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夢中的橄欖樹
意大利是我前不久游覽歐洲的第一個國家。去之前,我對這個國家充滿著神往———因為那里繁華的都市,古老的文化,熱烈的足球,還有亞平寧如畫的風景和美麗的女人,地中海的蔚藍和溫暖的陽光,還有《羅馬假日》、《西西里美麗的傳說》等電影給我的感動……
踏上了意大利的土地,從想象轉(zhuǎn)化為實實在在的感知,耳聞目睹,親身體歷,盡管時間短暫,走馬觀花。當我撫摸著古羅馬的廢墟,欣賞著佛羅倫薩的藝術(shù),注視著比薩傾斜的塔影,乘坐著威尼斯的“鞏朵拉”……我在一次次的感動和沉醉中,靈魂被震撼,被凈化著,內(nèi)心的疲憊和浮躁一次次地被濾去,要不是白天都在車上,晚上必須保證睡眠,我真有許多景象要描述,許多觀感要抒寫。
這里,我也初次領(lǐng)略了異國風情:不同式樣的建筑,街頭密密麻麻的汽車,露天的酒吧,邊走邊抽煙的女人,鄉(xiāng)村色調(diào)溫暖的別墅,建筑物上的涂鴉藝術(shù),流浪的吉普賽人,兜售工藝品的黑人小伙子,還有歐洲人生活的平和、悠閑、實在……我經(jīng)常把這些與國內(nèi)的生活和環(huán)境進行比較,我想起了一句廣告語: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我甚至開始感嘆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的拙劣。
當然,在意大利,也讓我們經(jīng)歷了一些與國內(nèi)相似的情景。一次是我們游梵蒂岡出來,在旅游車??康鸟R路邊休息,忽然看到三個黑人小伙子倉惶而逃,其中一個還將正在兜售的十多個皮包摔在地上。一會兒,兩個戴大蓋帽的黑衣警察走來,見黑人已逃得無影無蹤,也不追趕,就拾起地上的皮包,嘟嚷幾句走開了??粗@一場面,不禁讓我想起我們這里經(jīng)常發(fā)生的城管隊員驅(qū)趕無證攤販的情景。另一件事與我們有關(guān):我們到比薩那天,天下著大雨,可是為我們開車的那個意大利司機,在停車場將車停下后,突然不聲不響地將我們的行李一件件卸到了地上,讓雨淋著。本來,過了比薩,他要跟一個德國的司機交接,可此時還沒到交接地呀。
我們都目瞪口呆,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導游連忙跟他交涉,又寫了一張紙條給他,他才將行李重新搬到了車上。后來我們問導游怎么回事。導游說是那個司機向他索取小費。呵,我們?yōu)榇顺泽@不小:不知道是接待我們的旅游公司事先沒有與這個司機溝通好,還是意大利人也有巧取豪奪的惡習,抑或是他了解中國的風氣,便想趁機從中國人身上沾點便宜?
想起這兩件事,我覺得要把托爾斯泰的名言改過來了:幸福各有各的不同,不幸的事總是相似的———在如今的世界上。
在意大利,讓我印象很深的還有一種植物———橄欖樹。這種低矮的、葉子有些花白的樹,在意大利隨處可見,甚至是漫山遍野。據(jù)說在有6000萬人口的意大利,平均每人有三棵。因此意大利的橄欖油出口量在世界上僅次于西班牙。橄欖油的護膚作用是大家所共知的,也是歐洲人經(jīng)常食用,使得心血管病、癌癥等大為減少的綠色保健食品。
而我對橄欖樹的美好感情,更主要是源于《圣經(jīng)》里那個“諾亞方舟”的故事:遠古時的一天,上帝發(fā)覺人類的道德意識越來越糟,幾乎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于是決定用洪水把人類全部吞沒。但是,上帝想到世界上總得有生物存在,就派使者到人間仔細查訪,以便確定準予生存的對象。當使者報告有一對叫諾亞的夫婦道德良好時,上帝就把生的權(quán)利賜給他倆:事先通知諾亞夫婦,準備好一只方形大木船,備足干糧和飲水,并將各種動物挑選一對載于船上。洪水來了,世界上的生物都未能逃脫這場災難,只有諾亞的方舟安全漂流。過了很久,洪水消退,遠處出現(xiàn)了高山、島嶼、空地。諾亞夫婦十分高興,首先將船上的一對鴿子放飛藍天,給它們以自由。但過不久,鴿子又飛回來了,并銜著一條翠綠色的橄欖枝,這似乎是一個信號:大地已經(jīng)恢復生機,一切都和平了!
從此,橄欖枝就成為“和平”的代名詞,鴿子也被人們稱作“和平的使者”。如今,聯(lián)合國的徽標也是一對橄欖枝托著地球的圖案。
和平、自由、幸福,這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追求,也是地球人共同的向往。我來到了意大利,看到了我夢中的橄欖樹,我本來想折一枝的,但我沒有,我想,還是完整地讓它長在樹上,如同祈愿全世界也有一份完整的和平與自由———讓橄欖樹生機蓬勃,庇蔭全世界吧。
所以,我們在佛羅倫薩的那天,我特意起了個早,悄悄地從賓館里跑出來,找到附近的一叢橄欖樹,拍了一張照片。我相信我旅行途中這一小小的舉動,將會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一次有意思的紀念。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齊豫那首有名的《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塞納河:月光下的浪漫
法國人說,因為有了巴黎才有了法國,因為有了塞納河才有了巴黎。這是說塞納河不僅是巴黎,也是法國的母親河。
要描述這條貫穿法國的心臟———巴黎的河流是困難的。許多文人都難以下筆,何況我!聽說法國作家法郎士寫過一篇《塞納河畔的早晨》,我沒有讀到過。法國詩人普雷韋爾有一首詩《塞納河之歌》,這樣寫道:幸運的塞納河呵/從來無憂無慮/日日夜夜/平靜地流淌/它涌出源泉/沿著河岸漫步/穿著綠色的美裙/擁著金色的陽光/冷峻矗立的巴黎圣母院呵/也對它嫉妒不已/經(jīng)過神秘地帶/那神秘的巴黎/它流向阿佛爾/終于隱逝大海。對于塞納河的美而言,我覺得此詩讀了并不過癮,不知道別人以為如何。
我們到巴黎的那天晚上,即安排了夜游塞納河。晚上八點,我們登上游船,那時,夜色已經(jīng)完全籠罩了塞納河兩岸,周圍的建筑、樹木、橋梁、船舶都在燈光中隱約晃動,一片朦朧而璀璨的景象。夜風很大,一會兒就感覺涼意透身,忍不住哆嗦起來,許多游客都挺不住,下到了船艙里,但我還是堅持坐在游船的最上層,那一層是敞開的,是觀賞的最好位置,我不想錯過也許是一生中唯一一次觀賞塞納河夜景的機會。
游船開動了。我抬起頭,忽然發(fā)現(xiàn),在右邊的高樓和樹影間掛著一輪半月。雖然分辨不出月光的清輝,但她溫柔的面容在此刻出現(xiàn),讓我驚喜———游塞納河有明月伴隨,增添了多少詩情畫意??!月華下,兩岸的建筑更加神秘深邃,樹木更加婀娜多姿,河水更加流光溢彩……呵,明月,你是特意來陪伴我們的吧!
游船上的廣播輪流地用中、英、法、日、俄等五種語言向我們介紹著兩岸的建筑和風光,這對我們初到巴黎的人來說,尤其必要。通過廣播的介紹,我才知道,穿過巴黎的塞納河兩岸幾乎匯集了巴黎文化、藝術(shù)、建筑的所有精華: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協(xié)和廣場、香榭麗舍大街、凱旋門、巴士底監(jiān)獄(現(xiàn)為警察總署)、巴黎法院、巴黎軍事學院、法蘭西學院、巴黎軍事博物館、巴黎藝術(shù)中心、各國駐法國使館……坐在游船上,左右顧盼,目不暇接,又在夜幕之下,結(jié)果是廣播里所介紹的與我所看到的很快就對不上號了。我只看到高高低低的建筑,影影綽綽的樹木,閃閃爍爍的水光,只聽到嘩嘩的水聲和游人的贊嘆聲,還有那一輪半月依舊在我頭上,一樣的溫潤而深情。
夜游塞納河,最接近我們的是河上的橋。塞納河上的橋共有36座,建造年代不同,建筑式樣各異,一座橋一個樣,絕不雷同。更重要的是橋與河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它們要么訴說著巴黎的歷史,要么炫耀著巴黎的輝煌,要么展示著巴黎的藝術(shù),要么講述著巴黎的哀愁。
游船每穿過一座橋,我的心都會隨之產(chǎn)生一陣狂跳,受到一次震撼。在這些橋中,最負盛名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那簡直是一件藝術(shù)珍品。大理石建造的橋頭上那展翅騰空的鍍金飛馬雕塑,據(jù)說是俄國皇帝亞歷山大送給法國的禮品;橋梁鋼鐵骨架外面金色的欄桿上盡是華美的花形雕飾,花環(huán)叢中的美麗仕女若隱若現(xiàn);橋上的燈安裝在銅銹色的雕塑燈架上,燈旁有蠟臺相擁,裝扮得如同貴婦人過生日一樣的富麗堂皇。游船經(jīng)過此橋時,我發(fā)現(xiàn),橋上燈火輝煌,天空明月清朗,交相輝映,一派人間天堂的景象。當時我也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揚州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差不多的場景,但情調(diào)卻大不相同:杜牧筆下的情景浪漫而傷感,古樸而凄涼;而明月下的塞納河給我的感受卻是浪漫而熱烈,浮華而典雅。
坐游船游覽城市的夜景我不是第一次。有些城市的江兩岸高樓也林立,綠樹也成陰,甚至河中的光影,相比塞納河更為繽紛燦爛,但透過這些,我再也感受不到什么了。那種美是單薄的、膚淺的,如同一個女子純粹靠打扮弄出一些妖媚。因為沒有天生麗質(zhì),沒有氣質(zhì)和內(nèi)涵,只好如此。而夜游塞納河,給我的感覺就大不一樣。那一幢幢建筑、一片片樹林、一座座橋梁、一圈圈波光的背后,隱隱約約地向我射來人文的光芒,我似乎嗅到了法蘭西特有的氣息:普法戰(zhàn)爭的硝煙,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的火光,巴黎公社的吶喊,還有盧浮宮的藝術(shù)光芒,巴黎圣母院的鐘聲,凱旋門的歡呼,紅磨坊的激情,還有《馬賽曲》和《國際歌》的旋律,還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拿破侖、戴高樂的身影……一座城市的古往今來,興衰榮辱,盡在塞納河上!而這座城市的魅力又有誰能比呢?
阿爾卑斯:花園里的秋色
我們穿越阿爾卑斯山的那天,天放晴了,云開日出,一路明媚秋色,一路舒暢心情。
汽車從威尼斯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由南往北,五六百公里的高速路,基本上都穿行在阿爾卑斯山中。之前幾天,我們在意大利,都是在雨中游覽。期間,也領(lǐng)略了亞平寧丘陵在雨中的清麗、秀氣,如水墨畫一般的韻味,雖也賞心悅目,但并沒感到很大的驚奇??墒窃谖覀兇┰桨柋八?,領(lǐng)略到那里的秋色秋光的時候,我的心靈被極大地震撼了,那種大美大雅,似乎只在夢里有過。
汽車過了幾個隧洞、山口,就到了阿爾卑斯山的北麓,進入奧地利境內(nèi)。這時早晨的太陽剛剛爬上山,我從車窗望出去,陽光下的秋天的群山,連綿蒼郁,層林盡染,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同樣的顏色,又有不同的深淺,不一樣的明暗,真是五光十色,燦爛繽紛。我們眼前的阿爾卑斯山不是很高,也不陡峭,山勢線條顯得柔和,山體顯得豐滿,在陽光下,又顯得很有層次,很有節(jié)奏,當然這些都離不開茂密的色彩斑斕的林木的覆蓋。
越往北,山勢越平緩,視野也越開闊。山腳下漸漸出現(xiàn)一片片空曠的草地,在草地與山連接處,分布著或多或少的民居。我驚奇,那里秋天的草地,竟也是碧綠如茵,鮮嫩欲滴,感覺非常的柔軟、平整,像一塊翠綠的毯子鋪著,草葉上的露水在陽光下閃閃爍爍,唯一的缺憾是草地上很少看到放牧的牛羊,那與我們后來在德國和荷蘭看到情景不一樣。我想到我們這里的草地,到了秋天,不是枯了,就是黃了,或者有一叢沒一叢,總是很難看。我不明白連草地為什么也有這樣的不同。我也不知道,那里的草是自然生長的,還是人工栽種的。但是看上去,是渾然天成的。那些民居都是一幢幢別致的小樓房,紅瓦黃墻,既連貫又獨立,簡約而明麗,隱隱地散落在樹林間,讓人感覺寧靜而溫暖。在民居相對集中的地方,總可見到教堂的尖頂,高高聳起,這又增添了一種莊重感。而碧綠的草地、多彩的秋林,圍繞著那些房子,呵護著人們的生活,更顯得美麗而溫馨。但它沒有黃發(fā)垂髫、雞犬相聞的古樸,卻有高速公路相貫、小汽車隨處可見的時尚。所以,它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實實在在的鄉(xiāng)村現(xiàn)代家園。
偶爾會在山腳下,看到一條碧溪或一個靜湖,水是透明的,寧靜的,泛著銀光;山、樹林、房屋,倒影在水里,有了一種靈動,多了一份韻味。
由于山勢的變化,樹林色彩的爛漫,草地形態(tài)的不一,房屋分布的錯落,加上陽光照射的陰陽,使得沿途的景色也是動態(tài)的,變幻的,多姿多彩,不一而足。幾百公里的路程,我們的視野并不感到單調(diào),更沒有審美的疲勞,長途坐車的困乏也蕩然無存。相反,只覺得美不勝收,目不暇接,我們的情緒一直處于亢奮中。車子每過一個山口,迎面出現(xiàn)一派新的景象,我們這些大男人都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啊啊、呵呵的贊嘆聲。C報一個喜歡攝影的副老總,車上幾乎沒有坐下來過,一路就舉著他的長焦距的“尼康”,對著玻璃窗,喀嚓喀嚓響個不?!驗槟愫喼辈挥脤ふ耶嬅?,不用選取角度,隨便攝下來都是美景。我也因此明白:什么才叫風景如畫。
有人會說,在國內(nèi)也能找到這樣的風景,這樣的秋色呀。這我承認,我前不久剛?cè)ミ^湖北的神農(nóng)架,就自然風光和林木的豐富多彩來看,是可以與之媲美的。但至少有兩點區(qū)別:我們這里的類似景色往往是作為景點而存在,且多經(jīng)過人工的裝飾、美化,而阿爾卑斯山北麓的秋色不是景點,它綿延幾百公里,一覽無余,它根本就不是讓人刻意去欣賞的,而是天然就是這樣的,它是一種本色,如一個天生麗質(zhì)的女子,不需要打扮,也不需要深藏。
另一點是,我們這里一旦作為景點,就不能有人在景點里生活了,去享受者都是游人,但游人都是景點的局外人。在奧地利,我們當然也是游客,也是局外人,但那里的人們就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他們是這環(huán)境的擁有者,是環(huán)境的主人。他們天生就要與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就使環(huán)境有了人文的氣息,有了實際的意義,用我們現(xiàn)在時髦的話說,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真正的環(huán)境美,在于鄉(xiāng)村,在于天地間的一切。我們一行人領(lǐng)略了阿爾卑斯山的秋色,都感嘆不已:這里真是一個天然的大花園!
我經(jīng)歷了阿爾卑斯的秋天,現(xiàn)在,我還在憧憬著,她的冬天、春天和夏天的景象會是什么樣的呢?
【責編 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