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猛速發(fā)展與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催生出許多新興行業(yè),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這無疑為廣大的下崗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創(chuàng)造了相當多的就業(yè)機會。可是在龐大的勞務大軍中卻不乏童子軍的身影。不少農村青少年放棄學業(yè)以一種“半文盲+體力”的方式加入到打工者的行列且日趨低齡化,這種現象讓人揪心,令人深思,亟需關注。
【關鍵詞】輟學打工 低齡化 理念 措施
隨著中國經濟的猛速發(fā)展與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催生出許多新興行業(yè),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這無疑為廣大的下崗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創(chuàng)造了相當多的就業(yè)機會??墒窃邶嫶蟮膭趧沾筌娭袇s不乏童子軍的身影。不少農村青少年放棄學業(yè)以一種“半文盲+體力”的方式加入到打工者的行列且日趨低齡化,這種現象讓人揪心,令人深思,亟需關注。
據筆者寒假期間在家鄉(xiāng)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鎮(zhèn)的調查發(fā)現:全鎮(zhèn)農業(yè)人口6.8萬人,外出務工人員約1.3萬人,其中25歲以下0.8萬人,占外出務工人數的40%。打工青少年中有不少人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甚至有的連小學都沒上完,據調查這種現象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令人不安。
農村青少年輟學打工現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家庭生活特窮困的人們,糊口都成問題,更無力供孩子讀書。迫于生計,輟學打工或許是最適合那些貧寒家庭孩子最好的生存出路。另一種情況卻引人深思:很多家庭雖談不上十分富裕,但也算小康,完全可以支付一兩個子女的上學費用,可出自此類家庭的小打工者也不在少數。這就引發(fā)我們去思考,究其根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上學無用論
有人這樣總結:“文盲和小學文化的人做老板,中學文化的人做‘打工仔’,大學文化的人忙著四處填‘求職表’,博士學歷的人在海外擦盤子”。雖有夸張卻也是當今大學生不好就業(yè)的形象寫照。學費偏高又勞民傷財費時間,關鍵在于苦苦求學十幾年,到頭來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最終還是擺脫不了種地的命運,重復父輩們的路子,所以求學之路無望。這種上學無用論正悄然在農村抬頭,甚至發(fā)展成為一種普遍的認識,這種思想左右著他們的價值觀。
二、學校管理、師資配備等對學生無吸引力
不少農村基層學校機構松散、制度殘缺、管而不嚴、疏于改進,教師資源匱乏、思想落伍、教法老套、不思進取,軟硬件設施落后時代。學校沒有新的亮點,少了向心力,學生與家長自然對其失去信心。
三、外界誘惑與心理浮躁
誘惑是來自多層面,有的看到鄰家在外打工的孩子月月不間斷地寄來可觀的一筆錢,同樣作為父母能不羨慕嗎?同鄉(xiāng)同學過節(jié)回村,個個衣著講究,傲氣十足的,聽他們講起外面的精彩,掙錢的容易和生活的瀟灑,又有誰能不心動哪?出于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對金錢的渴望也就毅然離開學校隨他們尋夢去了。媒體宣傳的影響力也不能忽視,這是個鼓勵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他們也不遺余力地對創(chuàng)業(yè)的人進行著傳奇式的報導,其中很多的企業(yè)家、公司總裁等成功人士出身貧寒,也都是從打工起步,人們似乎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心存僥幸企圖通過創(chuàng)業(yè)來個徹底的“咸魚翻身”。當前,學齡青少年外出在農村已經近乎瘋狂,棄學打工成為了一種潮流,一切皆因大的社會環(huán)境與浮躁的心理使然。
四、花樣繁多的勞務輸出機構
商家把準了打工者的脈搏,社會上眾多的職業(yè)技術培訓、定向培訓等應運而生,并打著高薪待遇、保證就業(yè)、享受社保等漂亮的旗號,輸入輸出了大批大批的勞動力,使孩子們離開校園及早地走進市場,這些機構起了強大的客觀推動作用。
生活的困乏和對金錢的渴盼,現實讓這些小青年們早熟、早立,他們沒有技術只有體力,得到了一點點糊口的錢,卻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為了掙錢,他們過早地承擔起本不屬于這個如花年齡的擔子,顯得很不協(xié)調,在狂熱的打工之后他們必將付出代價,因為當今社會邏輯里,從事體力勞動者往往都是弱勢群體的一分子,沒有知識和技能終難立足。這種現象的延續(xù),對一個民族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無疑將失去良性的、持久的支撐。問題的嚴重性不容我們淡化,更應采取有力措施。
1.政府應為孩子上學鋪就“綠色通道”。政府要加強對基層教育的投入,改善農村教育的辦學條件和設施。學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體,增強基礎教育,提高青少年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必須保證青少年能夠接受良好的在校教育。目前國家已出臺新政策,九年義務教育的學雜費全部免除,這對學生和家長而言確實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并且現在各大高校中對貧困學生設有助學貸款,以幫助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得以完成學業(yè),這也讓更多一部分學生的大學夢能圓。
2.家長應當好孩子的良好向導。青少年處于成長成才時期,缺少正確的判斷力和自制力,家長應該正確對其引導,在人生觀價值觀上使其認識到求知的重要性,樹立良好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明確人生的責任感,避免或急功近利或為逃避而放棄學業(yè)。家長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影響至關重要,一定要為他們作好人生向導。
3.農村學校應學習吸納現代管理理念。要實行特色辦學,配備德藝雙馨的教學人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們要用愛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學校充滿愛,留住他們的心,保證上學率。
4.要逐步解決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重視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開通多方渠道解決大學生就業(yè)難問題,讓廣大學子吃到“上學有用”這個定心丸。
5.社會要給青少年一片成長的天空。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每個人對成才的定義也不盡然相同,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能以個性自由的名義掩蓋下使孩子過早地世俗化庸俗化,給青少年們應有的成長空間,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一些淺薄的見解,希望我的呼吁能夠引起更多社會人的思考與關注,進而為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做些實事。
(作者單位: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