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位女學者的李莊經(jīng)歷

        2007-01-01 00:00:00
        粵海風 2007年1期

        游壽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為金石書法大家胡小石的入室弟子。被譽為“百年書壇 一代才女”,抗戰(zhàn)期間她流寓四川,供職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留下了一段是非恩怨。

        1946年10月4日,游壽負氣離開四川南溪縣李莊鎮(zhèn)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她是史語所在李莊六年中走得最郁悶的一個。熬過八年抗戰(zhàn)的漫漫長夜,在“漫卷詩書喜若狂”的日子里,游壽忍無可忍,分擲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和代理所務的董作賓一紙嗔言:

        “平生志在為學,豈較區(qū)區(qū)作駑馬戀棧耶?豈效無賴漢專以告訟為事?!即日離渝歸東海?!?sup>[1]

        一個年已不惑的女人,一個兵荒馬亂物價飛漲的年代,丟棄了一份尚可維生的俸祿;一個諳于文史,長于金石的學者,離開了為之服務數(shù)年的最高學術單位,且連論文都遭拒印——四年多的光陰,竟沒留下一星半點痕跡……

        曖昧的李莊敘述

        游壽在李莊的經(jīng)歷及起止時間,在現(xiàn)有的文本中有不同的表述:

        王立民先生在《大覺空寂的游壽》一文中這樣寫道:

        研究生畢業(yè)后,游壽主要在當時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教學機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中央大學、中央圖書館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敘述中顯然忽略了時間順序。立民兄是游壽的弟子,他撰寫老師的年表中也寫到這段經(jīng)歷:

        1942年10月——1943年9月

        國立博物院籌備處助理(四川李莊),與董作賓、曾昭燏一起整理青銅、玉器、甲骨文物及金石拓片。著有《金石甲骨論叢》、《金石文獻纂論》、《六朝人苦悶》、《沙溪集》。

        1943年10月——1944年3月

        在(四川李莊)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圖書館館員,整理金石甲骨秘本善本資料。著有《金文策命文辭賞賜儀物》、《漢魏隋唐金石文獻論叢》、《書苑鏤錦》、《山茶花賦》、《山居志序》。

        1944年4月——7月

        國立中央大學國文研究所助理,研究唐文學資料,收集戰(zhàn)時流入四川的金石拓片及古跡文物。著《隋唐東邦史料考輯》。

        1944年8月——1945年2月

        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著《隋唐東征史》、《隋唐與三韓問題》、《唐代墓志書體》《伐綠萼梅賦》。

        1945年3月——5月

        由四川李莊至重慶歇馬場,候飛機回南京。[2]

        照年表所記,游壽在李莊的起止時間是1942年10月至1945年3月,而其中在史語所的起止時間為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其中還要減去1944年4月至7月三個月在中央大學的時間,前后不足一年。為核實此事,我曾經(jīng)詢問過立民兄,據(jù)他說是依據(jù)游壽自己填寫的履歷。

        但這一表述與我在《發(fā)現(xiàn)李莊》[3]一書中的記載有較大差異。游壽到李莊的時間無疑,離開的時間應該是1946年10月4日,她在史語所整整服務了三年零兩個月。

        那時在史語所,她己不叫游壽,而是改名游戒微。

        在史語所的檔案里,有1943年8月21日呈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的函:“本所借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游壽君來所任圖書管理員一案,此系交換工作人員性質(zhì),本所于可能范圍之內(nèi)酌量借給中博院一二人。乞轉呈院長核準。”[4]四天之后,再呈一函,“據(jù)游壽君聲稱,現(xiàn)已改名游戒微,請更正并祈轉院長鑒核”。[5]這是例行公事,1943年9月1日,總辦事處也就“業(yè)經(jīng)奉批,準予備案”。[6]

        游戒微是與史語所相聯(lián)系的一個名字,不過這一期間很短,離開李莊后她又恢復原名游壽,甚至在后來的各種介紹中都很少有人知道那個曾用名。

        至此,便有兩個疑問:游壽為何要讓在史語所的這段時間“縮水”?為何忌諱“游戒微”這個名字?

        《伐綠萼梅賦》與《山居志序》

        《伐綠萼梅賦》與《山居志序》,是游壽在李莊完成的文學作品,收進年表,足顯其重要性。承蒙立民兄贈復印件,詠讀再三,以為內(nèi)中藏著一些“象外之意”,或許能窺其經(jīng)歷和心境?

        游壽是詩人,年輕時就被譽為閩東四大才女之一。謝冰瑩的散文集《女兵自傳》中,有一篇《海濱故人》的文章,記敘了她與游壽、謝文炳、郭莽西、方瑋德等人30年代初在廈門創(chuàng)辦文學月刊《燈塔》的事。那時游壽27歲,在廈門集美師范學校教書。謝冰瑩稱游壽與方瑋德“兩人都是詩人”。

        游壽后來就讀中央大學中文系和金陵大學國學研究所,她與曾昭燏、沈祖菜等師從胡小石等國學大師,尤其醉心古詩詞和書法。沈祖棻曾寫下《得介眉塞外書,奉寄十首》,詩中敘同學舊事,其中“猶憶春風舊講堂,穹廬雅諧意飛揚。南雍尊宿今何在?弟子天涯鬢亦蒼”、“少年好弄慣操觚,共把風情戲老儒。見說尖酸到文字,獨憐結習未能無”兩首,據(jù)沈祖菜的丈夫程千帆解釋,游壽才思敏捷,能言善辯。

        30年代初在中央大學講“樂府通論”的教授叫王易,字曉湘,博學而訥于言辭。女生游壽,字介眉,素善謔,便擬《敕勒歌》之體嘲道:“中山院,層樓高。四壁如籠,烏鵲難逃。心慌慌,意忙忙,抬頭又見王曉湘?!币娬邿o不大笑。[7]

        沈祖棻的詩和程千帆的注,道出了年輕時游壽的性格和才具。恃才傲物,率性而為。這種性格會不會催生悲劇性命運的種籽?

        以上介紹,或可作為理解游壽及重要著作《伐綠萼梅賦》的補充背景。且看這篇作品的序:

        壬午之冬,來游西川。寄居詠南山館亞門,香飄雪曳,冰肌玉質(zhì)。顧視綠萼梅一株,蟠矯偃翥,長自瓦礫,南枝如鵬翼垂云,伸覆墻外,蓋上有樟楠竹桂,蔽雨露之澤,草木有本性,槎材以望生。明年,余移居海紅花院。又明季夏,主人伐而去之,日:枝干虬困,傷籧篨也。余默然久。蘭芷當門,鋤而去之,此言不虛。乙酉冬,余居馭仙草堂,又出入山院,門庭無改,獨不見故枝羈旅門墻。感草木雖無言,而性靈或有同者,遂賦之。

        “壬午之冬,來游西川”,是寫實,正好是1942年,游壽應中央大學同學曾昭烯之邀,到李莊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作助理員。

        但“寄居詠南山館亞門”,卻是“接花移木”的“借景”。詠南山館在距離鎮(zhèn)上七八公里的板栗坳栗峰書院,那里是史語所考古組辦公地。距李莊鎮(zhèn)還有八里多路。初到李莊,游壽是住在鎮(zhèn)上張家祠堂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1943年9月,她才由山下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調(diào)到山上板栗坳史語所圖書室,也就是賦中所寫“明年,余移居海紅花院”。

        “又明季夏,主人伐而去之”,“余默然久。蘭芷當門,鋤而去之,此言不虛”。心有所感,情發(fā)于中。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按說,詩人對主人“伐綠萼梅”蠢行的譴責和對梅樹蘭芷遭遇的同情,當筆走龍蛇形諸紙上。而那份傷感一直壓在心里一年多,直到“乙酉冬”,“又出入山院”,睹物傷情,“感草木雖無言,而性靈或有同者,遂賦之”。

        筆者研究李莊數(shù)年,熟悉詩人筆下的環(huán)境。詠南山在李莊板栗坳,又稱栗峰書院,不過是彈丸之地,“板栗坳是張家聚族而居的場所,從明代晚年(萬歷時期)經(jīng)過了清代,陸續(xù)修建,修成了七處大院子,還附帶一個戲樓院……最北的是田邊上,然后是老房子、柴門口、牌坊頭、戲樓院及新房子。在田邊上的對面是一個分開大院,桂花坳”。[8]

        史語所的百多號人就分住在那七處大房子中。過去過來就那幾棟屋,那么些人。也就是說即使真有人伐除綠萼梅,“憑吊處”也是天天經(jīng)過的尋常之景,何以要歷年的情感發(fā)酵,才感懷賦之?

        聯(lián)想前述詩人的“借景”,“伐除綠萼梅”會不會也是假托?詩人的本意,抑或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

        伐綠萼梅處,在詠南山館亞門。那是董作賓的辦公地。1942年8月19日董作賓在《栗峰上的歷史語言研究所》一文中寫道:

        一座裝潢雕刻精美的詠南山大舞臺,那是董彥堂(作賓)的工作室,他整天在那里披覽,摹繪,抄寫?;蛘吣咀粝胨哪芰λ荒芙鉀Q的問題。[9]

        此一情況,董作賓的弟子李孝定也有回憶:

        董彥堂先生,孟真先生指定的我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論文導師,建議我作甲骨文集釋的工作?!@三年中,師徒二人,據(jù)大門板擺成桌子的兩邊,鉚在戲樓院的戲樓上,唱了三年戲。我是跑龍?zhí)椎模瑧虼a就是這本《甲骨文字集釋》,彥堂先生是京朝名角,唱的是大軸,戲碼是(《殷歷譜》。這可算學術界的一段小掌故。[10]

        游壽筆下的《伐綠萼梅賦》所寫:“處士過此而盤桓,妒婦見之亦恨嫉”,“熏蕕臭味既殊趣,清濁浮沈又甚分”,“甲第混負販,同貴賤而聯(lián)翩?;驘o為而稱治,或損益以求賢”……已非單純的寫景狀物,而是心有戚戚的不平之鳴?!胺ゾG萼梅”的那位主,會不會與詠南山館的董作賓有關系?綠萼梅遭伐,會不會是游壽的自況?

        絕非筆者穿鑿附會,還有游壽的《山居志序》可證?!斗ゾG萼梅賦》的寫作時間是“乙酉冬”即1945年,詩人尚在史語所供職,臧否人物,理論是非,當有顧慮。但她寫作《山居志序》的時間已是“癸未四月病中”,癸未即1948年,此時游壽已“跳出三界外”,棄職他就。于是文章就直抒胸臆,一瀉千里。

        山居的地點,游壽序中說得明白,“峰以栗名,地乃為坳。陟坡陀以升降,繞江流如襟帶。水路交臻,時有山市”。——史語所在長江邊上的李莊板栗坳栗峰書院。

        一葦西泝,爰適此山。既懷嘉口,即削名籍。職同守藏,將泥水以自蔽。居寄廡下,無賃舂之勞苦。借百城之富,口抽思之寫……

        詩人寄人籬下,有志難伸,唯有安慰即坐擁書城。然而,“少慕狂狷,率性任情。長讀詩書,風雨無晦,雞鳴不已”。高士之志總是難諧現(xiàn)實環(huán)境。

        若夫爵登封五等,恩隆九族,萇弘之數(shù)典,張華之博物,桔失蘩弱,金路玉斝,雕版繪像,比物丑類。骨列專車,計尺度而分氏族;辨音夷貉,論方言以記蝤軒。或則吮墨含毫,焚膏繼晷,燈豆搖影。龜卜繇兆方糸由,稚子索哺,孺人怨語如絮。

        當時,史語所分四個組,一組歷史,傅斯年自任主任;二組考古,李濟兼任主任;三組語言,李方桂任主任;四組體質(zhì)人類學,吳定良任主任。也許,游壽對史語所治學的路子和方法都不以為然。道不同,不相謀。于是,身邊的人與事也就面目全非:

        人懷荊山之璞,家懸靈蛇之殊。天綱八紇,頓之落山矣。故魚目混珠,濫竽邀賞。詡平生著作,自題手澤。美閨中淑女,謂居秦樓。國無世業(yè),猶依父蔭以揚聲,制非封建,競比翰花而自貴。道無四皓,遁隱商山,安望玄德,禮致令下,一紙顧盼。南溪何怪,妙選不倫?;騽t髡口,口俗執(zhí)拗,仍同頑禪。賈竪學儒,氣度自然斗筲。客無三千,士難五百,不知狗盜,亦慚雞鳴。

        環(huán)境與心境互為因果,又互相影響:

        膏沐未施,掠云鬟以欲頹;錦綺間疊,看珠碧而濺淚。生長戚里,但知訶吟,未習機杼,試濯江波。調(diào)姜韭初嘗辛酸,問米薪始知珠桂。此是女伴,長話殷勤。

        不愉快發(fā)展到極至,卒章顯其志:

        夫尺蠖能屈,龍性難馴。多懷激烈,直抒慷慨。未閑典故,詞甚鄙陋,通人拊掌,無所限也。

        這段話,與本文開篇所引游壽給傅斯年、董作賓的辭職書何其相似!

        或許是兩次錯位

        李莊是在四川南溪縣長江邊上的一個古鎮(zhèn),抗戰(zhàn)期間接納了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和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等單位,駐地分散。鎮(zhèn)上只有同濟大學和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其余都四下散布在鄉(xiāng)間。

        游壽到李莊,也許第一步就是一個錯誤。

        游壽,1906年出生在福建霞浦一個衰落的官宦家庭。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1934年考取金陵大學文科研究院的研究生,1936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金陵文風,偏重舊學,名師云集,如汪旭初、王伯沆、黃季剛、吳瞿庵、林公繹、胡小石、汪辟疆等,盛極一時,可謂國學重鎮(zhèn)。

        她與曾昭燏是同窗好友,她曾回憶:“有一天遇到曾昭燏,她在外語系一年級,我叫她轉到中文系,學文字學,再學一點文獻、考古文物,這樣前途較廣闊。她在第二年轉到中文系,以后我們共同構寫了甲骨文前后編,用蟬翼箋影寫,請胡小石先生題詞。我隨帶身邊多年,可惜在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時在南京失掉了?!?/p>

        曾昭炳與游壽又是金石書法大師胡小石的同門弟子。曾昭燏為便于隨時向胡小石請益,曾居于胡家閣樓三年。但l 9 3 5年后,曾昭燏留學英國,入倫敦大學專攻考古學。1937年獲考古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助教,旋前往德國柏林德國國家博物院實習,有論文《論周至漢之首飾制度》和專著《博物館》一書。此時的曾昭炳已受傅斯年與李濟的影響很深。

        游壽金陵大學研究生畢業(yè)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了。1937年12月南京失守。當時,游壽的丈夫陳幻云在江西臨川地方法院任首席檢察官。游壽隨夫宦游,在臨川參加了雷潔瓊組織的婦女抗戰(zhàn)救國運動。后來陳幻云調(diào)重慶司法院司法行政部任編審,游先生又跟隨去了四川,應胡小石之邀,任四川國立女子師范學院講師。

        1941年,曾昭炳就任中央博物院代理總干事,游壽應邀到了李莊。游壽曾說起這個過程:“曾昭烯從國外回到昆明,又輾轉到四川樂山李莊山中,她要打開‘善齋’一批青銅器,便找我去。在舊中國,一個研究金石的人能看到拓片,就可滿足,現(xiàn)在能看到許多青銅器,太好了。在這階段,我不但參與整理‘善齋’青銅器,而且還看到留在箱庫中未發(fā)表的安陽青銅器?!?/p>

        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李濟兼任史語所考古組主任,兩處關系如同一家。此時,中央博物院班底中,李濟、曾昭炳、夏鼐、吳金鼎、王介忱夫婦等都是國外學人類學考古學的。他們在戰(zhàn)前和遷徙途中進行了一系列的發(fā)掘。他們的努力,推進了考古學上的地層學和類型學方法的發(fā)展,“所從事的田野工作及其方法正代表了當時英國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的較高水平”。

        遷四川李莊后,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田野考察由發(fā)掘收集變?yōu)檎硌芯?。但?941年起,與史語所、營造學社合組川康古跡考察團,連續(xù)在四川彭山豆坊溝、巖子山、江口鎮(zhèn)等地進行了漢代巖墓的清理發(fā)掘。

        中央博物院的工作重心和方向,與游壽原先的估計或許有些差異?!昂w派”學者與金陵學人做學問也肯定大異其趣。即使是同學曾昭燏,學術方向、治學方法已與過去拉開了距離。

        或許,游壽生出學術上的孤單感和有翅難飛的困頓。于是她擇良木而棲而選擇了史語所。

        論工作條件,中央博物院人少,尚在籌備階段,工作難以正常開展,但在鎮(zhèn)上生活環(huán)境優(yōu)于史語所;史語所在一個山坳里,離鎮(zhèn)上有七八里地,但那里圖書資料充盈,傅斯年、董作賓、梁思永、李方桂、凌純聲都是名冠全國的學術大師。從游壽后來的人生軌跡判斷,她去史語所顯然是沖著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殊不知,那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學術無國界,學者有門派。游壽畢生走的是金陵“舊學”之路。這條路恰恰被傅斯年看成歧途。

        傅斯年辦史語所,他有感于西方漢學家的獨特建樹,目睹中國歷史語言學的衰歇,提出了振興救弊的主張。他說:

        西洋人作學問不是去讀書,是動手動腳到處尋找新材料,隨時擴大舊范圍,所以這學問才有四方的發(fā)展,向上的增高。中國文字學之進步,正因為《說文》之研究消滅了漢簡,阮、吳諸人金文之研究識破了《說文》。近年孫詒讓、王國維等之殷文研究更能繼續(xù)金文之研究。材料愈擴充,學問愈進步,利用了檔案,然后可以訂史。利用了別國的記載,然后可以考四裔的史事。在中國史學的盛時,材料用得還是廣的,地方上求材料,刻文上抄材料,檔庫中出材料,傳說中辨材料。到了現(xiàn)在,不特不能去擴張材料,去學曹操設“發(fā)冢校尉”,求出一部古史于地下遺物,就是“自然”送給我們的出土的物事,以及敦煌石藏、內(nèi)閣檔案,還由他毀壞了好多,剩下的流傳海外,京師圖書館所存摩尼經(jīng)典等等良籍,還復任其擱置,一面則談整理國故者人多如鯽,這樣焉能進步?[11]

        傅斯年脾氣暴躁,性格狷介,嫉惡如仇,雄才獨斷。史語所的人私下里稱他“傅老虎”,但都服他敬他?!皺懲馊恕睂λ麉s多歧見。人們指責他做學問搞“黨同伐異”,強調(diào)學脈傳承“唯我獨尊”。王世襄曾經(jīng)寫道:

        1943年冬我從北京來到重慶,一心想去李莊中央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主要目的是當時很多著名學者都集中在這川南小鎮(zhèn),到那里可以有請教、學習的機會。史語所所長正是傅先生,辦公地點在重慶聚賢新村。承蒙梁思成先生親自帶我去拜見他。這次進謁,傅先生只說了兩句話。第一句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yè)的?”我回答:“燕京大學國文系本科及研究院?!备迪壬f“燕京大學畢業(yè)的不配到史語所來?!蔽抑坏敏鋈欢?。此后蒙梁思成先生收容,到營造學社任助理研究員。[12]

        如果說燕京與北大還有些近鄰關系,而游壽的學脈恰恰屬于與之相對的“南高一一金陵學派”。去史語所游壽也許是“燒香找錯了廟門”。

        游壽到史語所是補缺和救急。1943年3月底,史語所善本書庫的管理員王育伊“急于赴渝”,坐鎮(zhèn)史語所的董作賓致傅斯年,“繼任育伊之人,乞兄注意物色”。[13]

        這段話放在今天很不好理解,圖書管理,無非是采購、整理、編目、上架,借出還回等等,就像商店的營業(yè)員,只要大字認得一筐,錢不至數(shù)錯,誰干都可以。而當年史語所不同,圖書館是傅斯年建設新學術的重要保證。且看李莊時期的史語所圖書館:

        這是第一院,是山村入口的第一所,而且是一間最大的房子。大門是一排九間,門內(nèi)的大廳也是一排九間,中間的七大間是漢籍書庫,這無疑的要算大后方唯一的文史圖籍最完備的圖書館。最后一進是西籍書庫,還有些善本書分存第三院。這里共有中文書十三萬多冊,西文書一萬多冊,中外雜志兩萬冊。因此,除了史語所的同人閱讀之外,許多有關系的機關團體,都有人在這里研究參考。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有四個研究生僑居讀書,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也常常有人來借書或閱覽。南開大學的研究員、東北大學的研究生、中英庚款委員會補助的研究人員,都會常常的借住讀書。還有四川大學的畢業(yè)生,自費前來讀書,完成他私人的著述。這一座精神食糧的倉儲,中國文化的寶庫,到現(xiàn)在算是能夠供應當前的需要而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也不負十年前傅孟真(斯年)先生購求時每冊必經(jīng)他親手審擇,和近年來數(shù)萬里輾轉遷運,愛護保管的一片苦心了。[14]

        1943年10月,中國營造學社負責人梁思成為寫《中國建筑史》需要找尋汴京史料,曾向史語所圖書管理員那廉君去信求助。

        那廉君回信,“關于舊跡中之記載宋時東京城坊者,前亦詢及勞貞一(勞斡,歷史學家,治宋史)及全漢升先生(史學家,治經(jīng)濟史),謂此種材料并不多見,后學曾翻檢明人李濂所輯汴京遺跡志有記數(shù)頁,如需此書,尚祈見示”。[15]

        第二天,梁思成立即復信,“關于汴京圖承代詢勞全兩先生,李濂汴京遺跡志擬再查一下,便中乞交彭敏樵帶下”。[16]

        史語所乃中國人文學術之塔的塔尖,這里的學者都是某個方面的專門家。因此圖書管理員,要求通才。

        要求高并不等于待遇好。游壽在史語所負責善本書庫。初到之時,圖書管理員那廉君即對她的安排“降格使用”猶感不安。1943年8月2 6日,那廉君有信致傅斯年,“聞本所本年度第二次所務會議報告事項中‘借調(diào)中博院游壽女士為圖書管理員’一案有‘名次在那君之后’一語,竊以為未便,乞收回此意”。[17]

        論資排輩,是史語所的慣例,但以游戒微之資歷,顯失公允。同事都深感不妥,游壽心中豈會平靜?

        禍從口出

        戰(zhàn)時山村,史語所研究人員的生存狀態(tài)十分艱難。1944年6月21日,有一事對游壽影響甚大,史語所的檔案中有一封致她的函,“前日見揭帖,深感悚異,執(zhí)事如以為不可,一言即決,何至出此類揭帖。今既如此,只有與王君對換房屋,并無他法,即希照辦”。[18]從語氣判斷,這是所里告知她的,處理結果不容商量。

        事件的起因或許是房屋糾紛。在板栗坳,房屋問題,曾困擾過很多人,如此前兩月,李莊董作賓就給在重慶的傅斯年寫信請示,“均一住家房子騰出后,濟之兄要為三組同人作宿舍,逯欽立亦擬要此房作結婚新房,如何之處,請決定”。[19]對其他人的住房問題,所里頗費心思。游壽會不會因為自己“人微言輕”而出此下策,粘揭帖——這或許就是貼“小字報”一類——形式出眾,語氣尖刻。這件事何以了結,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游壽的心境,已不得而知。

        如果說她是沖著從事學術研究才來史語所的,不到兩年,就已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疲憊。1945年1月2 5日,她向傅斯年:“因病暫請給假三日。”[20]

        調(diào)進游壽,傅斯年并非權宜之計,也確有培養(yǎng)的考慮。1945年2月16日,他給游壽的同學、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副主任曾昭烯寫信,“前談游戒微先生事,最終結論仍以前法為妥,即改任為助理研究員,擬在開會時特別申請以第三年論,若兩年內(nèi)游先生寫成著作,即可討論升副研究員,不待滿四年也”。[21]

        曾昭燏是曾國藩的曾孫女,三哥曾昭掄是著名的化學家,三嫂俞大均(時任中央大學外語系教授)是傅斯年夫人俞大綵的姐姐。也就是說傅斯年與曾昭燏的哥哥是連襟。外舉不避賢,內(nèi)舉卻避親,這封信不過是傅斯年與曾昭炳的按計行使。可惜游壽不明白老同學曾昭燏和傅斯年的這番苦心。

        1945年2月21日,也就是傅斯年給曾昭燏去信的五天之后,她給傅斯年又寫了一張無期的假條:“因舊疾復發(fā),又因家鄉(xiāng)淪陷,暫欲赴渝一行,未完工作抑另派人?;驕视杓伲蛘埐脢Z。”[22]

        依傅斯年憤世嫉俗的性格不難想象他讀這封信的心情。傅斯年辦史語所,實行的是英國培根所說的“集團式的研究方式”(胡適語),十分強調(diào)統(tǒng)一意志和紀律保證。

        歷史組的助理研究員李臨軒,研究斷代史,1943年6月15日他向傅斯年提出,“因病初愈,防受暑重翻,只得暫請外出假五日,分發(fā)承辦工作,隨帶五日歸家抄寫。至于前兩次因病請假,俟以后星期例假補作,俯予賜準”。[23]也就是說,請假休息,工作不停;請假時間,以后在例休假中扣除。

        戰(zhàn)時背景下,強調(diào)紀律當然有其合理性;但紀律的大棒卻不免扼殺個人意志。如此看來游壽顯得不大懂事,也不大在乎史語所的規(guī)矩。

        史語所一個蘿卜一個坑,拔出蘿卜帶出泥。游壽的離去,牽出一系列的麻煩事情。3月3日,傅斯年囑咐那廉君,“游戒微先生工作異動,善本書庫由張苑峰先生兼管”[24]。3月5日張政娘先生致傅斯年,“遲至今日,未接管別存書庫。不久當著手,屆日當會同游戒微君及佐理人員王志維君將別存書庫之金石拓本圖書器物徹底清點”[25]。

        游戒微去重慶,自有個人原委。據(jù)王立民先生訴,她與丈夫陳幻云的婚姻不為人知。李濟之子李光謨、董作賓之子董敏也曾告訴過我,李莊的研究人員都有些懼怕游壽和曾昭燏這兩個老處女。從另一面也證實了王立民所言無虛。如果她在重慶有家,與丈夫團聚,當是天經(jīng)地義。但她不提此事,肯定有內(nèi)心的隱秘。眾人不辨就里,對她的時走時歸,就不免有微詞。

        她是1945年3月中旬離開李莊的,4月11日,再向傅斯年續(xù)假,“前蒙準假一月,現(xiàn)已屆滿,唯尚有多待,且江水多阻,續(xù)假一月,曠日恐久,請即停薪,以塞眾議”。[26]

        4月2 5日她給那廉君寫信,“下渝月余,頃奉屈翼鵬先生之教,又是牽連人事,頃復書設心處地排解,非畏某君之氣焰”[27]。心情不順,莫非是游壽滯留在渝的原因?

        此一去,她耽誤了四個多月,大約是7月中旬回的李莊。8月25日游壽再致信傅斯年,“年來受閑氣蓋平生未有,??置盀^神聽。然以防微杜漸,聊試一鳴,君子不欲高上人,固不與所中舊人尋仇”。[28]怒火中燒,難以自禁。

        傅斯年9月1 8日回信,“一切照前約之辦法,您以舊名義未作研究,部分之管理事項可不擔任,一切均交張政娘先生接收。移交之事,乞速辦”。[29]

        抗戰(zhàn)勝利已歷數(shù)月,東歸光復,人心所向。1946年3月5日,游壽再致傅斯年一信,“本所還都計劃已奉命在五月以后,職夏日多病,欲先下渝覓交通機會,至都日既向所中前所派人員報到,并聽其指命,伏懇賜準”。[30]同一內(nèi)容的信,她再也分致董作賓。

        半個月后,游戒微在重慶再致傅斯年,“本所復員在夏天,職每年夏令必病,萬不得已,呈請下渝自覓還都機會。頃抵渝已一周,正極力設法交通工具,倘得先行至京之日,即向所中所派接收人石璋如先生報到”。[31]

        董作賓是否準允了游戒微的請假;此事他又是如何向傅斯年稟報的,未查到依據(jù)。3月2日,傅斯年致函董作賓:“游竟自行離所,應將其免職。此人不能再留其在所。弟當時找她,大失策。甚對本所不起。”[32]

        這簡直就是傅斯年的“罪己詔”。傅斯年此舉大概有安穩(wěn)人心,消除游壽擅自出走的負面影響的意思。當初史語所輾轉萬里,人員流失,能在艱難困苦中穩(wěn)住一個人文學術集團,實為不易,怎能由一個游壽就使人心渙散,眾叛親離?幾乎是與此同時,傅斯年給所里同人寫過一封公開信,表明自己一不會棄所去做官,二不會背離同人獨自先享受。

        3月27日,傅斯年給游戒微一封措辭極為嚴厲的信,“執(zhí)事未得董先生同意,自作主張,自行離所,應自離李莊之日起,以停止職務論”。[33]

        四天后,游戒微回信,“頃奉手諭,不勝駭愕。職此次離所彥堂先生曾批示‘暫作請假’。職在所中前后四年,自揣無過,倘鈞長以離所還京太早者,亦可即返李莊”。[34]

        這當中有過失有誤會,也有遷怒。事若至此,尚有轉機,游戒微在致傅斯年的同時,又致董作賓一信,“此次請示先行歸京經(jīng)過,不圖先生背后報告,傅所長有停職通知。今且忍耐不言,頃再緘倘以為不得擅行還京者,即重返李莊”。[35]這封信本可換一種方式,求得寬宥。但游壽性格如此,豈能俯就?

        至此,游壽的《伐綠萼梅賦》為何背景要置于詠南山館亞門就不言而喻。

        同事中那廉君是與游戒微相處最久,相知最深的。他了解她的為人。他在4月1日也向傅斯年寫信求情:“致游戒微先生信之措詞,似有更改之必要。前奉彥堂先生之囑,就先生之函稿及彥堂先生所擬之函稿各抄一份寄上。二者擇一發(fā)出,或均不發(fā),統(tǒng)請裁奪。……”[36]

        傅斯年本性執(zhí)拗倔強,嫉惡如仇。且又有與曾昭炳的那層關系,因此對游壽的抱怨也就更甚。那廉君從旁勸解,也許反而使他火上加油。傅斯年決定壯士斷臂,“以塞眾議”。

        1946年4月7日,傅斯年分別致信董作賓、游戒微。給董作賓的信是:“見游來信強詞奪理,附致兄一信尤如誣妄。此等人萬不可留其在研究所。一切文件附上,均至要緊,乞交那公(指那廉君——作者注)特別保存,以備萬一打官司之用。兄萬不可回她信,以免上其當。兄代為弟事受累,弟無知人之明,弄她進所,對所尤深歉疚也?!?sup>[37]

        傅斯年給游戒微的信:“先生如于停職之辦法有所申辯,自無不可,此事之決定系根據(jù)執(zhí)事來渝留下之字而作,與董先生無涉。又,執(zhí)事致董先生信之詞調(diào),自為執(zhí)事一貫之常態(tài),亦即敝所不能永久忍耐者。故前此決定絕不能更易?!?sup>[38]

        “平生志在為學,豈效區(qū)區(qū)作駑馬戀棧耶……”在收到傅斯年解聘信三天后,游戒微終于掙脫了羈絆,吐盡渥氣,展翅欲飛。

        栗峰書院學與行

        游壽在李莊的栗峰書院,可謂苦多樂少。但坐擁百城,邀游書海,對一個讀書人來說,卻是不幸中的大幸。

        1943年9月7日,她“提取全唐文四十涵叁百貳拾冊”;某年11月11日“提取三代吉金文存壹部四涵”[39];某年4月1 4日“檢還圖書館唐代叢書一本”[40]……青燈黃卷,養(yǎng)浩蕩之氣。她的閱讀興趣,仍循著李清瑞、胡小石的軌跡。

        借用墓志考證史事,是游壽在李莊的一項主要工作。1945年8月15日,她向傅斯年寫信“歸所月余,姑整理未竟之稿,擬東歸前墓志史料第一輯可完成,唯拓片尚封存室內(nèi)。倘諭彥堂先生準予取出歷代墓志,是公私兩便。仍乞裁奪”。[41]

        她曾在1940年完成的《李德裕年譜》中寫道:“新舊唐書李德裕傳俱言六十三卒于珠崖貶所,補錄傳記亦云焉,唯續(xù)前定錄云六十四。于是說者稍有考訂是非。舊書本傳云三年正月方達珠崖郡,十二月卒。今據(jù)新出土所撰彭城劉氏墓志末,燁附記云:己巳歲十月十六日貶所奄承兇訃。則公之卒在大中三年為可信?!贝思此阅贡喪穼嵵焕?/p>

        抗戰(zhàn)勝利的新曙光降臨之際,游戒微抓緊時間整理自己的著作。1 946年春節(jié)剛過,即致書傅斯年,“《冢墓遺文史事叢考》已于三十四年草訖,呈送岑仲勉、陳槃兩研究員,指示之點,亦已改定,極想早日付梓,如何呈交,請核示”。[42]岑仲勉、陳粲是史語所一組即歷史組的研究員,游壽的論文當是他們指導和審定。完成這部書稿,這或許是游壽李莊四年最感欣慰的一件事。

        但隨著游壽與史語所關系的僵化,隨著她的離職和被解聘,她在李莊史語所完成的這一著作如何處置,也成了問題。本來游壽的論文《冢墓遺文史事叢考》已收入史語所在李莊的文章總匯——上中下三大冊《六同別錄》,但傅斯年堅決下令將游壽的論文撕去。同事那廉君向傅斯年寫信求情:“……《六同別錄》已裝訂成冊,如撕去游先生一文,勢必重新裝訂,并改封面,此舉是否可免,敬乞告知。”[43]

        傅斯年一意孤行,1946年4月11日,史語所致函游戒微,“所著《冢墓遺文史事叢考》一書,本所不能付印,可由執(zhí)事自行設法出版……”[44]

        這件事顯出傅斯年心襟狹窄,有違恕道,尤顯霸蠻。再說游壽的論文是拿中央研究院的俸祿,在職務期間內(nèi)完成的,怎能獨斷專行,任性使氣,隨意拒印?

        在李莊,林徽因曾寫下一件憾事:1943年春,在逃難來李莊的研究人員中間包括他們的妻子們在內(nèi),染上了一種最終導致爭吵、憤怒、謾罵和友誼破裂的煽動性流言蜚語。“……我很懷疑,是不是人們在一個孤島上靠十分菲薄的供應生活,最終就會以這種小孩子的方式相互打起來?!比嗽诃h(huán)境面前都是脆弱的。盡管是一群高尚的人。恩格斯曾經(jīng)評論歌德:“歌德有時候是非常偉大的,有時候是渺小的;他有時候是反抗的、嘲笑的、蔑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候是謹小甚微的、事事知足的、胸襟狹隘的小市民。”

        面對這一切,游壽定然是欲哭無淚。“憤怒出詩人”,她的《伐綠萼梅賦》、《山居志序》在這種心情支配下,相繼產(chǎn)生。

        俱往矣,故人舊事

        此后,中央研究院在大陸的歲月,已是秋風中的枯葉,秋日里的燦爛已是最后的光景。

        回到南京,游壽在恩師胡小石的推薦下,進入中央圖書館任金石部主任。從史語所的圖書管理員到中央圖書館任金石部主任,對中國最偉大的女書法家游壽來說,可謂一段奇緣——“書卷氣”又添“金石氣”。

        1947年,游壽轉入中央大學中文系任副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游壽轉入南京大學任教,1951年隨丈夫陳幻云調(diào)入山東會計專科學校,繼而入山東師范學院任副教授。

        1951年10月,毛澤東在全國政協(xié)一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首先要在知識分子中間進行思想改造。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

        1954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發(fā)表一篇題為《“學者”——政治陰謀家》的評論文章,文章說:

        胡適有了這樣一個堅實的“后臺”,和蔣夢麟、朱家驊、傅斯年等反動分子,結成了一個有勢力的學閥集團,通過經(jīng)濟手段控制了中國的學術界。……胡適的學閥集團今天不存在了,但是曾經(jīng)依靠過這個集團或者為這個集團服務過的人,今天也應該從思想上、政治上徹底清算這個集團的罪惡了。[45]

        李莊的那段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又成了歷次運動中游壽的罪證。盡管她曾經(jīng)遭到傅斯年為代表的史語所的排斥和擠兌,以致被迫離去;盡管自我交待和檢查中她對傅斯年多有怨尤……但她百口莫辯,沒有人會相信她理解她同情她,反而會認為她在“隱瞞歷史,以曲求伸”。

        “既以往之迷途,覺今是而昨非。”游壽唯一的選擇只能是遠離了解這段歷史的人——于是,她在1 9 5 7年“反右”結束后,主動請調(diào)黑龍江,任教哈爾濱師范學院;再者,她盡量淡化在史語所的時間,完全斷絕與“李莊的孓遺”的任何聯(lián)系,再不愿提及甚至有意隱去在李莊史語所的這段經(jīng)歷。

        她隱晦得非常徹底,即使大學時代的同學,也斷絕音訊。直到20世紀7 O年代,游壽退休后,才開始“池魚思故淵”。她從塞外給原中央大學的同學沈祖菜寄去詩箋。沈也寫下十首《得介眉塞外書,奉寄》,謹選摘兩首:

        斷無消息廿年余,絕徼終傳一紙書。猶及生前相問訊,翻教老淚失裙裾。當年意氣已全銷,老病偷閑遠市朝。話到交親存歿感,春愁洶涌尚如潮。[46]

        晚年的游壽,已能平靜坦然地面對李莊往事。她在文章中寫道:

        在這階段,我不但參與整個“善齋”青銅器,而且還看到留在箱庫中未發(fā)表的安陽青銅器。聽梁思永先生口述東北昂溪考古工作、細石器文物等,這給我以后離開山東赴東北搞考古工作有很大的啟發(fā)。在李莊山中,我認識了許多學術界人物,如李濟先生,他是在國外學考古的。此外,有梁思永、夏鼐,研究人類學的凌純聲和吳定良,向達則專攻唐史及敦煌學,搞語言研究的有李方桂,董作賓獨攬了甲骨。他們各搞一門,但互通消息,有時開個報告會。由于凌先生和向先生是南京學友,有時互相談談所學,有時也流露出依人之嘆。當時的頭頭傅斯年卻感到秀才難伺候。[47]

        1975年,她重新抄寫前引舊稿《伐綠萼梅賦并序》,在文尾的“跋”中寫道:

        乙酉冬至初藁,乙卯立冬后十日重抄。右藁流居西川所作。日者,王云自北京歸,轉夏鼐問訊。又讀英人李約瑟之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論,故人舊事蓋已三十年矣。今存者幾人?

        游壽寫得很隱諱。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論》中,提到了40年代初的李莊之行,提到了史語所和傅斯年……

        歲月磨去了很多東西,卻留下一段沉重的思念。

        [1][4][5][6][13][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史語所檔案”。

        [2]《文心雕蟲》,王立民著,北方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94頁。

        [3]2004年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第一版。

        [7]《勞生志略》,程千帆口述,張伯偉整理。

        [8]《史語所在李莊——勞斡回憶丁聲樹》,載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著《新學術之路》。

        [9]《董作賓先生全集乙編》第1 06 3頁。

        [10]《我與史語所》,李孝定口述,陳昭容記錄,載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著《新學術之路》第909頁。

        [11]《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傅斯年卷》第344頁,河北教育出版社1 996年版。

        [12]《文匯報》2006年7月5日第15版王世襄:《傅斯年先生的四句話》。

        [14]《董作賓先生全集乙編》第1 06 3頁。

        [45]載《人民日報》1954年1月1 5日,作者張沛。

        [46]《沈祖桑創(chuàng)作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 985年,北京,第21 8頁。

        [47]王立民《清貧的富者——憶我的老師游壽先生》,2001年第9期《人物》雜志。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精品| 综合网在线视频| av天堂线上| 日本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欧美猛男军警gay自慰| 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看三级| 色大全全免费网站久久 |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 熟妇的荡欲色综合亚洲| 中文不卡视频| 日本大片免费观看完整视频 | 白色橄榄树在线阅读免费| av在线播放男人天堂|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少妇高潮免费观看|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黑人巨大av在线播放无码|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观看| 小黄片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高潮呻吟久久av| 日韩av无码社区一区二区三区| 51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国产|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最新国产三级|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蜜潮|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视频中文| 国产精品27页| 蜜臀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