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鄉(xiāng)江漢平原有一種食俗,叫做請春客。
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動,叫拜年。拜年是要提禮物的,長輩則要給小輩壓歲錢。過了正月十五,直到正月底,親朋好友之間則相互吃請,今天你請我們幾個,明天我請你們幾個,這稱作請春客。目的是為了增進友誼,做生意的人則是為了增進合作。
請春客,分請“過早”和請吃中飯兩種。都必須頭天晚上登門口頭邀請,稱作“安信”,第二天再去請。一般要請1~2道,客人們才能到齊,這叫做好客三請。被請的人家,一家只請一人,并指名到人。譬如,有人請我明天去“過早”,就說:“奉家父之命,邀請張大伯明天到我家去過早?!闭埖目腿司鶠槟行?,不請女性。請春客一般不帶“拖腳劃子”(小孩),也不帶禮物。
請春客的菜式,像京劇的臉譜一樣,有固定的模式,千家一式,千席一式。譬如“過早”,都是九個碟子(小盤子),碟子的口面約15厘米。四個葷碟子,四個素碟子,一個看碟子。四個葷碟子分別是鹵豬肉、鹵雞、鹵蛋、熏臘魚。四個素碟子分別是鹵藕、鹵豆腐干、鹵千張片、鹵胡蘿卜。一個看碟子是鹵雞肫。過去人們生活水平都不高,過年殺兩只雞待客,只有兩個雞肫,太稀罕,鹵了切出來裝盤,湊個碗數(shù),大家都自覺不吃,留給主人再待一次客。這樣約定俗成,就成了看碟。在我15歲那年正月,平生第一次被別人請去“過早”,不懂規(guī)矩,將看碟子中的雞肫夾了兩片吃了,當(dāng)時幸好有一位老人用拐子碰了我一下,暗示我不要吃那個碟了,我才沒有出大洋相。后來才知道,那個鹵雞肫碟子是只看不吃的。這九個碟子,在客人們到來之前就裝好了,放在一個木制的紅漆食盒之中,就是我們在古裝電視劇里看到的那種食盒子,客人到齊后就端上桌。四個素碟子堆得高高的,四個葷碟子裝得平平的,切鹵雞蛋,殷實大方一點的人家一個雞蛋切成四塊,貧寒小氣一點的人家切成八塊,先切成四塊再攔腰一刀就切成了八塊。酒是盛在一個錫壺里,在灰火中燙熱了拿上桌,酒杯是三錢的小陶杯。
也許有人要問:這幾碟鹵菜,八個人怎么夠吃?不要緊,在客人飲酒吃鹵菜的時候,主人又在鍋里炕糍粑,兩大碗炕得金黃油亮的糍粑端上桌,讓客人蘸糖吃,既能當(dāng)菜,又能當(dāng)飯。在酒菜將罄時,主人便給客人一人送上一小碗熱騰騰的湯豆餅面。在客人們吃豆餅的同時,主人又端出一個簸蔞(柳條編的,比臉盤小一點,專盛干貨的)炒米(爆米花),用一個有把的茶杯給客人的碗中,一人倒進一茶杯炒米,用豆餅湯泡著吃,蠻好吃。等碗中的炒米吃完,“過早”便結(jié)束了。
請“過早”一般是鄰里之間或小戶人家之間相互吃請,被請的客人都是一些不當(dāng)家的老頭和少年人。
和“過早” 比較起來,請吃中飯就大氣得多。席面是十大碗:四蒸、四煮、兩炸。四蒸是:粉蒸魚、粉蒸肉、粉蒸老藕、粉蒸老菱角。這四蒸最有江漢平原的特點。四煮是:黃炯雞塊、紅燒野鴨、冰糖蓮子、賀菜。何為賀菜?就是用胡蘿卜絲、豆皮絲、瘦肉絲、芹菜燴制而成的。這道菜顏色好看,看上去很熱烈、喜慶,故稱賀菜。兩炸是:炸肉丸子、炸魚塊。十道菜都用大碗堆得像小山一樣高,表示主人大方、熱情。此外,還有四個小鹵菜碟子,兩葷兩素。酒更是不限,讓客人們放開海量喝,敞開肚皮吃。一邊吃喝,一邊劃拳,場面十分熱鬧。因為所請的客人都是生意上的伙伴和在地方上有點名望的人,所請客人一般是八人一桌。但有時必須要請九個乃至十個人,怎么辦?就用大圓桌。那時,一般人家都沒有大圓桌,而我家就有一張黑色生漆大圓桌,便十分走俏,每天被人借去請客。還圓桌時,別人都要反饋一點小吃食,比如幾個炸肉丸,幾塊炸魚,這是我們孩子們最喜歡的事,因此印象很深??上н@張大圓桌在1954年發(fā)大水時,連同房屋一起被大水沖走了。
現(xiàn)在,雖說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正月間請春客的習(xí)俗仍在盛行,只不過有的人家到賓館酒樓去包席,但大多數(shù)人家仍在自己家里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