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和諧校園建設,優(yōu)化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于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高校師德教育的時效性有著重大促進作用。本文從構建民主平等的校園人際關系的兩個側面出發(fā),對以人為本理念下師德教育的環(huán)境及方式方法作探討。
【關鍵詞】和諧校園 人文環(huán)境 青年教師 師德教育
和諧校園和精神家園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校園人文環(huán)境建設,它既是校風、教風、學風、學校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相互影響不斷升華的重要促進力量。
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將直接決定著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從各高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來看,目前在教的青年教師基本上都是從本科、碩士、博士生中選留或經招聘而任教的優(yōu)秀人才,并且擔任碩導、博導的比例在逐年增高,高校的青年教師日益成為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的骨干力量。
不可否認,切實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困難是建設和諧校園、做好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條件。然而,人對物質利益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實踐表明,僅靠這樣的方法有時并不能起長久作用,待遇的提高并沒有帶來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步提高,青年教師的敬業(yè)精神、團結意識并不一定真正得到加強。這說明,物質利益問題僅僅是引起青年教師思想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并非絕對條件。因此,建設和諧校園和校園精神文明家園,在加快學校發(fā)展,為教職工提供更好的物質利益保障外,還必須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貫徹以德治校和以法治校并重的治學理念。然而,和諧校園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包括有許多方面,本文僅從校園人文環(huán)境建設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提高相互關聯(lián)運的幾個側面進行分析。
一、抑制“官本位”營造民主與公正氛圍
民主與公正既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發(fā)展深入的必要條件。公正的內容非常豐富,也非常細微,它有執(zhí)行制度的公正,人才選拔任用的公正,還有對人的看法、人際關系的公正。不可否認,我們很多領導干部是優(yōu)秀的、先進的。但有些領導憑借其行政權力,有的在課題申報和項目落實中弄虛作假,有的在官位上勾心斗角、費盡心機,有的在用人上任人唯親、以權謀私;有的在課題項目、研究經費、獲學術獎項、資助出版專著、榮膺評委等方面搞特權;對于先進榮譽、優(yōu)秀指標、各種獎項往往領導優(yōu)先,壟斷公共資源為私用,他們“近水樓臺先得月”,先照顧自己,后考慮教師,不管領導需用不需用,只要想要,就會得到。在以官為本,一切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有了學位、職稱、課題、房子、車子、資源及其他好處的意識支配下,不少青年教師也開始熱心“當官”撈實惠,對教書育人逐漸失去了興趣,對學生的利益,皆漠不關心,也開始跑官要官了。他們有些人或者以“學問”作為叩開仕途的敲門磚,或者干脆弄虛作假、抄襲拼湊,以取得“成果”來賺足擠入仕途的本錢。而踏實做教學工作的卻默默默默無聞,必要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種種侵害教師合法權益、有悖于民主與公平公正現(xiàn)象,有些我們看起來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然而,官德的缺失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踐踏了民主,敗壞了校風,毒化和諧的人際關系,也造成人們的心理不平衡。一次次的不公正、不誠信會讓青年教師一次次心寒,一次次失望,青年教師由于資歷較淺,獲得各種獎項的機會本來就很少,如果一些領導干部借助評先、評獎的組織權、歸納權、上報權,較多地占據(jù)或侵犯本該屬于普通教師的利益,必然會嚴重挫傷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據(jù)了解,在一些高校中,部分青年教師跳槽的原因并不僅是待遇上的問題,因為人際關系、校園人文環(huán)境不好也是重要方面。當然,并不是說領導干部就不可以成為評先獎優(yōu)的對象,也不是說領導干部就一定做得不如一般教師,而是說評選獎優(yōu)的主體首先應該是廣大的普通教師,從關心鼓勵青年教師成長的角度,評先選優(yōu)更應該向青年教師傾斜,畢竟他們實際上承擔了大量的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從行政角度看,各級領導是管理者,其他職工包括教師則是被管理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不應該是截然分開的兩個群體。領導者的形象,其人格魅力對于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也決定著青年教師的心理狀況。
時代呼喚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今天,看重績效,敬重務實和有所作為者,渴望公正,痛恨腐敗,是大多數(shù)青年教師的共同心態(tài)。推崇民主、平等、公正、誠實、守信等成為廣大青年教師的普遍道德追求。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渴望一個充滿團結向上的工作、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所以,和諧校園建設要注意解決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問題,不斷增進高校各成員之間的和諧,協(xié)調好各種權益的無序競爭問題,充分、有效、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各種教學資源。同時,還要積極推動依法治校工作,加強對腐敗的防范和懲治,有針對性地深化相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加強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實行校務公開,院務公開,增加工作透明度并注意防止讓人霧里看花的形式主義,最大程度地從源頭上消除產生思想問題的因素,為校園師德建設和青年教師成長提供環(huán)境上的保障。
二、提倡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師德建設
教師的道德問題自古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中國古代倫理思想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師德思想,從古代的“尊師為父”,到今天的“陽光下最美好的職業(y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稱號,無一不透露著人們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尊重與承認。今天,面對社會道德和高校教育質量滑坡的社會現(xiàn)實,人們更加關注教育,關注師德,希望通過教師自身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及其人格魅力來引導教育學生,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人才的愿望更加強烈。教師職業(yè)的這種特殊地位,使得“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幾乎成了不證自明的命題,在一種“先天師德”的誤區(qū)中造成了長期以來只是靠教師職業(yè)這一崗位特性來約束教師道德的做法,無形中又不恰當?shù)匕胃吡诉@個職業(yè)的行業(yè)標準。今天,在種種壓力與一些不合理考核體制下,在高校的一些教師中確實存在著作為教師身份的種種不敬業(yè)行為,損害了作為教育在人們心目的崇高形象。現(xiàn)實中,對于一些青年教師的不良師德表現(xiàn),人們往往習慣于居高臨下,習慣于從“教育者”需要的角度而不大從“接受者”需要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急功近利,一味指責,群起而攻之,急于將其置于“他律狀態(tài)”,寄希望于強制教師對某種“硬約束”規(guī)范的遵守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有的高校平時思想政治工作做的不深入、不細致,師德教育搞成一種形式主義的“作秀”,當青年教師思想或行為發(fā)生某些偏差時,思想政治工作專職人員及一些領導不肯深入研究,又不做耐心細致的教育說服的思想工作,習慣于簡單下個“紅頭文件”了事,把師德往往被視做“滅火器”,甚至被單一強化為政治服務的工具。
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要有這個職業(yè)所要求的道德水準,這是原則問題。作為一個職業(yè)來說,教師是崇高的,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人的心理需求升高了,希望過得更好,高校教師也是如此,這是社會發(fā)展的正常反映。目前高校中,幾乎所有青年教師都感到了面臨的問題和壓力:除了作為教師要承擔專業(yè)教學工作,指導學生工作,還有職稱評定、崗位考核、科研經費申報、學術成果發(fā)表、生活負擔、上升空間等,有些高校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也常令老師們深感不滿,在這個制度下,他們越來越不知道什么是可為的,什么又是不可為的,許多老師明明在專業(yè)權限范圍內,卻輕易不敢管理學生,惟恐被扣上“失德”的帽子等忽視教師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生動的能動性,缺乏情感溝通的做法都在嚴重制約著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成長。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維護制度的剛性原則是是社會主義法制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是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師德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都是有感情、有需要的,需要被人尊重、關心和理解。追求發(fā)展和實現(xiàn)自我是教師的最高需求。物質需求獲得一定程度滿足后,教師往往會追求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尊重的寬松、溫馨、和諧的校園工作氛圍。由此可見,在今天的新形勢下,還有必要改進思維方式,反思師德教育的方法,去除居高臨下,代之以在平等人格上、在排斥了居高臨下告知別人什么是道德的說教的基礎上,對某些道德事件做直接的、坦誠的實際探討,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應該把教師首先看作普通人,尊重青年教師的個性與追求,然后再考察其作為高尚的人應具備的素質。通過啟迪與引導,提高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事件的判斷能力,少一些道德抨擊與拷問,為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營造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當然,和諧并不是一團和氣,而是以先進、正確、公正戰(zhàn)勝落后、錯誤和偏私,為此要加強對影響師德建設的學校工作及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進行研究,防止因教師對師德教育的“逆反心理”而造成師德教育的表面化和師德教育關系雙方心靈對話的實質性缺位傾向。所以,構建和諧校園,提高青年教師師德教育的實效性,還應正確處理好對教師的高期待、嚴要求與尊重、關懷之間的關系,為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營造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
三、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建立一支穩(wěn)定高質量的高校教師隊伍是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我國高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永恒主題。教師的文化素質與其思想與心理素質、審美素質、政治素質與校園內人的內心和諧、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狀況之間是密切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青年教師的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環(huán)境啟發(fā)人,環(huán)境養(yǎng)育人,環(huán)境造就人,因此,建設和諧校園,構建良好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也是促進青年教師師德形成、推動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網(wǎng)站(http//www.moe.edu.cn).
[2]孫世雄.論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成都教育學院學報[J].2006,(8):6-8.
[3]郭海燕. 堅持以人為本 推進高校教師師德建設.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06-S2:100-102.
[4]高等教育改革與人的全面發(fā)展[M].上海交通人學出版社, 2003,(6):32-33.
[5]秦莉.當代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微.教書育人[J].2006,14.
(作者單位:山東東營中國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