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老撾克木族銅鼓考察

        2007-01-01 00:00:00韋丹芳萬輔彬
        廣西民族研究 2007年4期

        【摘 要】克木族主要居住在老撾北部,是現(xiàn)今仍在“使用銅鼓的民族”。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對老撾銅鼓情況了解甚少,通過對老撾館藏銅鼓和克木族銅鼓文化的考察發(fā)現(xiàn),老撾博物館收藏有較多數(shù)量的銅鼓,這些銅鼓大多數(shù)為黑格爾Ⅲ型鼓,即中國學者所稱的“西盟鼓”。老撾克木族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村社文化保持著封閉性、凝固性、穩(wěn)定性的特征,盡管老撾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但銅鼓文化在克木族聚居區(qū)仍保存較好。目前,銅鼓仍被廣泛地用于求雨、占卜星象、祈求豐收、祈福等各種儀式。

        【關(guān)鍵詞】銅鼓;銅鼓文化;克木族;老撾

        【作 者】韋丹芳,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3。萬輔彬,廣西民族大學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南寧,530006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07)04-0127-007

        The Investigation of Bronze Drum of Kemu in Laos

        Wei Danfang;Wan Fubin

        Abstract:Kemu nationality lives mainly north of Laos. They still use the bronze drum nowadays.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have known very few to the bronze drum of Lao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bronze drum of Lao collection and the bronze drum culture of Kemu,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museums of Laos have collected more quantities bronze drums. These bronze drums are mainly Hegel III drum,namely “west pledge drum\" which the Chinese scholar called. The economy developed slowly of Kemu area in Laos. The village community culture is keep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seal,solidification and stable. Although Laos was unceasingly impacted by external culture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the bronze drum culture still preserved well in the Kemu community. At present,the bronze drum still used widely in all kind of ceremony such as praying for rain,divining by astrology,praying for harvest,prays and so on.

        Key words:bronze drum;bronze drum culture;Kemu nationality;Laos

        一、老撾克木族與銅鼓

        老撾舊稱寮國,是中南半島地區(qū)唯一的內(nèi)陸國。東鄰越南,南接柬埔寨,西鄰泰國,西北角與緬甸以湄公河為界,北面與我國云南省接壤。

        目前,中南半島各國的克木人總?cè)丝诩s56萬,老撾是他們的主要居住區(qū),有50余萬人,主要分布在上寮地區(qū)8個省,即瑯勃拉邦、豐沙里、川壙、南塔、烏多姆塞、波喬、華潘和沙耶武里的山區(qū),中寮地區(qū)的萬象省亦有少量分布。越南境內(nèi)的克木人是200多年前從老撾遷徙過去的,現(xiàn)有4.2萬人,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義安省和河靜省的湘陽縣和圻山縣,萊州省的奠邊縣、巡教縣和馬江縣,山蘿省的順州縣;黃連山省文震縣、清化省關(guān)化縣、老街省北部山區(qū)等地亦有少量分布。泰國境內(nèi)的克木人約有1萬人,主要從老撾上寮西部地區(qū)遷徙而來,分布在泰國北部的難府、清萊府和烏太他尼府的山區(qū),其中,85%以上居住在難府。柬埔寨境內(nèi)的克木人有2,000余人,主要居住在上丁省北部山區(qū)。緬甸境內(nèi)的克木人主要分布在撣邦東部山區(qū)和緬泰邊境一線,人數(shù)不詳。居住在我國云南省的克木人約有2,500多人(1987年),分布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臘縣和景洪市郊區(qū)。①

        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克木族是老撾使用銅鼓的主要民族,一些學者將克木族定義為“使用銅鼓的克木族”。②在老撾克木人的傳說中銅鼓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前,克木人從葫蘆里鉆出來后就遍及瑯勃拉邦了。后來,另外一些民族也到瑯勃拉邦那里,逐漸把克木人的地方都占完了,克木人最后只有現(xiàn)屬于瑯勃拉邦省香銀縣芒努鄉(xiāng)的富洪一地了。天神看到這種情況后,非常可憐克木人,便發(fā)給他們一把鐵斧和一把鐵刀。斧子和刀砍起石頭就像砍香蕉那樣容易。天神還告訴他們,如遇災(zāi)難,可以敲打銅鼓,屆時天神將會下凡相助??四救擞酶雍偷兑粕教詈?,修建城郭。他們還打算挖一條河,將湄公河的水引到富洪,不讓水流到瑯勃拉邦。聽到這一消息后,那些占領(lǐng)瑯勃拉邦的人很害怕,于是他們的頭人便想到一條與克木人結(jié)親的計策,于是,派自己的兒子娶了克木族頭人的女兒。成為姻親并取得岳父岳母的信任后,這個女婿便讓克木人在石頭上磨斧子和刀,以使其失靈,不能再砍石頭。每當有猴子和老鷹來抓雞時,女婿便唆使大家擊鼓追趕。天神聽到鼓聲便下凡相助,卻發(fā)現(xiàn)什么事也沒有。這樣重復(fù)多次后,天神大怒,以后任憑克木人敲打銅鼓也不再下凡相助。這個女婿做完這兩件事后就逃回了瑯勃拉邦,岳母疼愛女婿,便跑到瑯勃拉邦想要把女婿找回來。克木人十分恨他們的頭人,他們認為是因為頭人將女兒嫁給外人致使天物失靈。于是,他們將頭人殺死,奪了他的權(quán)。頭人的妻子從瑯勃拉邦回到離富洪很近的華芒,聽到她丈夫被殺的噩耗后當即死去??四救藦哪菚r起便失去了頭人,因此也失敗了。③

        克木族是老撾土地上最早的居民之一,他們到達老撾的時間大約是公元1世紀早期。在1995年的老撾人口普查中,克木族有八個支系:烏(Ou)、克薩克(Ksak)、羅克(Rok)、元(Nguan)、篾(Me)、帖那(Thene)、括宛(Kouene)、克容(Krong)。④每個支系的語言有所差別,但互相之間可以交流。⑤

        老撾的克木族以種植稻谷、玉米、木薯為主。生產(chǎn)工具主要是從老撾的主體民族老族那里購買刀和斧。播種時,在坡地附近隨手砍來小樹枝當點播棍,用完后便扔掉。老撾的克木族尚處于半種植半采集狀態(tài),種植的糧食無法滿足生活,需要通過采摘可食的野生植物,捕食青蛙、蟲、蟲卵和獵獲野獸來補充食物的短缺??四救司幼〉氖巧先讼滦蟮拿┎菸?富人的干欄房屋用鐵皮蓋頂),一般只能住5年至7年,以前一生中要搬遷10次至15次,現(xiàn)在也有一些克木人實現(xiàn)了定居生活。由于經(jīng)常搬遷,克木人的家產(chǎn)都很簡單,極少有笨重的東西,一般包括斧、鍋、衣服、被子、家禽、宗教信仰用器等。同一祖先的克木人后代居住在一起,他們有自己單獨的禮儀和習俗,經(jīng)常往來,互相幫助。頭人是由有威信的和小康之家的家長充當,但不是族長。年齡最長的人才能擔任族長。

        二、老撾克木族的傳世銅鼓

        對于克木族人來說,銅鼓是珍貴而神圣的。銅鼓在他們的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克木人認為,銅鼓是祖先靈魂的象征,除節(jié)日祭祀祖先外,如有病痛、災(zāi)難等不順心的事,也要祭祀祖先,在整個祭祀過程中要敲打銅鼓,意在敲醒祖先的魂,促進民族或家族、家庭的興旺發(fā)達。儀式結(jié)束后,主人把銅鼓深埋在山林里,不讓他人知道。現(xiàn)在,老撾克木人中究竟有多少傳世銅鼓,此前從未有準確統(tǒng)計數(shù)字。僅瑯南塔省,以前就曾有600面銅鼓,但據(jù)2002年統(tǒng)計,銅鼓數(shù)量減少到200面。⑥瑯南塔省文化廳廳長通臺先生估計,整個老撾目前傳世銅鼓至少有600面,主要分布在克木人聚居的瑯南塔省、烏都姆塞省和瑯勃拉邦。

        2007年1月16日至2月1日,在老撾國家文化研究院的邀請下,我們對老撾館藏銅鼓和克木族銅鼓文化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考察。在對老撾瑯南塔省普哈縣的初步考察中發(fā)現(xiàn),整個普哈縣共有11個村子擁有銅鼓51面,分別是尼農(nóng)瓦村1面,尼村6面,桑農(nóng)村11面,俄農(nóng)村8面,杜村1面,尼羅村5面,且蛙村8面,尼松村2面,卡蛙村3面,尼蛙村1面,儂村5面。我們還重點對對桑農(nóng)村和尼村進行了調(diào)查。

        桑農(nóng)村位于普哈縣西南部約5公里處,全村有80多戶,均是克木族人。桑農(nóng)村給我們的感覺是和縣城不相上下,都是一樣的茅草房,一樣的泥路。據(jù)普哈縣文化局長介紹,桑農(nóng)村的規(guī)模和其他克木族村莊的規(guī)模相當。盡管桑農(nóng)村正好位于正在修建的昆曼國際大通道邊上,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村莊位于茂密森林的山地上,村子附近有水源充足的自然條件發(fā)展水稻種植,但村里人還是習慣于在旱地上種植旱稻和其他旱地作物,如玉米、紅薯等。從村子的布局來看,克木人居住在村子的中央位置,村子的外圍是各戶的谷倉,雞、鴨等家禽則被圈養(yǎng)于住屋旁邊??四救藳]有專門的菜地,住屋附近用四根木柱撐起一塊約1.5米高、1平方米大小的地方就是他們的菜地,上面種著十來株蔥和一棵辣椒。據(jù)村長介紹,他們平常的飲食多以糯米飯蘸蔥、鹽、辣椒吃,也會從森林里采集花、果、竹筍和樹葉和打獵來補充。因此,森林對于克木族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銅鼓對于克木人來說是最為寶貴的財富,因此,銅鼓的收藏地點都十分隱秘。一般都不會選擇收藏于家中,而是藏于山洞、叢林、谷倉等被當?shù)厝苏J為是安全、隱秘且不易被盜或被搶的地方。桑農(nóng)村擁有的11面銅鼓全都收藏于谷倉中。對于克木人來說,每年只有在種谷子、收谷子前和新年才可以打銅鼓,其他時間則需要舉行儀式后才可以打銅鼓和觸摸銅鼓。我們進入桑農(nóng)村時,是克木人上山砍柴的季節(jié),白天很少有男人在家,而銅鼓只能由家里的男主人掌管,如果男主人不在家,其他人是無權(quán)接近銅鼓的。在普哈縣文化局局長的帶領(lǐng)下,我們在村子里轉(zhuǎn)了兩圈,終于發(fā)現(xiàn)一戶擁有銅鼓的家庭有男主人在家,但遺憾的是他父親剛過世不到三個月,在這三個月內(nèi),包括他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是不能看更不能觸摸保管在他家的銅鼓,否則會給他家?guī)聿恍?。?jīng)過瑯南塔省文化廳廳長和普哈縣文化局局長與村中多位長者協(xié)商,他們終于同意讓我們看收藏在谷房中的銅鼓,但包括村里人在內(nèi)都被告之不能觸摸銅鼓。而在這個季節(jié)要想觸摸或打銅鼓,必須由村子的頭人舉行隆重的儀式方可。由此可見,銅鼓在克木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尼村是另一個克木族村莊,離桑農(nóng)村約5里路遠。這個村子與桑農(nóng)村不一樣的是它座落在一個小谷地中,房子比桑農(nóng)村更為密集。在這個村子里,我們有幸見到并敲打了銅鼓。在我們到達尼村的前十天,村子里一位生了重病的老婦人在兒子同柏的幫助下,用銅鼓來做儀式以求能趕走身上的病魔。經(jīng)過祭祀的銅鼓可以留在祭鼓者家中一個月,這一個月里任何人都可以敲打銅鼓。當村里人得知我們想看銅鼓時,熱情地將我們帶到同柏家。后來得知,村里人認為此時讓外人來敲打銅鼓,可以更好地把附在同柏媽媽身上的鬼怪趕跑。在同柏家,我們看到了原本在床上躺了三年的老婦人,盡管身體虛弱,但村里人卻告訴我們“現(xiàn)在她可以和我們一起烤火,還可以抽煙了”。在村里人看來,老婦人的病之所以有所好轉(zhuǎn),全是銅鼓的作用。

        儀式過程如下:

        主人家將準備好的牛皮和刀放在一個木頭上,并用刀將牛皮砍斷。然后將煮好的糯米飯裝在竹筒里,并將其放到村中的公房里備用。然后將一頭水牛綁在公房下備用。做儀式的家庭中的一個親戚從自家拿來一只雞,由做儀式的人把雞殺死,然后再叫村里的長者來為老婦人拴線。拴線儀式是老撾老龍族獨特的一種禮儀風俗。老撾語叫“巴席”戴“巴席蘇寬”,是一種祝福儀式,常在逢年過節(jié)、迎賓送客、結(jié)婚賀喜時舉行。儀式上先擺好“福席”,席上有銀制托盤(也可用他物代替),裝飾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在鮮花上掛著一束束雪白潔凈的棉線。席上還擺有蜜酒佳肴,用精致的婦女披肩覆蓋其上,顯得五彩繽紛。儀式開始時,賓主分別席地圍坐在“福席”周圍,一般由年高望重的人念祝福詞(有時請和尚來念),一邊念,一邊按年齡或職位高低依次往客人手腕上拴線。被拴者一手舉在腮邊,一手伸出。拴者從“福席”上取下一根棉線,口中念著美好的祝詞,用棉線先在被拴者伸出的手背上往外刮幾下,然后在手心上往里刮幾下,表示“祛禍來?!?,接著把棉線拴結(jié)在被拴者的手腕上。被拴者把一只手舉到眉梢答禮。拴線后,被拴者要雙手合十道謝,說聲“薩圖”(意思是“但愿如此”)。主人拴線后客人也可給主人拴線致謝。拴在手上的線,至少要戴三天,表示禮貌。⑦

        拴線儀式完成后便開始殺牛,殺牛需要村里的中年人幫忙,然后煮飯給做儀式的人吃。接著用水來擦銅鼓,擦試過后再將家中的兩只雞殺死,并用雞毛和雞血擦試銅鼓,并用棉線拴在鼓耳和鼓面的青蛙上,這樣的銅鼓就可以敲打了。由做儀式家庭的主人先敲打一個小時左右,直到把村里所有人都來到做儀式的房屋里。儀式過后的一個月內(nèi),銅鼓都可以隨意敲打。在這一個月內(nèi),如果有外村人或其他外人來看或敲銅鼓則被認為是好事,可以將做儀式的人的災(zāi)難帶走。當然,在帶走災(zāi)難的同時,外地人還要留下一些東西,一般都是一些食物或錢。

        克木族人將銅鼓視為財富和吉祥的象征。克木村莊的頭領(lǐng)被稱為“耐板”,大村的頭領(lǐng)被稱“大熱昆公”,許多村合并起來成為一個相當于鄉(xiāng)的組織,其首領(lǐng)被稱為“大傘”,即為鄉(xiāng)長。銅鼓常常只在當過“大傘”的人那兒或者他們家里才有。⑧在他們看來,哪一家收藏有銅鼓,這家的生活必定是富足的,不管是種地、打獵還是打魚都會獲得豐收。不管碰到什么事,必定會有鄰人相助。家族也是人丁興旺,家庭成員也會無病無災(zāi),健康長壽??四咀迦诉€認為,銅鼓一經(jīng)買賣,就會失去它的神性,所以在市場上很少見到買賣的現(xiàn)象。盡管如此,由于銅鼓所具有的文化價值,販賣銅鼓在老撾一直很猖獗,很多銅鼓通過非法買賣流落到歐美、日本等國家。老撾文物部門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銅鼓的買賣被嚴格地限定在老撾境內(nèi)。

        三、老撾克木族館藏銅鼓調(diào)查

        老撾境內(nèi)的銅鼓除部分收藏在博物館外,民間尚有大量的傳世銅鼓。按黑格爾的分類,這些銅鼓多屬于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分類中的西盟型⑨。由于此類銅鼓在老撾主要是克木族人使用,為方便起見,統(tǒng)一稱之為克木族銅鼓。

        (一)老撾館藏銅鼓的尺寸及相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

        老撾館藏銅鼓共計80面,其中65面為克木族銅鼓(即黑格爾Ⅲ式鼓),另外15面為Ⅰ、Ⅱ、類Ⅱ式鼓⑩。這些銅鼓的來源究竟是考古出土還是傳世品,尚需進一步研究。目前,這些銅鼓分別保存在南部沙灣拿吉省(10面),占巴塞省(6面)、華潘省(1面),豐沙里省(1面),瑯南塔省(6面),波里坎塞(1面),瑯勃拉邦(55面)。

        老撾館藏銅鼓主要為克木族銅鼓,為進一步了解克木族銅鼓情況,我們對瑯南塔省博物館和瑯勃拉邦王宮博物館館藏克木族銅鼓進行初步研究。表3-1為瑯勃拉邦王宮克木族銅鼓尺寸及相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表,表3-2為瑯南塔省博物館館藏克木族銅鼓尺寸及相關(guān)資料統(tǒng)計表。

        (二)老撾館藏銅鼓的特征和紋飾

        老撾克木族銅鼓主要包括鼓面、鼓胴、鼓腰、鼓足四部分,其中鼓面包括鼓面中心的太陽芒、暈圈、暈圈內(nèi)的各類紋飾、分隔弦、立體蛙飾等,詳見圖4-1:

        有關(guān)銅鼓鼓面蛙飾,泰國學者文穗·西沙瓦在《泰國的山民》中記載:

        關(guān)于臘佤人的祖先,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卡城北面有一座高2100米的大山,山上植物繁茂,有一個長800米、寬1800米的大湖,湖深水涼,呈青色,人們稱之為“青湖。湖中居住著一對魔蛙,雄的叫亞堂,雌的叫亞太。它們捕獸為食,無子女,后來移到湖南西的山洞居住。一天,亞堂抓到一個人,同亞太吃了這個人,把頭骨掛起玩賞。亞太懷孕,生了九男九女,于是亞堂、亞太崇拜這人頭骨,把它放在籃子里掛在場中的木柱上。雖然亞堂、亞太有了人類的子女,仍然要抓人來吃,因為魔蛙覺得人肉比動物肉好吃。這九對子女結(jié)了婚并生子女,遷移到九個山谷里居住。亞堂、亞太老了,一天又捕捉人來吃,這人恰巧是其后代。九個獨生子聚集商議,說:“我們的父母已經(jīng)衰老,耳目不靈,可怕的是他們喜歡吃人肉,就連我們的子孫也不放過,將來恐怕我們也會被抓去吃掉?!庇谑牵艂€兒子一起動手,捕殺了亞堂、亞太,并吃其肉。為了紀念始祖青蛙,臘佤人鑄造了鼓面有青蛙圖形的圓形銅鼓。緬甸的克倫族和老撾的克木族也使用這種銅鼓。緬甸稱這種銅鼓為拔欺鼓(意思是青蛙鼓),泰人則稱為銅鼓。臘佤人在祭臺上也刻有青蛙圖像,到了新年,他們成群結(jié)隊到河溝溪邊,把制作的青蛙放到水里。

        銅鼓鼓體主要包括鼓胴、鼓腰、鼓足三部分,館藏的克木族銅鼓鼓體上均的鼓耳及模擬的合范線,另有部分鼓體有卷貝、象、樹、蜥蜴及金龜子等浮雕。

        筆者對老撾館藏克木族銅鼓進行了初步觀測,概括如下:

        1.體積:據(jù)65件標本的實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器高最低為24.8cm、最高為52.0cm;鼓面徑最小為34.5cm、最大的是72.2cm;鼓足徑最小為28.9cm、最大的是58.9cm;重量最小值為4.5kg、最大值為22.0kg。如以鼓身高度為1,求其與面徑的比例關(guān)系,則最低的是1∶1.58,最高的1∶1.18。

        2.造型:鼓面寬于鼓身其他部分,有突出于鼓身之外的“唇邊”。胴部略寬于足,腰部最細,鼓足與鼓腰無明顯分界。胴部平直,至腰處略內(nèi)縮,足微外擴。有34面鼓的鼓身有浮雕象,36面鼓的鼓身有浮雕螺螄,21面鼓鼓身有浮雕樹,另有少數(shù)鼓的鼓身和鼓足有晰蝎、金龜子等小浮雕。

        3.鼓面太陽芒:太陽芒小而芒針細,芒間飾以不同的紋飾。太陽芒的數(shù)目均為偶數(shù),多為8或12芒,僅有1面為16芒,另有一面鼓無法辯認芒數(shù)。其中8芒16面,12芒47面。

        4.耳飾:兩側(cè)各有扁平鼓耳一對,曲度略近三角形。耳的中部稍窄,兩端較寬并開三角形小口,使耳根呈現(xiàn)出分岔狀。一般飾以直線紋,或加點紋等,亦有紋飾較為復(fù)雜者。

        5.鑄造:工藝精細,初步判斷此類型鼓是用失臘法鑄成。但鼓身仍保持有兩條或四條粗線,略存“合范線”的遺意,有的上而還有飾以浮雕紋飾。2條“合范線”的有54面,4條的有9面鼓,另有一面鼓只有一條“合范線”。目前尚沒有關(guān)于老撾銅鼓的合金成份的資料。據(jù)緬甸克倫鼓的資料,是銅81.6%,鉛13.4%,錫5%;國內(nèi)西盟型鼓抽樣化驗的結(jié)果,銅70.12%,鉛23.36%,錫2.22%。從現(xiàn)有的數(shù)據(jù)來看雖有差別,但鉛所占的比例都較大。

        6.立體蛙:此類鼓鼓面均有立體蛙飾,1至3只累蹲不等,均四組,逆時針方向排列,環(huán)于鼓面外圍。館藏的65面銅鼓中有2面蛙被鋸掉部分,不能準確判斷外,余下的63面鼓中22面鼓為單蛙,雙蛙17面,三蛙23面?!半p蛙即所謂‘背負其子’者,三蛙是累蹲而三”。蛙背的紋飾尚需進一步研究。

        7.暈圈:數(shù)量不定,但17、18及19暈較為多見。據(jù)統(tǒng)計,4暈、5暈、7暈、9暈、11暈各1面,6暈3例,15暈4例,16暈4例,17暈11例,18暈16例,19暈11例,20暈5例,21暈5例,22暈2例。主暈稍寬,2至3道。暈圈的組合形式多所變化,是否具有規(guī)律性尚需進一步研究。

        8.弦紋:用來分暈的弦紋共有7種。計:單雙弦紋并用10面;雙弦紋1面;一二三弦紋并用5面;二三弦紋32面;三弦13面;三四弦1面;二三四弦2面,另有一面不詳。

        9.紋樣:除光休外,有鷺紋、魚紋、團花紋、小禽紋、櫛紋、同心圓紋、菱格紋、變形連線紋、簡化的羽冠變鳥紋以及菱形等等。

        四、結(jié)論

        (一)老撾克木族是老撾使用銅鼓的主要民族。老撾銅鼓主要集中在北部克木族聚居區(qū),特別是瑯勃拉邦和瑯南塔。銅鼓對于克木人而言是珍貴和神圣的,銅鼓在克木人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老撾的銅鼓文化在克木族中得到了世代相傳。老撾克木人的銅鼓文化保存較好。對其進行民族學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展示古代銅鼓的文化。

        (二)從目前的調(diào)查來看,老撾館藏銅鼓豐富,僅瑯勃拉邦王宮博物館就有各種銅鼓共55面,其中明器銅鼓9面,均為黑格爾Ⅲ型鼓?,樐纤〔┪镳^收藏有5面銅鼓,均為黑格爾Ⅲ型鼓。但現(xiàn)在尚無法弄清這些銅鼓是為出土鼓或傳世鼓,也無法確定其年代,需要對其進行類型學的研究。

        (三)從老撾克木族銅鼓的形制特征來看,鼓腰曲不顯,通體只分兩部分,并無明顯的界限。鼓面有立體蛙飾,或單蛙、雙蛙或三蛙累蹲,蛙飾均為逆時針方向,多呈90度或120度方向。一些鼓體有浮雕樹或浮雕動物形象,極為精美。鼓面寬于鼓身其他部份,有突出于鼓身之外的“唇邊”。胴部略寬于足,腰部最細,鼓足與鼓腰無明顯分界。胴部平直,至腰處略內(nèi)縮,足微外擴。太陽芒小而芒針細,芒間飾以不同的紋飾。太陽芒的數(shù)目均為偶數(shù)。工藝精細,初步判斷此類型鼓是用失臘法鑄成。但鼓身仍保持有兩條或四條粗線,略存“合范線”的遺意,有的上而還有飾以浮雕紋飾。老撾館藏銅鼓紋飾繁多,學術(shù)界對其了解甚少,可對其進行分類研究。

        參考文獻:

        ①李成武.克木人:中國西南邊疆一個跨境族群.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19.②黃興球.老撾族群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01~103.③[越]葉廷花等:老聽人與銅鼓,《老撾歷史文化探討》,越南社會科學出版社,1978年,趙建國譯,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編《銅鼓研究資料選譯》第5輯,P41。④申旭.老撾史.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0.29~30.⑤范宏貴.敲銅鼓祭祖的克木人.中國民族報.2004.6.11.⑥(老撾)宋.帕塞亞蒙坤著,韋經(jīng)桃譯.老撾南塔省的克木族人與銅鼓(節(jié)選).中國古代銅鼓研究通訊.2003-2004.30.⑦雨佳:老撾的拴線儀式,《東南亞南亞信息》,1997年16期,P15。⑧[越]葉廷花等:老聽人與銅鼓,《老撾歷史文化探討》,越南社會科學出版社,1978年,趙建國譯,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編《銅鼓研究資料選譯》第5輯,P40。⑨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編.中國古代銅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3~54.⑩H.L.Marshall.The Karen People of Bruma:A Study in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reprinted in 1980).New York:AMS Press.1922. 3~4.[11](日)川島秀義.#65411;#65387;#65415;における銅鼓の分布とその關(guān)系.東南#65393;#65410;#65438;考古學會研究報告第4號.2006.73~79.[12](日)川島秀義.#65421;#65398;#65438;Ⅲ式銅鼓の分類と編年.東南#65393;#65404;#65438;#65393;考古學26號(2006).83~97.

        〔責任編輯:覃彩鑾〕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日本| 能看不卡视频网站在线|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粗壮挺进人妻水蜜桃成熟漫画| 亚洲成人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日韩av毛片在线观看 | 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在线| 日韩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水蜜桃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91|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视频小说| 精品国产自产久久久|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器| 亚洲中文字幕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久久久国产精品粉嫩a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无人区一码二码国产内射|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初尝黑人巨砲波多野结衣|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与漂亮的女邻居少妇好爽 |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日本韩国亚洲三级在线|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伊人网在线视频观看| 蜜桃视频成年人在线观看| 少妇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