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春節(jié),走訪了順德篷簡、番禺大嶺、東莞南社等幾個嶺南古村落,其中南杜名聲在外,是唯一收取參觀門票的村子。南社位于東莞茶山鎮(zhèn),在“中國10大古村落”中,南社名列其中,廣東唯一。800多年的舊居古祠,加上曲折跌宕的史跡故事,構(gòu)成了耐人尋味的“南社遺韻”。
這里原稱南畬,清康熙年間改名為南社。這是一座以謝氏家族為主的血緣村落。東晉“淝水之戰(zhàn)”中的謝安、謝玄,還有寫出“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謝靈運是這里謝氏的先祖。南宋末年(1275年),一個叫謝尚仁的人舉族從會稽(今浙江紹興)輾轉(zhuǎn)遷居到這仿似世外桃源的嶺南水鄉(xiāng)。
南社村有東莞現(xiàn)存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村莊以長形水塘為中心,廟堂家居利用自然地勢錯落排列,以明末清初的建筑為主,保留有典型的石雕、磚雕、木雕、灰塑及陶塑等嶺南建筑構(gòu)件,其民居、祠堂、家廟、書院、里巷、牌門、寨墻、古井、池塘、古榕,組成具有濃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村落景觀,是考察早期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居民農(nóng)耕生活狀況的鮮活實例。
這個67903平方米的明清古村落,存有祠堂25間,古舊民居120多間。祠堂家廟眾多是南社的特色,一座連著一座。民居幾乎一律的雕花紅石門框,平整的水磨青磚墻,即使巷道短窄,院落破敗,千年古村還能依稀感受到昔日的奢華。
南社村的居民現(xiàn)在基本住在外面的新村,保護區(qū)范圍內(nèi)據(jù)說住著200多外來工。村子里荒置和崩塌的古屋比比皆是,和出租屋混雜在一起。和許多成了旅游景點的地方一樣,建筑物陸續(xù)在翻修,感覺是新不如舊,一不小心就成了假古董。村子正在修一個宏大的并不類同的門樓,還要把圍墻建起來,如同“鄉(xiāng)村城市化”,看來,要追尋嶺南鄉(xiāng)村的真正“遺韻”,將會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