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社會需要高質量的人才。良好行為習慣是高質量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科學研究和事實都表明,決定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往往取決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條不紊、誠實守信、細心、耐心、恒心等優(yōu)秀的品質,而這些都源于最初步的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早期教育 良好習慣 基本素質
“究竟應該教會孩子什么”?一直是學前教育界討論的熱門話題。為了不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惜一切代價,精心地為他們設計著各種特長的“培養(yǎng)方案”,使一些孩子不堪重負。這使得我們的教育過早地失去了平衡,使孩子的發(fā)展缺乏后勁兒。
總結自己近十年來的教育經(jīng)驗。我發(fā)現(xiàn):幼兒時期養(yǎng)成的習慣將會伴隨孩子整個求學階段,甚至是一生。正如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扎下根來就難多了。
邁好人生第一步,是所有家長對孩子早期教育的期望。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就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良好的生活習慣
按時起居、定時進餐、合理膳食、積極鍛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沒有健康,孩子的發(fā)展就無從談起。試想,如果沒有健康作保障,那么人的一切能力都將歸為零。
2.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文明、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行為舉止,與人和周圍事物良好相處的行為方式,做事專心,有始有終……。
未來社會需要高質量的人才。良好行為習慣是高質量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茖W研究和事實都表明,決定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往往取決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條不紊、誠實守信、細心、耐心、恒心等優(yōu)秀的品質,而這些都源于最初步的習慣的養(yǎng)成。
3.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業(yè)成功的基石,喜歡探索、勤于思考的習慣是他們未來創(chuàng)新的基本素養(yǎng)。從孩子長久發(fā)展的利益考慮,我們不可忽視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喜歡閱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喜歡提問、喜歡探索、關注周圍生活的變化……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4.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
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主要包括禮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夠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這些好習慣的養(yǎng)成關系著幼兒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這也是未來社會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習慣培養(yǎng)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早就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但怎樣才能讓孩子自覺地融入到習慣養(yǎng)成中來呢?
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讓孩子感興趣的方式。
1.妙用動畫人物。孩子的個性千差萬別,要說他們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對動畫人物的喜好。天線寶寶、奧特曼、大頭兒子、小熊維尼、大圣孫悟空……總是孩子們的最愛。可別看這些虛擬世界的動畫人物,它們的力量有時是我們這些真實世界中的人難以達到的。所以,以這些動畫人物的口吻來要求孩子,“要吃飯了,天線寶寶請小朋友去洗小手!”“奧特曼說寶寶洗手要把手心、手背、手指縫都洗干凈!”“大頭兒子說小寶寶什么都吃才長得健康!”……聽著這些以動畫人物口吻說出的話,孩子們總覺得特別的親切,效果自然好得多,當然也有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教師對于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最常用的方式往往是“任務驅動式”,即教師往往要求孩子“要——”“不要——”,這樣的效果往往是孩子暫時作到了教師的要求,但很快又忘記。在這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教師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孩子卻并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因為孩子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所以,他們不能自覺地去遵守這些要求。因此,在對孩子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孩子做,更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文學熏陶。兒歌、故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利用這些文學形式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例如,把洗手的過程編成幼兒感興趣的童謠、用故事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等等。
4.樹立榜樣,以點帶面。孩子的發(fā)展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習慣好,有些孩子習慣就不那么盡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間也是可以相互影響和相互同化的。為了促使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應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教師應在孩子中間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讓孩子之間相互促進,養(yǎng)成好的習慣。
第二,教師要幫助孩子反復強化。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的強化。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關鍵在于“滲透”和“堅持”。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于孩子們?nèi)粘I畹母鱾€環(huán)節(jié)中。
第三,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表情要豐富,語言要親切。對于孩子,無論是一個善意的微笑,還是一個親切的擁抱,或是一句同情的話語,都能使孩子得到快樂和滿足,都能喚起孩子良好的情緒情感,使其行為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第四,完美的教育從來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培養(yǎng)的。做為一名教師只有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第五,家長與教師要求一致。
首先,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剛出生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他們的優(yōu)點就是父母的優(yōu)點,他們的缺點就是父母的缺點。所以家長們不要忽視自己的小小的壞習慣,它可能對孩子造成很壞的影響。
其次,家長要嚴守諾言。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做到。經(jīng)常聽到孩子們抱怨:媽媽說我得了紅花,就帶我出去旅游,可是又說工作忙,不去了,我再也不相信她了,我也不想得紅花了。長此以往,家長們在孩子們心中也漸漸沒有了威信,而且孩子答應別人的事往往也不想努力去實現(xiàn)了。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要始終如一,持之以恒。所以最好制定一個生活日程表,使孩子依照一定的時間進食、睡眠、活動等,為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打下基礎。
再有就是教師要和家長經(jīng)常溝通,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促使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特別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長也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抓住每一個時機,及時果斷地提出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在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同時,不要形成“5+2=0”的不良教育誤區(qū)。好多家長覺得周末該讓孩子們放松,作息時間打亂,孩子睡懶覺;飲食習慣被破壞,孩子不住嘴的吃零食等。所以每個周一都有請假的孩子:拉肚子、上火、扁桃體發(fā)炎。其實不用費力氣,只要保持孩子們平日的好習慣即可,就沒有那么多麻煩出現(xiàn)了。
總之,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教育者要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因為,擁有好習慣的孩子,也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山東運河監(jiān)獄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