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楊慎在保山》一文,摘引明代永昌府治保山《康熙通志》:“楊慎戍永昌,遍游諸郡,所至攜倡優(yōu)以隨。夷酋欲求其詩不可得,乃以白綾作祴,遺服之。酒后乞詩,楊欣然命筆,醉墨淋漓,揮滿裙袖,重價購歸。楊知之更以為快?!?/p>
汪曾老曰:“‘祴’字未經(jīng)見,《辭?!芬膊皇眨覒岩蛇@是倡伶的水袖”。
祴,古德切,讀作gé,衣的前襟?!毒暗聜鳠翡洝っ{尊者》:“四眾各以衣祴盛舍利,隨處興塔而供養(yǎng)之?!眲⒂礤a《送僧方及南謁柳員外》詩序:“出祴中詩一篇以貺予”。唐張懷瓘《書斷·王獻之》載:“子敬便請祴書之,草正諸體備,兩袖及標略滿?!睏钌髌鋵嵰彩沁@樣盡性揮灑的。汪老之所以誤認“祴”字是倡伶的衣袖,大概因為未查《辭源》之類的辭書吧!當然,“祴”字算冷僻,一般讀者可能不認得。團結(jié)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王書奴的《中國娼妓史》,就將夷酋“乃以精白綾作祴,遺諸妓服之”錯印成“夷酋以精白鉸作械,遺諸妓服之”。如果讀者沒讀過焦竑《玉堂叢語》,不熟悉楊慎的這段逸聞,看了這段文字,真不知作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