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時下不少的課堂像戲臺,像市場,像茶館……還有人以為這就是課改下的理想課堂。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教師、學生及環(huán)境之間形成的堅強而有力的互動情境,是一個有多種結構的功能體。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課堂是一個培養(yǎng)人類心智的互動環(huán)境;就行政學而言,課堂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場所,是學校行政體系中的一個基層細胞;就社會學而言,課堂是個微型社會,是社會大系統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個小系統,是學生個體自行建構生活意義的環(huán)境。由此可見,課堂不僅是聚合教師和學生的一個空間,而且是一種獨特的社會組織,其中蘊藏著復雜多變的結構、情境與互動,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系統整體,具有鮮活的生命取向。
課堂的性質決定課堂活動應該講求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實施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它的核心是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關注教學效益。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它要求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活動才是有效的?我在課堂中組織的活動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活動?
切記,評價課堂活動的標準依舊是效率,絕對不是熱鬧。
當代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合作學習的主要倡導者斯萊文(R.E.Slavin)提出了OAIT模式以說明有效教學的內涵。OAIT分別代表教學質量、教學的適當性、教學的誘因和時間四個方面的因素。Q即教學質量,是指課程質量和課程呈現的質量,也即教師的講演、提問、討論、輔導等一系列教學呈現活動。A即教學的適當性,是指教師確保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的準備,如學生必備的知識和技能程度。I即教學誘因,是指教師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所作的激勵的程度。T即時間,是指教師讓學生學習所教材料的時間是否充足。斯萊文教授認為,有效教學OAIT模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只有當以上四個因素都合適時,有效的課堂活動才能成為可能。OAIT模式就如同一個大鏈條,只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能顯現出整個鏈條的力量。
課堂教學往往忽視那些對教師、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態(tài)度和活動產生影響的潛在性因素,這些潛在因素具體包括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我們這里討論的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主要指教學活動本身在進行狀態(tài)中出現的、動態(tài)的、影響教學繼續(xù)進行的生成性因素,包括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三個方面。
課堂教學活動的準備主要表現在制定教學目標方面。教學目標的內容應該由單純傳授知識,轉變成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教學目標還必須清楚明了,拓展現代教學的內涵,真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發(fā)展:教學目標的描述要表現出明確、具體可測量的特點,如認識、了解、理解、應用某些知識,認識科學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嘗試與他人合作交流,認識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系等。學習目標明確具體還表現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讓學生知道自己應該掌握的內容和學習的重點、難點,知道自己的知識基礎和應該采取的學習策略。
課堂活動實施的主要要求:第一,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第二,創(chuàng)設和維護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之間能平等對話,教師尊重學生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同學之間有暢通、正常的交流渠道,良好的競爭意識;教學中教師善于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課堂上教師經常鼓勵和啟發(fā)學生導出和證實他們的結論;教師選擇的教學素材切合學生的實際,使之能激發(fā)、維持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使他們學會學習。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感興趣、經常關注的內容為題材,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以學生為中心,尊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給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學習要求,并根據他們的進步進行鼓勵和表揚;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科知識結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學習習慣,促使他們反思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找到學習方法上的問題所在。
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評價的目的不再僅僅為了選拔。有效教學的評價,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簡單地說,效率高、效果好、效益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學效率指的是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的比值(或者說教學投入與教學產出之間的比值),如果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的比值為1,即效率為100%,那就是最高效率的教學。教學效果好指的是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高。教學效益好,指的是教學目標與特定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的程度高,它是從對教學目標的評價和反思的角度提出的。
課堂教學活動效率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堅持了上述課堂活動的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