說明其具體差異??芍b定玉色并非簡單易行之事。白玉中最好的就是羊脂白玉,過去曾稱為豚脂白玉,這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理解為 舉凡羊脂白玉均含有似有若無的“油青”色的特征。換句話說,純白玉并不能稱為羊脂白,或可稱為“玻璃白”,或者“涅白”,“呆白”,這是要買家藏家格外注意的。哈特曼藏玉中確有不少的“白玉”,其中堪稱有“羊脂白”的拍品有1377號白玉鏤雕花鳥紋洗,其玉質溫潤細膩如羊脂,堅韌瑩澤確如剛剛出膛的脂肪。還有拍品1445號白玉鏤雕春水珮、拍品1380號玉鏤雕子母螭杯、拍品1399號玉雕松鶴延年圓筆筒等玉器,可依照現在通行的白玉標準,均應是為白玉。
3.因玉制宜,雕琢工藝發(fā)揮正常合理而不過分
如果說上述“首德次符”這一信條,雖被古今士大夫、文人階層廣泛關注,并取得共識,但玉器制造業(yè)內流行的是“因材施藝”這一造型原則,這也是千古不變的玉器造型工藝的總方針??梢哉J為:哈特曼的藏玉就是在上述原則指導下雕琢而成器的,工藝為發(fā)揮玉質優(yōu)勢和成全造型裝飾服務,進而促使玉器敦厚沉穩(wěn)、形飾和諧美滿、量感充分而足量。這與現代玉器制造業(yè)通行的“工藝至上”的傾向是根本不同的。所謂“藝術”追求的最高目標,千方百計地去精雕細刻,雕得越細越好,鉆孔越多越“靈通”,為突出人物、動物的精神面貌,便將眼珠做得極其起突,好像金魚眼似的;手指足指之尖部向上翻起,往往超越生理極限,一反常態(tài),極其造作??杀氖沁@種不正常,不健康的工藝傾向被誤認為是玉器的,甚至是“玉器藝術”的最高水平和先進典范,并風靡全國重要的玉器制造基地。我們看到哈特曼藏玉后頓時回歸自然,順從真理的感覺油然而生,遂而心曠神怡,悠然自得!
4.玉器形飾的生動傳神是邁進藝術境界的標志
哈特曼藏玉不僅質感凸出、色澤純正、工藝精湛、器形敦重,而且還能給人以形象生動,態(tài)勢傳神的歡快激動的感受。若說傳神,過去僅限于書畫雕塑領域,與工藝美術是無緣的。其實并不盡然,難以令人相服。以玉器來說,就其造型、裝飾、圖案都有著內在蘊藉、精神涵蓋,但因其往往含而不露,易被忽略丟棄,如果以明察秋毫的銳利眼光去仔細深入地觀察,不難發(fā)現拍品1386號碧玉獸面活環(huán)蓋瓶,拍品1387號白玉獸面活環(huán)蓋瓶,既有漢銅之古樸華茂,又有著高昂挺拔的王者氣派。拍品1403號碧玉八吉祥梅瓶有著元明梅瓶的凝重和清玉的秀美。這此直接來自器物上的感受均為上述玉器文化底蘊和藝術天才的折射和反映。又如拍品1416號的白玉十二辰像,其頭部刻畫,件件特征鮮明、重點突出,均反映了玉工抓住了互相不同的形象特點及其生活習性加以典型化的表現,突出其特定的辰神品格,又能生動傳神,獲得了藝術上的成功。如果將其長袍脫下還其本來的姿勢動態(tài)時,則立即成為活生生的飛禽走獸。這就是藝術創(chuàng)造迸發(fā)出來的傳神火花。拍品1411號白玉吉慶有余瓶、拍品1355號墨白玉蟠螭紐印、拍品1433號白玉雙兔、拍品1436號白玉萬事如意擺件都是工精料實的富有藝術生命力的精美之作,留給我們的則是永不消逝的藝術芳香和名師哲匠創(chuàng)造天賦的犀利靈感。(楊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