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是痛苦的,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怕被選擇綜合癥折磨的我們,很容易傾向于讓感覺快速決定,或讓事情自發(fā)走到別無選擇的境地,然后釋然于“只能這樣啦”一這種做法看似正常實則傻。
我發(fā)現(xiàn)自己是傻瓜無疑,尤其是接受了16年學(xué)校教育后更加確認自己就是一個傻瓜!或者精確地說,每天除了睡覺8個小時以外的16個小時中,有90%的時間是傻瓜。如果你閱讀了《別做正常的傻瓜》(機械工業(yè)出版社)這本書以后,也會有我這樣的感覺。
有這樣的感覺并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狀態(tài),然后才有可能改進這個狀態(tài)。比如,我現(xiàn)在就開始思考如何聰明一些,而且逐漸發(fā)現(xiàn)當(dāng)不斷思考聰明一些的這個行為養(yǎng)成習(xí)慣以后,真的會開始聰明起來。
被選擇“淹沒”的一天
《別做正常的傻瓜》一書中有大量的行為描述,揭示多數(shù)人在面臨許多事情的選擇的時候,做出的選擇都如同傻瓜的選擇一樣。不信你自己去看書,我這里就不重復(fù)書中的內(nèi)容了。
緊接著讓我毛骨悚然的是,每天清晨睜開眼睛(經(jīng)常還是模糊的,因為剛醒),首先就開始想,是現(xiàn)在立刻起床呢,還是再睡10分鐘?接著的次序就是是否一定要吃早飯?或者,是到食堂比較正規(guī)地吃早餐,還是在上班的路上買一點方便攜帶、方便邊走邊吃的食品?或者干脆算了,中午多吃一點吧?隨后又面臨一個選擇,是乘坐公交車上班,還是打車上班?等到了辦公室,又出現(xiàn)了一個選擇,是先回復(fù)郵件呢,還是先完成手頭的既定文稿的寫作呢?接著,老板找我談話,要求我在新的一年中,銷售額一定要比去年多20%,我是接受還是拒絕呢?或者我說先考慮一下?或者還可以將壓在心頭許久的要求漲工資的話作為條件來談一下?
等到了中午,新的選擇又來了。同事邀請一起去辦公樓外的意大利餐廳吃飯,共有6個人。我原計劃是自己就在食堂湊合了,節(jié)省一點時間,快一點回來,下午多完成幾個客戶的回訪,或者多做幾個方案書也行呀。然而,這樣就會拒絕同事的邀請,似乎不好,上次就是他們請我的,這次該我請客的時候我推辭不去,人家心里會怎么想我呢?
隨后,下午的時間顯然不可能完成我預(yù)計今天要完成的任務(wù)了,而且看來就算是加班也肯定完不成,但還是要做一個決定,是加班,還是不加班?女友來電話說已經(jīng)4天沒有見面了,約好去看電影,去,還是不去?就算去了吧,看電影前總要吃飯,又一個難題來了,是吃麥當(dāng)勞,還是肯德基?或者俏江南,還是上海人家?就算是進了餐廳,又一個難題來了,菜單上至少有十幾頁,幾十個菜,點什么呀?價錢有高,有低,菜的名字有實在的,有花哨的,有冷菜,有鍋仔,有炒菜,有蒸煮,再說了,就我們兩個人點幾個菜呢?幸好影片是女友選好了,不用操心自己決定了。影片看完后,又需要決定一件事情,是送女友回家,還是各自回家?畢竟,今天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呢。就算是自己回家了,又要考慮是不是立刻睡覺呢?就算是看電視,頻道那么多,看哪個呀?不知不覺已經(jīng)午夜了,嘴里自言自語道:又這么晚了,明天又起不來了。那天有一個健康專家說過,不能總是不吃早飯,對身體不好,比如容易得腎結(jié)石,肝膽會出問題等,可是那又怎么辦呢?
這時才發(fā)現(xiàn),讓自己有恐怖的感覺主要來源于一個發(fā)現(xiàn),那就是我們平時做許多事情的時候,確實是幾乎沒有思考的,幾乎沒有主動的決策意識,幾乎是被動地等待事情發(fā)展到不得不選擇的時候,被迫將就做出相應(yīng)的行動,而根本沒有全面地、理性地、客觀地思考以后才做決定,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這才是自己犯傻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而書中描述的多種場景、不同的處境,都預(yù)示著其實我們并不傻,如果讓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決定該怎么辦,我們還是有可能作出聰明的決策的。讓我們真正愚蠢的,其實并不是缺乏思考能力,而是缺乏思考的前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選擇的能力。所以,傻瓜的定義好像不是這本書的作者奚愷元教授描述的缺乏理性,而應(yīng)該是缺乏選擇所必需的綜合能力。到此,這本書的真正作用就出來了,那就是剖析我們?yōu)槭裁唇?jīng)常不知不覺地表現(xiàn)出愚蠢的行為。因為我們經(jīng)常不主動選擇,我們的大腦經(jīng)常處在自動駕駛的狀態(tài),這就是愚蠢的核心本質(zhì)。自動駕駛的意思就是憑感覺自動進行,不加思考,隨機應(yīng)變,臨場發(fā)揮。自動駕駛會比較正常,但真的很傻。
從“自動駕駛”到“主動駕駛”
其實,如果我們真的愿意讓自己聰明起來,那么在嚴肅、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以后,應(yīng)該思考如下三個問題:(1)每做一件事之前,想過自己還有其他的選擇嗎?這個問題會引導(dǎo)我們有一個必然的行為,那就是我們在任何要做決策的時候,都先至少給自己找?guī)讉€選擇出來。(2)就算是做了選擇,也應(yīng)該問一下,其他的選擇有積極的一面嗎?這個問題也會引導(dǎo)我們有這樣的行為,那就是會對這些可能的做法進行同等地位的分析,并給出正面的支持理由和負面的否定理由,然后通過比較從而做出決定。(3)就算做出了選擇,還要問自己,是否承受得起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可以在什么程度上承受失誤?這個問題必然會引導(dǎo)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更加慎重、更加果斷,一旦作出決定,就算是暫時得到了消極的結(jié)果,也要堅持一段時間,給予充分的實驗,然后再重復(fù)第一步。
其實,《別做正常的傻瓜》這本書的關(guān)鍵意思就是,遇事要主動思考、選擇。
比如,周末是否去看《滿城盡帶黃金甲》,我就先給自己至少兩個選擇,第一個是看,第二個是不看??吹睦碛捎腥齻€:(1)張藝謀導(dǎo)演的片子;(2)許多人都看了,票房都超過1億元了;(3)女演員有許多大面積裸露鏡頭。同時,也給自己不看找三個理由:(1)耽誤時間;(2)對古代的亂倫故事沒有興趣;(3)不支持他們大手筆浪費錢財。
正反三個理由進行了充分比較后,我決定不看,因為看的理由都無法站住腳:首先,張藝謀導(dǎo)的影片就一定要看嗎?如果答案是的話,我的選擇標準豈不是非常片面?其次,就算是許多人都看了又怎么樣?我完全沒有必要從這個眾,何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就是智慧的起源,怎么能人云亦云呢?最后,裸露難道就應(yīng)該去看嗎?西洋文化中有更藝術(shù)的裸露值得欣賞,沒必要因為女演員的裸露去看。答案顯然為“否”。
從另一個方面看,不看的三個理由個個都不錯:確實,兩個小時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以處理一個客戶的方案書,可以閱讀一本200頁左右的圖書,可以與家人溝通等;何況,我確實對曹禺先生的《雷雨》的情節(jié)了如指掌,沒必要看曲解了的影片;再說,我也確實反對中國電影界目前流行的大手筆浪費錢財?shù)淖龇?,我覺得這個錢花得沒必要,可以做許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呢。
閱讀一本書可以讓我養(yǎng)成一個習(xí)慣,真的是一件好事。一個讓自己逐漸聰明起來的習(xí)慣,一定也可以讓許多人逐漸聰明起來,從而可以減少一些大眾跟風(fēng)現(xiàn)象,可以避免大眾盲目地流行出國熱、鋼琴熱等,也可以消減大眾對資源的集中浪費的趨勢,還可以創(chuàng)造讓許多更加有創(chuàng)意的現(xiàn)象生存下去的環(huán)境,比如允許孟母堂為少數(shù)人提供特殊的教育選擇,允許任志強專門給富人建設(shè)住宅等。同時,我必須聲明,我沒有任何功利的意圖號召你去閱讀這本書,我的意圖是如果你愿意讓自己聰明起來,給自己讀這本書找三個理由,給自己不讀這本書也找三個理由,然后再作決定,并在以后養(yǎng)成這個習(xí)慣——這也許就是你不用閱讀這本書的最直接的理由了,因為,你已經(jīng)掌握了這本書實際要告訴你的精華了。
(編輯:短發(fā)shorthair9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