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步”考

        2007-01-01 00:00:00白耀天
        廣西民族研究 2007年3期

        【摘 要】“步”是個漢字,卻也是越人謂“竹筏”、“渡口”、“舟船停泊處”的漢音譯寫字。文章追溯了我國蘇浙以南廣大地區(qū)謂“渡口”為“步”的歷史存在,進而追溯其來源。

        【關鍵詞】漢字;古越語

        【作 者】白耀天,廣西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南寧,530021

        【中圖分類號】H1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07)03-0136-006

        Study on Pace

        Bai Yaotian

        Abstract:Pace is a Chinese character,also is a transliterated word with the meaning of raft,ferry and harborage as for the Yue people. The article ascends to the history of regarding the ferry as the pace in the southern area to the Suzhou and Zhejiang,and chases its origins.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ancient Yue’s language

        “步”是個漢文,卻也是古越人謂“竹筏”、謂“渡口”、謂“竹筏泊處”的漢譯寫字。

        “步”,古代作為地名曾廣布于越人生活過的地區(qū)。《呂氏春秋·貴因》載:“如秦者,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薄安健庇衷谥壑?,道出了古越人制作水上器具之早及嫻于水上作業(yè)。

        越“步”從哪里來?又如何演化?這是本文需要解開的議題。

        一、歷史上漢語傳統(tǒng)對“渡口”、“泊船處”的稱名

        漢語、漢文源久,有著豐富的表達能力。但是,它的發(fā)展,也是在不斷地汲取許多不同族落及周鄰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方才臻就的。

        《尚書·泰誓》載,周武王伐紂之兵“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痹跐h語、漢文的歷史上,渡口最早稱為“津”,并傳承下來。漢朝賈誼《過秦論下》的“繕津關,據(jù)險塞”,以“關”、“塞”相對,“津”、“險”互襯,“津”即為水邊的渡口。《三國志》卷9《曹爽傳》裴松之注引《世語》說:“初爽出,司馬魯芝留在府,聞有事,將營騎斫津門出,赴爽?!薄敖蜷T”,就是渡口的關門。所以,《莊子·達生》載:“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此中的“津人”,就是渡船的船夫。唐朝“詩家天子”王昌齡《沙苑南渡頭》詩“津人空守纜,村館復臨川”,句中的“津人”就是承傳戰(zhàn)國時《莊子》而來的。

        大業(yè)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看著洛水橫貫洛陽城,認為有天漢(銀河)之象:“招搖西北指,天漢東南傾?!?sup>①于是,在洛水的渡口處大船維舟,以鐵鎖勾連南北,建起了一座橋梁,并在橋南北對起四樓,名曰天津橋,作為都城的勝景。天津橋的“津”字,點明了該橋是在洛水的渡口處。唐朝李白《扶風豪士歌》“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的詩句,就是控訴統(tǒng)治者酷用民工、不管百姓死活興建天津橋慘情的。

        明末清初,顧炎武《天津》詩說:“文皇都北平,始建天津衛(wèi)?!泵鞒罉烽g成祖于出渤海海口的元朝靜??h海濱鎮(zhèn)設置天津衛(wèi),護衛(wèi)京畿。后來衛(wèi)名相沿成為地名,今天津市,即緣明朝的天津衛(wèi)一稱而來。

        在上古漢語、漢文里,除了以“津”表示渡口以外,還有“濟”一詞一字。比如,《詩經(jīng)·邶風·匏有苦葉》的“濟有深涉”句?!皾庇小岸伞钡暮x,也隱含有“渡頭”的意思。因為在古漢語、漢文里,“涉”為徒步渡水,于是出現(xiàn)“登山涉水”、“遠涉重洋”等成語,表示乘船渡水。以“登山涉水”觀照“濟有深涉”,“濟”自然是指“渡頭”。

        隨著時間的演進,歷史的發(fā)展,“濟”一詞一字除了“同舟共濟”、“濟河焚舟”(破釜沉舟)二語隨時而進不廢外,多向救助、接濟,有益、有利,成功、發(fā)揚光大以及眾多等方面轉(zhuǎn)化發(fā)展,形成“濟困扶危”、“相濟相成”、“無濟于事”、“業(yè)已濟成”、“世濟其美”、“濟濟一堂”等成語。繼而,又出現(xiàn)了“渡”一詞一字。

        “渡”,表示“渡過”江河水道,既有徒步渡水之意,也有以船渡過江河之義。比如,“褰裳而渡”就是揭起褲子過河。又比如,《史記》卷7《項羽本紀》載,“項王欲東渡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薄稘h書》卷48《賈誼傳》載賈誼上疏說:“若夫經(jīng)制不定,是猶度江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度與渡,古為通假字。所以,東漢許慎《說文》載:渡,“濟也”。此后,渡又具有渡口、擺渡處的意義。唐朝王維《歸嵩山作》“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詩句以及韋應物《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詩句中,“渡”都是指“渡口”。所以,同為唐朝人的劉長卿其《余干旅舍》和羅隱《憶夏口》二詩中便有了“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漢陽渡口蘭為舟,漢陽城下多酒樓”。同時,由渡口及于擺渡人,出現(xiàn)了“渡子”一詞:“洛水渡口船三艘,渡子皆取側(cè)近殘疾中男解水者充。”迄于明代,高啟的《待渡》詩仍有句說:“渡子未回舟,立傍沙樹頭?!?sup>⑦

        漢文還有一個“港”字,今有港灣、港口等詞語。廖廷?!掇D(zhuǎn)語》載:“《新附》出港字。鈕樹玉考之曰:‘港古通巷?!龝x惠帝《造石梁文》‘改治石巷水門’為證?!?sup>⑧所謂《新附》,就是北宋徐鉉于《說文》各部后新附的字。“港”字是其中之一。徐鉉等《進說文表》說:“復有經(jīng)典相承傳寫及時俗要用而《說文》不載者,承詔附益之?!?sup>⑨當然,漢代也有“港”字,但它卻沒有能力獨立成詞,而是與“洞”連作“港洞”一詞,表示相通。而且,“港”不讀gǎng而讀hōng。比如,《文選》馬融《長笛賦》“緍纝巧老,港洞坑谷”。唐、宋時的“港”字讀gǎng,由溝轉(zhuǎn)化而來,指江河分流或與江河湖泊相通的小河。韓愈《昌黎集》卷20《送王秀才序》的“道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圣人之道,猶斷港絕潢以望于海也”,此“港”是指江河分流?!端问贰肪?7《河渠志七》的鄞縣(治今浙江寧波市)“其縣東管有道土堰至白鶴橋一帶,河港堙塞”,以及浙西運河“沿河下岸,涇港極多”,二“港”字就是指與江河湖泊相通的小河。同時,宋代楊萬里《誠齋集》卷33《舟中買雙鱖魚》詩中的“小港阻風泊烏舫,舫前魚艇晨收網(wǎng)”句,“港”就是指人們利用風小浪小的江灣或海灣??看弧,F(xiàn)在的港灣、海港等詞即緣此而來。

        古代漢語漢文以渡口為“津”、為“濟”、為“渡口”,以水邊停靠船舶之處為“港”。然而,上古越人卻以“步”作為“渡口”和“水邊泊船處”的稱謂。后來漢語漢文接納了越人此一稱謂,明及其后更將“步”變“埠”,從而出現(xiàn)了了“埠頭”、“商埠”、“本埠”等詞語及其書寫形式。

        二、古代越人“步”的分布

        北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3除了記載嶺南風俗“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男女小名呼其父母”以及“謂村市為墟”外,又載:

        韓退之《羅池廟碑》言:“步有新船?!被蛞浴安健睘椤吧妗?,訛也。蓋嶺南以水津為步,言步之所及。故有罾步,即漁者施罾者;有船步,即人渡船處。

        然今亦謂之步,故揚州有瓜步,洪州(治今江西南昌市)有觀步,閩中謂水涯為溪步。

        吳處厚糾正了唐、宋人對韓愈《柳州羅池廟碑》“步有新船”句中的“步”為“涉”,認為“誤也”,無疑是正確的,從而揭示出了一個真實存在,即“嶺南謂水津為步”。但是,他依文生義,說嶺南人謂水津為步,是因“步之所及”。同時將嶺南越人謂水津為步移就漢語,說“然今(漢人)亦謂之步”,卻忽略了江、浙、贛、閩等地昔為越人的居住之地。宋代,這些地方的越人雖然已經(jīng)基本趨同于中原漢族,不再被漢族文人稱為“蠻夷”了,但昔日語言、習俗與中原漢族相異的越人,以其人語言名地的地名仍然殘留于他們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地方中。這就是所謂的“語言化石”。

        在江、浙、閩、贛及湖湘等昔曾是越人居住的地方,迄于南北朝甚至隋唐以后,一些地方仍殘留越人關于“步”的語言化石。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39《贛水》載:

        贛水北去,際西北歷“度支步”,是晉度支校尉立府處,“步”即水渚也。贛水又逕郡北“津步”,“步”有故守賈萌廟。萌與安侯張普爭地,為普所害,即日靈見津渚,故民為立廟焉。水之西岸有盤石,謂之“石頭津步”之處也?!M水又東北逕“王步”?!安健眰?cè)有城,云是孫奮為齊王,鎮(zhèn)此城之,今謂之“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

        文中記敘了南北朝時贛水(今江西贛江)流域存在的度支步、津步、石頭津步以及王步等。酈氏筆下所謂的“步即水渚”解釋似欠妥?!颁尽笔撬?,“步”是渡口,顯然是不同的概念。而“今謂之王步,蓋齊王之渚步也”,“渚步”究竟是“水邊渡口”還是“齊王在水邊閑步之地”,令人難以揣度。這都是酈氏對越語“步”的含義不了解卻侃侃而談、依文生義的結(jié)果。

        至于太守賈萌與安侯張普互爭地盤,張普殺了賈萌,賈萌其“靈見于津渚,故民為立廟焉”。賈萌的廟必然是建在贛水渡口,因此其地名按照原來的越語當為“賈步”或“萌步”或“廟步”,然而卻稱為“津步”?!敖颉痹跐h語里是渡口,“步”在越語里也是渡口,二字連壘作為地名,明顯是床上鋪床,屋下架屋。不過,從此也可以看出由于時間的演進,漢文化的植入,越語地名逐漸為漢語地名所取代的趨勢。誠如今黔、桂邊界的紅水河一樣。紅水河,壯語、布依語本稱為“ta6 di1”,ta6是江河,di1是紅色,“ta6 di1”為水紅色的河流,漢字近音譯寫應為“都泥”,然而宋朝已經(jīng)規(guī)范于漢語的構(gòu)詞模式寫作“都泥江”。這是屋下架屋式的譯寫。清朝以后將“都泥江”改作“紅水河”,則全失了壯和布依人的語味了。

        與酈道元同一時期,南朝梁人任窻《述異記》卷下載:

        上虞縣(今浙江上虞縣)有石駝步。水際謂之步。

        瓜步(在今江蘇六合縣東南)在吳中。吳人賣瓜于江畔,用以名焉。

        吳江中(指今太湖流域一帶)又有魚步,龜步;湘中(今湖南)有靈妃步。日方按:吳楚間謂浦為步,語之訛耳。

        這也是任窻不明越語“步”的含義而主觀隨意解釋。作為“渡口”的“步”與“水際”(水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怎么可以將步與水際混同,說“水際謂之步”?“瓜步”得名于“吳人賣瓜于江畔”,則是望文生義,編生故事,與“步”的含義風馬牛不相及。至于說“步”是“浦”之訛,“浦”漢語其義,一是水濱;二是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與“步”為渡口或水邊??恐鄞幍暮x也完全不同,怎能說“步”是“浦”的語訛呢?

        “步”在漢語里,其語義,一是行走,步行;二是“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即跨出一足,再跨出一足為步;三是“易跡更步”,也就是步伐、步驟;四是跟隨,所謂的“步人后塵”、“步韻”,就是這個意思;五是“推步”,古人推算歷法稱為推步;六是長度單位,舊時營造尺以五尺為步;七是進度、境地,如進步、地步等。這七個意義均與渡口或水邊停船處無關,因為在漢語里渡口或水邊停船處有“津”一詞來承擔來顯示其意義。唐朝王昌齡《沙苑南渡頭》詩的“津人空守纜,村館復臨川”句,其中“津人”的“津”字,說明的是此一情況;明代顧炎武《天津》詩的“文皇都北平,始建天津衛(wèi)”句的“天津”的“津”,說明的也是此一情況。

        猶如“嶺南謂村市為墟”,吳處厚說出了社會真實存在的同時,又望文生義,強以解釋,說“蓋市之所在,有人則滿,無人則虛。而嶺南村市,滿時少,虛時多,謂之為虛,不亦宜乎”,不知“虛”在越人中另有其義一樣,他道出“嶺南謂水津為步”此一真實存在,并正確地指出有人以為韓愈《柳州羅池廟碑》的“步有新船”句的“步”字當為“涉”字這種認識的錯誤,說他們不知“嶺南謂水津為步”,以己意亂行竄改。其實,他說“閩中謂水涯為溪步”,又何嘗不是以我為主的主觀解釋!因為“水涯”是水邊,并不與“水津”同義。

        由于“嶺南謂水津為步”,因此在當時嶺南各地,凡是渡口或水邊停靠船筏之處都稱為“步”。所以,韓退之《柳州羅池廟碑》載“宅有新屋,步有新船”,[11]以“宅”與“步”以及“屋”與“船”相對成文,真實地道出唐代嶺南人謂渡口、謂水邊??看ぶ帪椤安健钡钠毡樾?。當然,我們生在吳處厚千年之后,一方面是原來嶺南的土著居民越人在漢族和漢族文化大量傳入之后,在漢文化的強力浸漬下,廣東、桂北、桂南、桂中的壯族先人越人全部或大部分已經(jīng)趨同于漢族,越語已失;另一方面,聚居于今桂西及滇東南的越人后裔即今壯族,由于一統(tǒng)之下漢族文化強力影響,以自己民族語言名地給阻斷了,如同“都泥”改為“紅水河”一般。因此,以“步”名地也僅有昔日的殘存了。

        韓愈《柳州羅池廟碑》的“宅有新屋,步有新船”,[12]既點明了謂渡口、謂??看坏牡胤綖椤安健?,在嶺南是普遍存在的,又是泛指,不具體“步”名。不過,他的《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癸戈)墓志銘》有“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13]“泊步”卻是個真實而具體的“步”名。在北宋人吳處厚《青箱雜記》卷3的記載中,嶺南還有“罾步”、“船步”。此外,廣東省高要縣有“祿步”,[14]廣西宜州有“浪步”,[15]靈山縣有“水步”[16],廣西南部有“神步”,[17]今廣西賀州市有“八步”,云南元江流域有“步頭”,[18]“古勇步”,[19]紅河流域有“下步”和“金華步”,[20]桄榔縣(在今越南涼山省境)有“花步”等。[21]

        今日檢閱能見到的文獻記載而知道的嶺南“步”地名已經(jīng)不多。此種情況與北宋元豐、元間(1078~1094年)吳處厚《青箱雜記》卷3所載的“嶺南謂水津為步”相差已極太遠,令人無從窺見當時及其前嶺南越人傳承古越人以“步”名地的盛況。這或者就像元和八年(812年)唐朝柳宗元“憫時俗之未革,故以子孫冒昧于鐵爐步之失實,誡有功于名教”[22]而撰的《永州鐵爐步志》說的“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治今湖南省零陵縣)北郭有步曰鐵爐步。余乘舟來居九年,往來求其所以為爐者無有,問之人,曰:‘蓋嘗有鍛者居,其人去而爐毀者,不知年矣,獨有其號冒而存?!?sup>[23]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柳宗元對湖南永州“鐵爐步”的“鐵爐”已經(jīng)索之無影,而失去依存的“鐵爐步”在歷史的更替中,唐、宋以后又被漢人理解的同音字“埠”所取代也無影無蹤了。

        因不時上書朝廷議論時政得失招致保守派忌恨的蘇舜欽,北宋慶歷八年(1044年)被革職為民退居蘇州(今屬江蘇),其《寄王幾道同年》詩的“步頭浴鳧暖出沒,石側(cè)老松寒交加”句,[24]其中的“步頭”就是渡口、泊舟處。這明示北宋后期在今江、浙一帶,原越人義為渡口、舟船??刻幍摹安健币廊淮嬖?,以致詩人不經(jīng)意就以之入詩抒發(fā)情懷。

        江、浙、贛、閩、湘、滇、兩廣及越南北部等處越人謂“渡口”謂“泊船處”為“步”為“步頭”,被漢族群眾接納后,又何時被“埠”、“埠頭”取代從而消失了呢?

        《康熙字典》釋字的體例,是先音后義,在每個字下面先列《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等書的反切,然后解說字的本義,隨著再列這個字的別音、別義和古音,一般的都引古書來證釋,有所考辨,即附于注末,通常也加“按”字來標明。

        《唐韻》是唐朝人孫?所撰;《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是北宋陳彭年等于宋景帝景德四年(1007年)奉詔修訂而成;《集韻》則為北宋宋仁宗在位年間(1023~1063年)命丁度等對《廣韻》重加修訂成書的;《古今韻會舉要》簡稱《韻會》,是元朝初年熊忠所撰;《正韻》是《洪武正韻》的省稱,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樂韶鳳、宋濂等奉命修纂?!短祈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書可說是代表了我國歷史上明朝初年以前關于漢字音讀、釋義的代表作。但是,在這五部字典里,并沒有關于“埠”的音讀與釋義的記載,說明此字不見于宋、元之際。

        “埠”,《通雅·地輿》載:“埠頭,水瀕也?!薄锻ㄑ拧肥欠揭灾撬?。方氏生于明朝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他以“埠頭”一詞入書,進行釋義,不涉“埠”字的音、義,是因為其書是仿漢朝人的《爾雅》而來,為體例所限。不過,也說明了“埠”字為明代初成的字,“埠頭”當源于“步頭”而來。

        明末張自烈撰《正字通》,未及刊行就離開人世,其稿為廖文英購得,據(jù)為己有,[25]刻行于康熙十年(1671年)。該字典稱:“任窻曰‘吳楚間謂浦為步’,俗遂作埠字。今籠貨物積販商舶之所曰埠頭?!边@道出了明代以同音字“埠”來取代“步”,以便于理解,并得到了社會大眾的理解和認同。也就是說,“埠”因“步”而來,音同于“步”,義同于“步”,而不是因“埠”而生“步”?!安健弊鳛椤岸煽凇?、“船泊處”,其音出現(xiàn)于古越人中,“步”、“埠”只能論其音不能論其字。

        張自烈的《正字通》是在約成于明朝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的梅膺祚《字匯》的基礎上成書的,對《字匯》的漏誤作了補充和修正。《康熙字典》就是以《字匯》和《正字通》二書為藍本修纂的。《康熙字典》土部“埠”字引《正字通》載:埠,“同步,舶船埠頭”。止部“步”字,在引了韓愈《孔癸戈墓志》“蕃船至泊步,有下碇之稅”后說:“今人呼船儈曰埠頭。埠,音如步?!薄按瑑~”是歷史上稱自備船只往來于各埠頭介紹買賣的人?!度辶滞馐贰返?3回載:“牛玉圃在米店內(nèi)問王漢策老爺家。米店人說道:‘是做埠頭的王漢家?他在法云街朝東的一個新門樓子里面住?!薄白霾侯^”就是“船儈”。

        明朝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18稱:“后升庵謫戍,住扎瀘州,是云南、四川交界處,乃水次埠頭也?!鄙质敲鞒娜藯钌?。他11歲能詩,24歲中狀元進翰林院。嘉靖三年(1524年)因哭諫觸怒明世宗,被謫戍云南永昌(今保山縣)。他在赴永昌途中逆著長江水而上停留于瀘州(今四川瀘州市)“埠頭”。這說明在明朝中前期,“埠頭”一稱已經(jīng)取代“步頭”,在社會中為大眾所廣泛使用,明朝后期張自烈的《正字通》只是作總結(jié)罷了。也就是說,明朝中前期,越語謂“渡口”及“泊船處”為“步”就逐漸遠離了社會人群,永遠消失于歷史舞臺。

        上古越人以漢文近“步”之音表示“渡口”或“泊船處”,漢文音譯書寫作“步”。這是越人有其言沒有其文造成的,也是中國文化以漢文化為主體文化的必然結(jié)果。

        三、“步”源追索

        越人為什么以近漢文“步”之音指稱“渡口”或“泊船處”?這要追塑他們當初與水的情緣了。

        上古,越人分布在我國東南丘陵地區(qū),外瀕海,內(nèi)河湖溪流密布。他們居近于水,取食于水,在江河中洗浴嬉戲;他們?yōu)榱怂凶鳂I(yè)安全,剪發(fā)文身“以像鱗蟲”;他們“短綣不绔,以便涉游”;他們“短袂攘卷,以便刺舟”。[26]

        上古,越人在江河中蕩水使舟是很有名的?!叭缜卣?,立而至,有車也;適越者,坐而至,有舟也”。[27]“胡人便于馬,越人便于舟”。[28]這是戰(zhàn)國、秦、漢時代,中原漢人以行文化來區(qū)別中原漢人、北方胡人和東南越人的不同?!皽?、武,圣王也,而不能與越人乘干舟而浮于江湖。越人習水故能乘之,故湯、武不能也”。[29]上古越人駕舟行水,在中原漢人的眼里確實是個很明顯的文化特征。此一文化特征的形成,是越人習居水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決定的。

        舟,是獨木舟。1958年在江蘇武進淹城發(fā)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候的獨木舟三只,其中最大的一只,長達11米左右。[30]1973年在福建連江也發(fā)現(xiàn)了一只屬于漢初的獨木舟。[31]獨木舟需要開鑿掏空大木的中心部分,費工費力,而且需要具有堅利的金屬工具,在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很難做到。好在上古越人所在地區(qū)都長著各種各類的竹子,可以將它們砍下來編排約束成筏子。竹子空心,浮力大,可以坐在筏子上轉(zhuǎn)悠于江河之中,涉水捕撈。

        歷史悠遠,當初各地的越人對竹筏是如何個稱謂,已經(jīng)無從考索。不過可以告慰于人的,迄于今日,越人中的壯傣群體越人雖然分化為壯、布依、臨高、傣等群體已經(jīng)有二千多年,[32]但他們對竹筏的稱謂仍然基本保持一致。比如,壯語、布依語、德宏傣語謂pe2,臨高語謂be2,西雙版納傣語謂為pε2。P、b,上古都屬重唇音,其原初音當是be2。因越人沒有文字,有稱無從記錄,于是借助于漢文,以“步”稱之。漢文的“步”,上古也屬重唇音,與越語be2 屬近音字,越語的be2因此變成了漢文的“步”。

        越人既然謂竹筏為be2,因事連類,人們便將??糠ぷ拥牡胤胶屯鶃頂[渡處即渡口稱為be2

        公元前528年,越人駕船人在漢江上唱的《越人歌》有句說:“隨河湖?!?sup>[33]“隨河”即是喉嚨,這是越人以喉來作思維器官、表達情感。清朝乾隆年間李調(diào)元所輯的《粵風》中載有吳代輯的《狼歌》。這些《狼歌》是壯族青年男女對唱的情歌。其中有一首是“吞同年伶俐,約友二何行。扶買扶過尋,何行也不失?!逼湟馐钦f:“見同年貌美又伶利,逗得小情妹愛慕不已。人慕人相愛風流,(即使)惹人怨恨也不失時機?!逼渲械牡谝粋€“何行”是“ho21 han21”,直譯為“喉癢”,意譯為“愛慕”;第二個“何行”(ho21 ham21),直譯為“喉嚨發(fā)苦”,意譯為“怨恨”。[34]這就是以喉嚨的感覺來表示情感的方式?,F(xiàn)在作為古越人傳人之一的壯族仍以喉作為思維器官,如謂“思考”為“ho21 nam24”等。以喉為思維、表達情感的器官,與漢族的“心之為官則思”不同。它的產(chǎn)生,可能是越人觀察到青蛙喉部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張一縮地動著,便直認它是用喉部來思維的,于是壯人仿之以喉作為思維器官。

        在古越人傳人壯傣群體越人的理念里,天、云二體因雷而連類,其語自然同為一詞,都稱為fa4。

        在古越人中,蛙被神化了,古越人傳人之一的壯族就以直觀感知,認為人如同青蛙一樣,因而以喉(ho21)為思維、表達情感的器官。

        既然古越人的“渡口”及“竹筏停靠處”的稱謂緣“竹筏”稱名而來,屬因事連類的稱名,同為一詞。越人竹筏謂“步”,渡口及竹筏泊處也是“步”。這就是宋人吳處厚《青箱雜記》所說的“嶺南謂水津為步”。

        吳處厚說:“嶺南謂村市為虛?!辈粌H嶺南越人如此,古代越人分布區(qū)的蘇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哪里又不是如此。[35]同樣,吳處厚揭示“嶺南謂水津為步”,往日古越人曾經(jīng)分布的今江、浙、贛、湘、福建,又何嘗不是如此。昔日曾是古越人分布區(qū)的安徽省,在該省風陽縣西北50里有個地方,是淮水入縣境之處。相傳古時人們乘船采珠于此,稱為蚌步。談形勢者,認為臨淮地利,蚌步無不與共;蚌步地利,非臨淮所能兼。后形成集市,稱蚌步集。再后來,步為埠所代,始稱蚌埠集。[36]1947年蚌埠集升為蚌埠市。

        因此可以說,古代凡曾是越人分布的地方,何處無“墟”,又何處沒有“步”!

        遠古越人,不管是江浙越人、贛閩越人、皖湘越人,還是嶺南越人,都以“竹筏”、以“渡口”、以“泊船處”為“步”,說明越人在新石器時代或舊石器時代末期就已經(jīng)有了水上的交通工具“竹筏”,盛行于水上作業(yè)了。

        注釋:

        ①[晉]陸機:《擬明月皎夜光》。②《王右丞集》卷4。③《韋江州集》卷8。④《極玄集》。⑤《甲乙集》[BF]卷1。⑥《唐六典·工部·水部郎中》。[BFQ]⑦《高太史集》卷16。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頁。⑨《宋史》卷441《徐鉉傳》。⑩[宋]吳儆:《邕州化外諸國土俗記》,《粵西文載》卷36;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05《象州·景物》。[11]《全唐文》卷561。[12]《全唐文》卷561。[13]《全唐文》卷563。[14][明]應?賈:《蒼梧總督軍門志》卷8《兵防五》。[15][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22《宜州》。[16][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38。[17]《新唐書》卷8《穆宗紀》。[18]《南詔德化碑》。[19][唐]樊綽:《蠻書》卷1《云南界內(nèi)途程》。[20]《蠻書》卷1《云南界內(nèi)途程》;《新唐書》卷161《王式傳》。[21]《文獻通考》卷330《西原蠻》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22]上海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柳河東集》卷28《永州鐵爐步志》注。[23]《柳河東集》卷28《永州鐵爐步志》。[24]《蘇學士集》卷5。[25][清]鈕:《觚?》卷8《粵觚》。[26]《淮南子》卷1《原道訓》。[27]《呂氏春秋·貴因》。[28]《淮南子》卷11《齊俗訓》。[29]《淮南子》卷9《主術(shù)訓》。[30]謝春祝:《淹城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的獨木舟》,《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11期。[31]福建博物館:《福建連江發(fā)掘西漢獨木舟》,《文物》1979年第2期。[32]白耀天、李富強:《壯、傣二群體越人分化于南越國時期索隱》,《貴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33]《說苑》卷11《善悅》。[34]白耀天:《粵風·<狼歌壯歌>音義》,《廣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3期。[35]白耀天:《“墟”考》,《廣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36]臧勵和:《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第753頁,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2年重印1931年初版。

        〔責任編輯:覃彩鑾〕

        色噜噜狠狠综曰曰曰| 在线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麻豆 | 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播放隔着超薄丝袜进入|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中国人妻沙发上喷白将av| 久久久国产精品黄毛片|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96| 欧美成人久久久| 亚洲av男人免费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欧美丝袜激情办公室在线观看| 国产久色在线拍揄自揄拍|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婷婷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极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无码一区 | 男女激情视频网站在线|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可以下载| 国产av成人精品播放|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三级做a全过程在线观看| 91精品福利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