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建筑常常利用不同形式的裝修來滿足不同的功能要求。或配合禮儀活動的盛大慶典,需要寬敞雄偉、氣勢龐大;或適合日常起居,則應私密小巧、宜于休息。清代雍正、乾隆盛世,較多的連卷建筑(三、四個屋頂并列在一起的建筑)深受皇家喜愛,由此也加大了室內(nèi)的進深,例如圓明園的慎德堂等。這一時期各式各樣的落地花罩被大量用于宮廷建筑內(nèi)的隔間,落地花罩充分地表現(xiàn)了皇家精彩華美的裝飾,對于烘托室內(nèi)氣氛起著重要作用。
紫禁城、圓明園及各地行宮的內(nèi)檐裝修工程大多是由“樣式雷”工房負責設計,再交由造辦處木作或發(fā)往江南,如揚州等地承造。對這些宮殿中的落地花罩進行對比考察,可以歸總出這類器物的四個共性:
一、用料多為花梨、楠木,未見有紫檀器,這是因為落地罩體態(tài)龐大,若用質(zhì)地密、色澤深的紫檀會產(chǎn)生沉重和壓抑感,也不易看清和欣賞雕飾?,F(xiàn)今故宮有些宮殿的花梨木落地花罩是深色的,這是清晚期被染色的。
二、花罩的厚度都很厚,多在半尺之上,雖然顯得有些夸張壯觀,但起著必要的梁柱功能。
三、雕飾圖案多為松、竹、梅、蘭、緩烏等有吉祥寓意、生活情趣的題材。四、幾乎都為“穿枝過壟”透雕,刻劃細致入微?!肮僭臁迸c民間制作的落地罩的主要區(qū)別在雕飾上:官造的器物是由宮中的畫師繪制的圖樣,符合法度,而造辦處工匠雕飾的活計,工整而有韻味,繁而不俗,具特有風范及水準,這是民間作活計難以做到的。
這套花梨木雕花鳥紋落地罩設計極為精巧,整體為線條優(yōu)雅的門式造型,雙面、多層次的雕工設計相互呼應、極富巧思。門兩側(cè)下段各設計一坡石,一側(cè)石上可見茂密的蘭、菊,或挺拔或扭腰;一側(cè)則為盛開的海棠、牡丹幾枝吐翠。隨著坡畆往上畫面逐漸疏朗、穿透,不論是菊竹雙清或牡丹蒼松皆被刻劃得搖曳生枝、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門正中上段約近一米的高度二面皆雕刻著梅竹喜鵲,生動活潑的喜鵲穿梭在層層疊疊的松、竹、梅之中。喜鵲是清代宮廷最愛好的題材之一,隱喻喜上眉梢、喜從天降、喜報平安、喜報三元。落地罩上雕飾的這爭奇斗艷的奇花異草,仿佛芳草連天、碧云垂地,精美絕倫的雕刻技法,令人嘆為觀止。
查閱相關(guān)資料,此套落地花罩應是目前所知最大的落地花罩,其宏偉浩瀚的用料和精美傳神的雕飾,充分體現(xiàn)了清宮官造器的特點,標明了其官造的身份。清宮內(nèi)檐裝修的“樣式雷”設計檔案,包括一些畫樣,除了 部分丟失,現(xiàn)今分別主要收藏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和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查找到了一張圓明園落地花罩的彩色式樣圖,造型與此件落地花罩十分相近。若能通查這些檔案,而原檔尚在的話,應能查找出這套花罩的設計檔,甚至彩色畫樣,從而能確定其制造年代及陳設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