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我一直沉湎于麥卡勒斯的文字里。
窗外下著雨。是早春那種細密、綿長而陰冷的雨。這和麥卡勒斯筆下常常描述到的春天有點相似。
那是一個充滿溫情而略帶著憂傷的文字世界。那里面有美好,有歡樂,也有傷心和絕望,但無論怎么說,麥卡勒斯所營造出的這個世界還是讓人迷醉的,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向往。
很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麥卡勒斯,因為對當下的很多中國讀者而言,這個名字是陌生的。其實,她的代表作之一《傷心咖啡館之歌》八十年代初就被翻譯過來,為我國很多讀者所熟悉并且喜愛,只是沒有人過多地在意它的作者而已。她其它重要的作品還有《婚禮的成員》、《沒有指針的鐘》等。
麥卡勒斯,1917年2月生于美國佐治亞州的一個小鎮(zhèn),美國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美國權威的“現代文庫”評選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被排在第十七位。1967年9月,麥卡勒斯去世,年僅五十歲。
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心是孤獨的獵手》講述的只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座南方小鎮(zhèn)上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
十四歲的少女米克個性十足而且略帶點叛逆,抽煙、喝酒,但骨子里又有著一種先天的藝術天賦(這似乎有點麥卡勒斯自己少女時代的影子)。因為一次偶然,她從收音機中如癡如醉地迷上了貝多芬的交響樂。孤獨的她在心底里默默地愛上了首飾店里的伙計——她家的房客啞巴辛格,對此,辛格卻一無所知。辛格的心愛是另一位啞巴,肥胖、懶惰、有點瘋的安東尼·帕羅斯。而鎮(zhèn)上咖啡店店主比夫又一直暗暗喜歡著米克,米克卻一直覺得比夫看不慣她,和她過不去……麥卡勒斯所講述的就是這些令人傷感得有些絕望的暗戀……
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南方小鎮(zhèn)。濕冷的天氣??Х鹊?。貧窮的人家。整日在醉酒中度日的流浪漢。無所約束的少女。啞巴伙計……典型的麥卡勒斯式的人物和故事。在如流水一般舒緩、優(yōu)美的敘述中,呈現給讀者的是一種許多人所體驗過的或者說渴望體驗的深沉、真摯的情感,一種無法言傳的憂傷,一種投入而寧靜的閱讀所帶來的孤獨的享受……
只要讀過麥卡勒斯作品的人都會對她的文字有著這樣的感受:那是抒情的,典雅的,詩意的,細膩的,無論敘說還是描寫。那樣的文字有著一種高貴的質地。沒有刻意的挑逗和煽情,沒有濃墨重彩的鋪陳,沒有讓人臉紅耳熱的渲染,那種內斂、深沉的情感像一泓緩緩的溪水流淌在小說的字里行間,流淌在每一個閱讀者的心靈深處……時下那些當紅作家們快速炮制出來的急功近利的一部部“巨著”,在麥卡勒斯的文字面前應該感到慚愧。
“她的藝術是偉大而憂郁的,且首先是極為成熟的。”
“在她的作品中,我發(fā)現了非韻文類作品所不再擁有的強勁而高貴的精神。”
“當我們讀完此書,一種被真理滋養(yǎng)的情感油然而生?!?/p>
世界上眾多的著名作家、評論家給予麥卡勒斯作品的毫不吝嗇的贊美之詞,是一種褒獎,更是一種尊敬,一種對高貴的文學精神的尊敬。
在一個人心浮躁的年頭,在一個文學離很多人越來越遠的年頭,能夠讀到麥卡勒斯的作品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甚至是一種奢侈。
且讓我們在窗外細碎的雨聲中靜下心來,慢慢地閱讀、品味麥卡勒斯。
發(fā)稿/趙小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