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加盟”城市生活
3月,一對紅尾鷹在美國紐約市中心一幢公寓樓的12層檐口處安了家,它們并沒想到自己是不是野生動物向城市進軍的先驅(qū)者,它們只是想找一個理想的地方安個家,好養(yǎng)育它們的后代。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沖突就此開始。
公寓樓里的這家住戶不喜歡有這么兩只猛禽住在他們家的窗戶底下,也不愿看到它們將血淋淋的嚙齒動物帶回來吃,他們還討厭它們的排泄物弄污了自家的陽臺,于是就移走了鷹辛辛苦苦搭建起來的鳥窩,還拆掉了支撐鳥窩的鴿子籠護攔。
顯然,這家住戶忘記了紐約人愛鳥愛野生動物的傳統(tǒng)。48小時內(nèi),公寓樓外面就聚集起了眾多的抗議者,要求讓這對紅尾鷹回家。這件事不但在紐約的報刊媒體上成為頭版消息,而且在世界上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最終,迫于公眾輿論的壓力,這家住戶雖然心里不情愿,卻不得不重新裝上了新的鴿子籠護欄。第二年春天,那對戀舊的紅尾鷹又回來了,在這里重新筑起了它們的新巢。
如今,在許多城市里,各種野生動物與人類共同生活在“水泥叢林”里,已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人們不必跑到黃石公園或者熱帶雨林里去,就有機會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
在紐約,中央公園已成為一個鳥類天堂,多達285種鳥生活在那里。在新澤西,因城市不斷擴展而被侵占了生活領(lǐng)地的黑熊們?nèi)缃窨鞓返卦谌藗兊暮笤豪锒?。在威斯康星州,黑熊好奇地光顧購物超市。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中心,草原狼在人們的后院里悠閑漫步。甚至在首都華盛頓,在美國白宮附近幾千米的地方也有草原狼在那里覓食。生活在城市里的還有烏鴉、太陽鳥、織巢鳥、翠鳥和杜鵑等鳥類,以及蜥蜴、變色龍和不計其數(shù)的昆蟲等。人類放棄叢林,建造了城市,而野生動物也在向城市進軍,使得城市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水泥叢林世界”。
美國城市野生動物規(guī)劃與保護協(xié)會主席約翰#8226;哈蒂迪安說,“我不止一次地聽人們說過,在自家院子里發(fā)現(xiàn)一只狐貍,那將是一種多么美妙的感覺?!备鶕?jù)一項民意調(diào)查,在美國,有40%的家庭都會想方設(shè)法吸引野生動物到自己家里來,有的人家裝上了給鳥類喂食的設(shè)備,有的人家筑起了池塘,在池塘邊種上動物喜歡的灌木叢和花叢。人們對于鳥類和其他一些野生動物有著深深的喜愛之情,他們喜歡有動物生活在住家的附近,他們覺得這會給他們的城市家園增添一種獨特而神奇的感覺。
盡管在城市里,人與動物之間也會偶起沖突,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認識到野生動物的存在對于人類的重要意義。
“水泥叢林”的庇護
原本應(yīng)該在密林里漫游、在峽谷上空翱翔的野生動物,如今為什么來到了喧囂的城市,并在這里找到了它們的生存之地呢?
城市擴展一向被認為是以犧牲生物多樣性為代價的,因此,生態(tài)學家著眼于建立各種國家公園和保護區(qū)以保護生物多樣性。但是,即使人們做出了許多努力,各類保護區(qū)的總和也只占到世界總陸地面積的5%。現(xiàn)在,科學家逐漸認識到,城市環(huán)境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起到了一種令人驚異的重要作用,“水泥叢林”正在成為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事實上,城市環(huán)境對于一些瀕于滅絕的物種來說,可能比荒野環(huán)境更有利于它們的生存。以游隼為例。1970年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全美國只剩下39對野生游隼。為了挽救這一瀕危物種,上世紀70年代里,科學家對它們進行了人工培養(yǎng),然后重新放歸大自然,但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綠頭號鳥和老鷹會撲向游隼的巢,給其后代的生存帶來嚴重威脅。于是,科學家實施了一個計劃:在華盛頓、巴爾的摩、紐約和其他一些城市放飛游隼,結(jié)果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如今,游隼已被從美國瀕危物種的名單上刪除,它們安全地棲息在摩天大樓、橋頭堡以及其他高聳的城市人造建筑物上。在紐約城里,現(xiàn)在已有14對游隼在“水泥叢林”中安了家。再以白尾鹿為例。原本在美國東北部已經(jīng)幾近絕跡的白尾鹿,現(xiàn)在的種群數(shù)量已達到數(shù)百萬,它們的“人口爆炸”得益于城市郊區(qū)長滿了郁金香和其他植物的眾多花園。
城市里豐富的食物來源,以及令人驚訝的良好的棲息處,是野生動物在“水泥叢林”中繁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對于獵鷹們來說,站立在摩天大樓或高聳的煙囪上觀察發(fā)現(xiàn)獵物并向獵物俯沖而下,其優(yōu)勢一點也不遜于站立在懸崖峭壁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野生動物在“水泥叢林”里少有天敵。
精心規(guī)劃野生動物的“避難所”
當然,城市作為野生動物的“避難所”,還需要人類的精心規(guī)劃。比如,如何在一些動物的棲息地之間建立起“走廊”或者說是“通道”。在美國西南地區(qū),美洲獅的數(shù)量有所回升,但是這一物種的長期健康發(fā)展卻受到了城市擴展的威脅,它們的棲息地由于城市和道路的建設(shè)被分割成一個個“孤島”。解決的辦法之一是建立起一些通道,讓它們可以在這些“孤島”之間自由來回。現(xiàn)在,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qū),人們在八車道的高速公路下面建立起了地下通道,美洲獅可以在已被孤立起來的各個棲息地之間自由來往。在城市和郊區(qū),沿著河岸延伸的綠地,也有許多專門為野生動物提供的類似的通道。
同時,科學家也正在研究如何應(yīng)對城市生活給野生動物的生存帶來的一些挑戰(zhàn),化解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矛盾沖突。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生活在城市里的猛禽過著相當不錯的生活,鴿子和兔子是它們追逐捕食的對象,但是在城市里也有著在野生環(huán)境中沒有的種種威脅,比如縱橫交錯的電網(wǎng)線等??茖W家提出一些花費不多的簡單解決辦法,比如設(shè)法裝上保護性的設(shè)施等,如果鳥類停在變壓器上,就能保護它們免受電擊的危險。
動物學家在對城市環(huán)境和野生環(huán)境中鳥類孵化過程進行觀察后發(fā)現(xiàn),在孵化期間,城市環(huán)境比野生環(huán)境安全,因為少了蛇和浣熊這類捕食動物,但是在城市里,當小鳥孵化出來后,它們卻要面對一個比野生環(huán)境嚴酷得多的世界,這些還不能飛的小鳥很可能會被貓抓走。
另一個危險因素來自人類的敵意。在許多地方,鹿被人們視作“有害生物”。偶爾在樹叢中瞥見一頭鹿的身影給人帶來喜悅是一回事,而周圍完美的植物景觀被破壞,或者一頭鹿撞破了你的車窗玻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科學家認為,對于那些可能給人類生活帶來較多困擾的野生動物,應(yīng)采取一些對動物較少傷害的措施。比如,密歇根州的生物學家試著將加拿大雁的卵或者巢取走,同時給這些加拿大雁的身上佩帶無線電跟蹤器以跟蹤研究它們的動向,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0只加拿大雁中有8只選擇了離開城市,往北遷移,它們在加拿大的凍土地帶待了6個星期,然后向北遷移,但不再在城市的公園里出現(xiàn)。
這些事實都說明,人類和野生動物都在尋找于雙方有利的途徑和諧相處,適當?shù)某鞘幸?guī)劃不僅能夠促進野生動物數(shù)量的增長,還能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麗可愛,讓我們的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機會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無論是在我們窗外樹上落腳的紅腹啄木鳥,還是在林蔭大道上疾走的一只狐貍,或者是在大街上筑巢的一對紅尾鷹,這些野生動物都讓大自然和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野生動物們的城市生活
隨著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日益萎縮,人類生活的城市正漸漸成為各種野生動物群的家園,一些適應(yīng)了城市環(huán)境的動物們在人們的眼皮底下建立起了它們的小生境。不僅僅是那些定期遷移的鳥類會一年一度地來造訪我們,也不僅僅是一些偶然的野生動物訪客,如成群結(jié)隊出現(xiàn)的猴子之類,現(xiàn)在有許多種類的動物都選擇城市作為它們的永久居住地。在高高的建筑物上,在車水馬龍的交通要道上,在垃圾堆旁和下水道里,野生動物以隱秘但又頑強的方式生存了下來。
城市里的野生動物往往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住下來,比如廢舊物品堆積場,辦公大樓,操場,低矮的灌木叢。夜晚空曠無人的校園,對于一些晝伏夜出的夜行動物來說,也是非常安全的地方。
在一座城市,有人在清掃落葉時發(fā)現(xiàn)了3條眼鏡蛇,這在周圍引起了極大的恐慌,人們找來了捕蛇人。捕蛇人對周圍房屋徹底搜索了一番后,發(fā)現(xiàn)這些蛇來自一個廢棄的車庫,它們通過一條雨水管來到這里。捕蛇人說,各種管道是眼鏡蛇最喜歡的躲藏地點。人們都很驚訝,有毒的眼鏡蛇竟然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城市里?捕蛇人笑道,“蛇類在城市里會長距離地到處游走,它們在晚上出來覓食,你們一定要記住將樓下的窗戶關(guān)好?!?/p>
如果蛇出現(xiàn)在城市里,那么蛇的天敵貓鼬還會遠嗎?城市里的貓鼬喜歡住在雨水管和地下洞穴里,城市專門應(yīng)付暴雨的雨水管在一年中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是干燥無水的,是貓鼬們生存和養(yǎng)育后代的好地方。
在另一座城市,有家人早上起來總會在自家院內(nèi)的同一棵椰子樹下發(fā)現(xiàn)一個椰子,椰子一側(cè)鉆了一個整整齊齊的洞,里面的肉汁已經(jīng)被吸空。有經(jīng)驗的園丁說,這是椰子貓、也叫貍貓干的。園丁問:是否需要找人抓住這個“討厭的家伙”?主人看了看椰子殼上的完美的洞,又確定這只椰子貓只認準一棵樹下手,其他樹分毫未動,于是就說,“如果有人能在椰子上弄出這么完美的洞來,我還真佩服他呢。這棵樹就留給那只椰子貓吧?!睋?jù)說,這種椰子貓是一種聰明而又有些害羞的動物,人們很少有機會看到它們。
5月初,芒果樹上結(jié)滿了累累的果實。一天深夜,一個睡不著覺的人用雙筒望遠鏡對準芒果樹,想看看晚上都有哪些客人來訪,結(jié)果他看到了一群果蝠。這些巨大的蝙蝠張開翅膀時足有1.2米那么寬。它們吃食時弄出很大的聲響,但飛起來的樣子卻非常優(yōu)雅。它們在大吃大嚼一番后,一個個懶洋洋地張開巨大的翅膀撲騰著飛走了。
一些小蝙蝠則忙著捕捉昆蟲。夜間的路燈吸引了許多蟲子,而有了這些蝙蝠,蚊子就會少得多。國際蝙蝠保護協(xié)會的研究表明,某種街燈能夠吸引更多的昆蟲,人們要做的只是改變燈光的類型,剩下的工作就讓蝙蝠去做。這些小蝙蝠喜歡居住在一些老舊的建筑物里或者密密的棕櫚樹林中。
有一種生活在北美洲的燕子,叫做煙囪刺尾雨燕,因其常營巢于舊煙囪內(nèi)故得此名。曾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中部地區(qū)有一個美國家庭,他們家未加蓋的煙囪正好成了煙囪刺尾雨燕的家。7月的一個傍晚,主人聽到屋子里發(fā)出很響的唧唧聲,非常驚駭,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后來才知道是雨燕在煙囪里做了窩,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鳥們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它們是在呼喚母親:喂飯的時間到了!
雖然這家人無法到煙囪里去看個究竟,但是他們知道,在過去的兩個月里,有一雌一雄兩只灰褐色的鳥兒,它們銜來火柴梗般細小的樹枝,用黏稠的唾液粘到煙囪內(nèi)壁上,經(jīng)過三個星期的辛勤努力,在煙囪里建起了它們溫暖的小巢。雌鳥在窩里下了4至5個白色的蛋。接下來,雌鳥和雄鳥共同承擔起了孵化工作,這項工作一直持續(xù)了4個星期左右,小鳥才孵出來。
煙囪刺尾雨燕在人類的煙囪里生活著,勞作著,做著哺育后代的神圣工作,它們與人類相安無事地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煙囪刺尾雨燕幾乎整天都在天空中飛翔,睡覺休息的地方又選擇在像煙囪這樣隱蔽的地方,這就大大地減少了它們被天敵捕食的可能。在北美洲,煙囪是在400年前才出現(xiàn)的,那么在此之前,煙囪刺尾雨燕把家安在哪里呢?最初它們住在空心的枯樹中,后來它們的棲息地被砍伐開墾成農(nóng)田,雨燕失去了家園,不得不來到人類新開發(fā)的居住區(qū)。在這里,磚瓦結(jié)構(gòu)的煙囪如雨后春筍般地樹立起來,于是煙囪就成了雨燕們的新家園。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雨燕生活在自家的煙囪里。煙囪刺尾雨燕銜著食物回到煙囪時,雛鳥們會高興地唧唧叫成一團,但有些人害怕聽到這種聲音。為了消除人們的顧慮,鳥類保護組織的研究人員專門編寫了一些宣傳小冊子,告訴人們這種聽起來有些可怕的叫聲其實只是小鳥進食時發(fā)出的聲音,只要過幾個星期,它們就會重新安靜下來。這些鳥不會給人類帶來疾病,相反,它們還會幫助人們吃掉許多蚊子,它們是益鳥,對人類是有益的。鳥類保護組織希望通過這些宣傳改變?nèi)藗儗@些鳥的看法,從而歡迎它們?nèi)胱∪说木犹帯?/p>
賓夕法尼亞州中部地區(qū)與煙囪刺尾雨燕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這個美國家庭,在以后的房子修繕中,客廳和浴室都重新進行了裝修,但卻一直沒有給煙囪加蓋,為的就是讓這些可愛的鳥兒有個棲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