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下我們必須拋棄書山題海式的應試教育模式,然而面對嚴酷的中考,讓一線老師舉步維艱。怎么辦呢?不斷優(yōu)化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效率,這才是有效的途徑。
學生要學好物理,須跨過基礎知識與知識應用兩個臺階。對于前者,學生是不難掌握的;對于后者,在知識靈活、深入地應用時他們常感到困難重重,錯誤百出了。根據長期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加強課堂例題教學是解決學生這一“常見病”的靈丹妙藥之一。課堂例題是物理教學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重視課堂例題教學,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例題。在新課標下,如何優(yōu)化課堂例題設計呢?下面根據我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體會,以起拋磚引玉之功效。
1 提高課堂例題的趣味性,吸引學生高度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句話雖老生常談,但永不過時。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要使學生通過意志的努力來長時間保持有意注意是很困難的。課堂例題應盡可能設計得饒有趣味,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果出乎所料,爭取做到如像國粹相聲一樣環(huán)環(huán)引人入勝。從生活走向科學,激發(fā)學生濃厚興趣,使學生轉入到有意后注意,自然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了。學生有了興趣,會積極思考、熱烈討論,變苦學為樂學,使問題得以輕松解決,并在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例1 如圖1所示,2006年6月美國在科羅拉多大峽谷建成了觀景臺,它搭建在大峽谷的西側谷壁上,呈U字形,離谷底1200m高,取名為“人行天橋”。如果在建造過程中有一塊質量為100g的小石子從觀景臺掉落谷底,則下落過程中,石子的重力做功為(取g=10N/kg) ( )
A.12J B.1200J
C.1.2×105JD.1.2×106J
分析 此例題把重力做功的計算融入到“觀景臺”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本題答案選B。
2 糾正先前錯誤經驗,促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
知識是在先前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學生憑著親身體驗對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形成了先前經驗,但許多認識是片面的、錯誤的,在頭腦中卻又是根深蒂固的,要徹底糾正并非易事。“糾錯性”是課堂例題的重要功能,它能充分暴露出學生知識的缺陷、思維的混亂、結論的錯誤等。當然這需要老師深入地了解學生,不斷反思,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從而使例題的針對性強、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強化學生正確地應用知識。課堂上應營造出活躍的氣氛,讓學生在自由交流、熱烈討論中暴露錯誤,在相互合作中構建正確認識。
例如,學習浮力知識時,學生雖在生活中體會較多,但對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認識是憑主觀想象的,在他們頭腦中存在著“深度越深浮力越大”、“物體體積越大浮力越大”、“物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與物體的形狀有關”等錯誤認識。為此,在教學中可設計針對性的例題,更正學生的錯誤想法,強化對浮力的透徹理解。
3 密切聯(lián)系最新科技成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緊密聯(lián)系最新科技成果能起到一箭多雕之功效,因此成為中考的“??汀本筒蛔銥槠媪恕J紫瘸踔猩兄鴱娏业暮闷嫘暮颓笾?,他們迫切想了解當今科技成果,然而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有限科技成果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在課堂例題中大量補充則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有利于從科學走向社會,拓寬學生視野,促使學生養(yǎng)成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告別“書呆子”,成為能靈活應用知識、社會適應能力強的有用之材;三是有利于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形成,這正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教學目標,在例題中大量滲透當代最新科技成果,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價值,意識到科學知識與社會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激勵他們不斷地學科學用科學,關心科技發(fā)展,樹立報效祖國的偉大理想;四是有利于學生適應中考,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績,這也是老師很關注的方面。
例2 2005年10月12日,我國成功發(fā)射了“神舟6號”航天器,引起全世界矚目。此航天器屬于( )
A.載人航天飛船B.無人航天飛船
C.空間站 D.人造衛(wèi)星
分析 我國航天科技取得了舉世聞名的成就,此題能激發(fā)了學生愛國熱情,要求學生對航空航天器有所了解,能區(qū)別飛船、空間站、人造衛(wèi)星等。本題答案選A。
4 在課堂例題中加強探究式學習, 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科學的核心是探究,科學探究是一種讓學生理解科學知識的重要學習方式。在課標下,物理教材中已安排了較多的探究活動與實驗。那么在課堂例題中如何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呢?完整的探究包括六個過程要素: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表達與交流。要完整地探究某個問題大多需要較長的時間,由于課堂練習的時間有限,在探究型例題設計時最好采用局部探究方式,即只對探究的六個過程要素中某一兩個問題進行探究。比如:給出材料,讓學生提出問題;給出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給出數(shù)據,讓學生進行數(shù)據處理后得出結論……。近年的中考題中較多地出現(xiàn)了探究試題,在課堂例題中常設計些探究性問題不但能提高中考成績,更能促進學生勤思考、善分析、會探究、常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yǎng),這不正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嗎!
例3 每次鉛球項目測試,小明同學的成績總是不理想。他想:影響鉛球擲得遠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槍為實驗器材進行了探究,過程如下:
①提出假設:在相同條件下,子彈的射程可能和槍管與水平面的夾角有關。
②設計實驗,記錄數(shù)據:如圖2所示,他把手槍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彈從槍口射出時的速度相同,改變槍管與水平面夾角,用同一顆子彈做了五次試驗,記錄數(shù)據如下:
槍管與水平面夾角 θ/°1530456075
子彈落點到槍口的水平距離 s/m7.510.110.99.25.3
③分析數(shù)據,得出結論:在相同條件下,子彈的射程跟槍管與水平面的夾角有關,當夾角為______時,子彈射程最遠。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條件下,鉛球以這一角度擲出,擲得也會最遠。
④交流和評價:第二天,小明與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認為小明對子彈射程與水平夾角關系的探究還可進一步完善。同桌的話啟發(fā)小明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獲得了更準確的結論。小明所作的改進是_______________。
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響子彈射程的因素可能還有許多,又提出一個合理的假設。你認為他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小明開始了新的探究……
分析 此探究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難發(fā)現(xiàn)在45°時射程最遠。由于測量數(shù)據少,還不夠精確,因此在30°到60°之間多測幾組數(shù)據(或在45°附近多測幾組數(shù)據),再進行比較,確定最佳角度。合理的假設:子彈射程可能與子彈出口時的速度有關、子彈射程可能與子彈的形狀有關等。
5 注重例題設計的層次性,面向全體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進步,因此課堂例題的設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要。例題難度過大,學生產生畏懼情緒,不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日積月累,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走上“精英教育”的老路。教學中遇到重難點問題時,應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由淺入深地設計課堂例題的問題,通過層層啟發(f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各取所需”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在相互討論與幫助中共同進步?!俺晒κ浅晒χ浮保n堂例題設計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可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例如,學習電能知識時,有關電功率的計算是教學重難點,因為公式多,題型變化多,學生感到困難,此時教師可先設計一個“母例題”,由此加以變換形成很多的“子問題”,且按由淺入深順序編排,以利于學生理解、變遷和應用。
總之,通過十年來教學經驗的總結,我深感課堂例題設計的重要性,每堂課中我都一絲不茍地精選例題,學生課后所花時間不多,教學效果突出。我希望老師們重視課堂例題教學,常反思,多研究,努力把課堂例題設計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做到“減負”而“增質”。
(欄目編輯黃懋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