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是貨幣政策能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65377;貨幣供應量#65380;利率及匯率等指標都不再適合做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貨膨脹率必然成為可行的選擇#65377;通貨膨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框架短期內在我國不可行,而在長期內具有可行性#65377;
關鍵詞: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政策框架;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F8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6-0060-02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是央行為實現(xiàn)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而選擇作為調節(jié)對象的目標#65377;既是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與貨幣政策工具的橋梁,也是實現(xiàn)間接調控機制的基本條件#65377;因此,中介目標的選擇是貨幣政策能否發(fā)揮作用的關鍵#65377;
一、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的選擇
1.貨幣供應量#65377;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來影響宏觀經(jīng)濟的運行態(tài)勢,必須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即中央銀行可以完全控制基礎貨幣#65380;貨幣乘數(shù)可以預測#65380;貨幣流通速度穩(wěn)定#65377;但在我國現(xiàn)階段,基礎貨幣投放總量具有較強的內生性;貨幣乘數(shù)和貨幣流通速度很不穩(wěn)定,我國現(xiàn)行貨幣供應量指標與國民經(jīng)濟運行的相關性已出現(xiàn)了明顯問題,貨幣供應量能否繼續(xù)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適宜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65377;
2.利率#65377;我國20世紀90年代的貨幣政策主要集中在對利率的調控上,1996—1999年間,我國連續(xù)7次下調存貸款利率,但刺激消費功效甚微,對經(jīng)濟刺激作用的效果并不理想#65377;原因在于:(1)只有在主要依靠央行再貼現(xiàn)來實現(xiàn)基礎貨幣擴張的國家,采用利率中介工具(再貸款利率)才可能是有效的#65377;我國1995年之前是向金融機構再貸款,但在之后則主要是外匯占款#65377;(2)由于貨幣政策傳導的時滯性以及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的區(qū)別,導致利率難以被精確控制,而且利率的變動通常和我們的直覺相反#65377;
3.匯率#65377;匯率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采取釘住目標國的固定匯率制容易導致釘住國喪失實施獨立貨幣政策的機會;二是目標國的經(jīng)濟波動容易通過利率變動而傳導給釘住國,從而導致釘住國的經(jīng)濟波動;三是釘住國的貨幣容易受到國際游資的沖擊#65377;就我國而言,由于穩(wěn)定(包括經(jīng)濟穩(wěn)定和政治穩(wěn)定)是壓倒一切的任務,因此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十分重要#65377;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匯率不適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65377;
既然上述這些變量都不適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那么長期內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把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直接釘在通貨膨脹率上,同時將利率#65380;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景氣指數(shù)等其他主要經(jīng)濟變量作為監(jiān)測指標,這應是一個可行的選擇#65377;
采用通貨膨脹目標制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長期策略有諸多優(yōu)勢:與貨幣供應量目標相比,通貨膨脹目標并不依賴于貨幣量與價格之間是否有穩(wěn)定的聯(lián)系,而是利用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來決定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65377;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可預測性和相關性十分突出,便于公眾理解和增加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公眾形成穩(wěn)定合理的預期,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65377;而且,由于明確的通貨膨脹目標增加了中央銀行的責任,通貨膨脹目標制有助于避免中央銀行跌入動態(tài)不一致性陷阱#65377;
但是鑒于發(fā)展中國家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的特殊性,和我國現(xiàn)行的貨幣政策框架以及當前國內經(jīng)濟環(huán)境,短期內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并不具有可行性#65377;
二、通貨膨脹目標制短期內在中國不可行
到目前為止,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國家的通貨膨脹狀況是令人滿意的,但仍有許多國家沒有采取通貨膨脹目標制#65377;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國家的央行不采取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其貨幣政策的操作效果也相當不錯;有的國家通過法律規(guī)定了央行的多重目標以及通貨膨脹目標制要求政府的配合和支持;有些國家的通貨膨脹目標是由政府制定的,通常由財政部長下達,除非政府各部門對于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必要性意見一致,否則政府不可能把通貨膨脹目標強制施加給中央銀行,而央行是不可能接受選擇通貨膨脹目標的#65377;
鑒于發(fā)展中國家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的特殊性和我國現(xiàn)行的貨幣政策框架,短期內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并不具有可行性#65377;原因如下:(1)我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市場經(jīng)濟剛剛起步,各種市場規(guī)則#65380;市場行為有待于進一步塑造,在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的實施中也存在財政控制#65380;金融制度不完善;(2)在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運作過程中,還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擾,特別是政策工具尚未實現(xiàn)市場化,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仍然過度地依賴信貸渠道,這樣央行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就受到極大的限制;(3)貨幣政策的傳導一定程度上受財政政策的約束,從而造成我國貨幣政策目標的多重性,雖然我國貨幣政策法定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wěn)定,并以此促進經(jīng)濟增長”,但事實上我國貨幣政策目標還肩負著解決國有商業(yè)呆壞賬問題#65380;促進國有企業(yè)改革與解決下崗失業(yè)問題#65380;扶持落后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65380;為政府融資等多層責任;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尚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性;(4)再加上我國目前以RPI(零售物價指數(shù))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而我國現(xiàn)行的兩種物價指數(shù)中初級產(chǎn)品價格所占權重大,服務價格所占權重較小,這便使得貨幣政策對物價的控制力較弱,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通貨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政府便可能面臨著到期不能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信用風險#65377;
三、中國中長期內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政策建議
短期內還不具備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條件,但中長期內應放棄貨幣供應量目標,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把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直接釘在通貨膨脹率上,同時將利率#65380;貨幣供應量和經(jīng)濟景氣指數(shù)等其他主要經(jīng)濟變量作為監(jiān)測指標,以長期性的“核心通貨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目標,重構一個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貨幣政策操作框架#65377;為此,需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物價指數(shù)的選擇
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大多數(shù)國家是選擇一個特殊的物價指數(shù)作為通貨膨脹率的衡量標準#65377;消費物價指數(shù)和國內生產(chǎn)總值減縮指數(shù)是兩個自然的選擇#65377;盡管后一個指標很有吸引力(因為它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含義),但在操作上消費物價指數(shù)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它是公眾最為熟悉的指數(shù);它通常是每月公布一次,比較及時(因此可以進行周期性的監(jiān)控);另外它很少需要調整#65377;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貨幣政策是否要釘住通貨膨脹的所有變動,或者是,在短期內發(fā)生的#65380;被認為是由外生因素引起的變動是否應該排除在外#65377;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通貨膨脹目標制關注通貨膨脹的基本趨勢或核心通貨膨脹#65377;這項指標排除了消費物價指數(shù)中容易受異常物價變動影響的項目,如能源與食品等#65377;因此,應當采取不包含食品#65380;能源#65380;利息等央行不能控制項目的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作為中國的“核心通貨膨脹率”指標#65377;
2.通貨膨脹目標區(qū)的上下限的確定
在國際實踐中央行通常保持正的通貨膨脹率#65377;原因在于:(1)Friedman提出的人口增長因素#65377;貨幣增長要與人口和勞動力的增長相適應#65377;(2)負的通貨膨脹率即通貨緊縮,容易導致“債務緊縮”,加劇經(jīng)濟衰退#65377;(3)貨幣政策存在“零利率限制”因素,央行為了保持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就必須保持名義利率大于零#65377;
如果以我國目前的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平均值作為通貨膨脹率的參照,目標通貨膨脹率的上限不應該超過5%,但與3%的世界通行的通貨膨脹目標上限相比,這顯然偏高#65377;在開放經(jīng)濟中,如果長期實行超過大多數(shù)國家通貨膨脹目標上限(3%)的貨幣政策,必然導致通貨膨脹率上升,國際收支惡化,增大人民幣壓力#65377;因此,我國的通貨膨脹目標上限應設為3%左右#65377;
3.通貨膨脹目標區(qū)下限的確定
Friedman曾經(jīng)從理論上說明最優(yōu)的通貨膨脹率應該等于負的實際利率,以保證名義利率為零#65377;這種想法并不現(xiàn)實,長期的負通貨膨脹率會導致通貨緊縮,這會對經(jīng)濟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而,央行不可能使通貨膨脹率長期低于零,一般保持大于零的通貨膨脹率#65377;這樣,通貨膨脹目標區(qū)的下限就很容易確定了#65377;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的國家一般將通貨膨脹目標區(qū)設定為0%~3%#65377;通常央行不會讓通貨膨脹率降到零,因為這可能導致經(jīng)濟陷入困境,同時使貨幣政策失效,日本20世紀90年代經(jīng)濟的長期低迷,中國的通貨緊縮都是貨幣政策失效的典型例子#65377;為防止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央行一般會采取預防性措施,使通貨膨脹率與零通貨膨脹保持一定的距離#65377;
4.提高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性
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的基本原理就是提高央行貨幣政策目標的透明度,增強央行與公眾之間的溝通,并加強對央行的約束以提高公眾對央行的信任,從而穩(wěn)定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達到在長期內鎖定低通貨膨脹預期的目的#65377;
但是,在現(xiàn)行的框架下,即使中國不可能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中國的貨幣政策也可以吸取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的一些優(yōu)點,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信性#65377;具體措施有:
(1)央行更頻繁地按時正式公布對經(jīng)濟的預測性報告,增加預測性報告的實質內容;更多#65380;更及時地公布金融數(shù)據(jù)等#65377;
(2)對價格指數(shù)進行更仔細的統(tǒng)計分析,比如,分別研究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中的能源#65380;食品#65380;住房#65380;衣著#65380;醫(yī)療#65380;交通等部分的變化與貨幣政策操作的關系#65377;
(3)增加貨幣政策委員會中研究人員的比重,提高決策委員會會議的科學性#65377;
參考文獻:
[1] Bernanke, Ben S. and Frederic S. Mishkin. Inflation Targeting: A New Framework for Monetary Polic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11, pages 97-116, February 1997.
[2] Svensson, Lars E. O., Inflation Targeting as a Monetary Policy Rul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y v43, pages 607-654,
June 1999.
[3] 王大用.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問題[J].經(jīng)濟研究,1996(3).
[4] 王松奇,李揚,王國剛.金融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
[5] 汪家駒.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