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雅集以詩為多,以琴、以文、以畫為少,標榜以“畫社”者則少。關(guān)于廣州的繪畫雅集,人們較為熟知的有1923年在廣州六榕寺成立的癸亥合作社,以及1925年10月在廣州海珠區(qū)南園酒家第次雅集的清游會等。然而,這些都只是發(fā)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事,再早的就罕為人知了。其實,廣州較之更早以“畫社”命名的文人雅集,尚有出現(xiàn)在咸豐年間的“石園畫社”。
石園畫社地址在今廣州市越秀區(qū)小北路大石街內(nèi),曾為某氏的別墅(見《廣州城坊志》卷一,頁74。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據(jù)《廣東叢書》影印本刊印)。發(fā)起人是秀琨,參與者有葉英華、張維屏、黃培芳、李秉綬、宋光寶等。
秀琨,馮姓,字子璞。英廉從孫。遼寧省遼東人,隸漢軍籍。工詩詞,精篆刻,善畫山水、花卉。著有《聽秋堂集》。
葉英華,字蓮裳。番禺人。工填詞,善畫花卉、人物。著有《花影吹笙詞鈔》。
張維屏(1780-1859),字子樹,號南山,別署松心子、珠海老漁、紅蓼灘漁者。番禺人。嘉慶九年(1804年)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曾任知縣職。工詩善畫。著有《昕松廬詩文鈔》、《松心日錄》、《松軒隨筆》、《老漁閑話》等。
黃培芳(1778-1859),字子寶,號香石、九天仙客,又因為尊羅浮山為粵岳,并以廣州居室命作“粵岳草堂”,人稱粵岳先生。廣東香山(中山市)人。嘉慶九年(1804年)貢生,曾任廣東乳源縣、海南陵水縣教諭。工詩善畫。
李秉綬,字蕓甫,一字佩芝,號竹坪。秉銓弟。江西臨川(江西撫州)人。其父李宜民,別號厚齋,以鹽業(yè)起家,寄寓廣西桂林北廓,依疊綵山筑別墅日環(huán)碧園,好結(jié)納一時畫人,如宋光寶、孟覲乙等,李秉綬亦依其父寓居環(huán)碧園。與其兄弟子侄樣,能工書善畫。宋光寶、孟覲乙就是由他介紹到廣東來教寫花卉畫的。
宋光寶,字藕塘。江蘇吳縣人,流寓廣西桂林。后經(jīng)李秉綬聘至廣東教寫花卉,居廉、宋紹廉等皆從其學,遂開嶺南畫派之風氣。擅畫花卉、翎毛、草蟲。
從諸人的傳記得知,由于張維屏、黃培芳皆卒于咸豐九年(1859年),因此,石園畫社的雅集活動當在咸豐元年至咸豐九年(1851-1859)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