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喜歡的科目讀起
越是不喜歡、不拿手的科目,越需要每天反復多看??墒呛⒆悠畈幌氯?,就是勉強開始讀,也因效率不高,而更覺得自己不行。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最令父母頭痛??墒怯捎诟改竷?nèi)心焦急,總覺得不行的科目需要加強,于是每次都讓孩子先從這些科目開始讀,這倒有必要重新檢討一下了。
英國有一家采取開放計劃系統(tǒng)的學校,每天早晨讓走進教室的學生,先從自己想讀的科目開始讀。所謂想讀的科目,大多是孩子喜歡的科目,得意的科目,因此,讀起來自然又快又順利。等孩子兩三下就把功課做好,并得意洋洋地拿去向老師顯示成果后,才轉移到下一科目。
做完得意科目,進入不拿手科目時,如果中途遇到困難而停滯不前,老師也不會讓孩子滿臉憂傷地趴在桌上,反而會讓孩子站起來到處走走,看看同學做功課,讓心情轉換一下,才再度回去面對問題。如果學生實在受不了,想要放棄時,老師會立刻問道:“做得怎么樣了?”
我們的學校,目前要想這樣做也許不可能,不過在家里,卻可以充分活用這種想法。每天做功課時,先讓孩子從拿手的科目開始做,其次再趁著順利的余勢,轉入不拿手的科目,一定能夠大為提高用功效率。
討厭的科目,不妨由簡單處做起
每個人最不愉快的,莫過于有人讓他們做自己討厭的事。既然沒有心情去做,當然效率不會高,同時也更不愉快,最后甚至覺得去做這件事非常痛苦,結果干脆放棄不做。孩子就算不至于討厭做功課,至少也不算喜歡,碰到他們討厭的學科,很可能一看到課本就想逃跑了。因此,如果不想點辦法,卻硬要勉強他們讀,只會導致孩子越來越討厭這科目。
那么,應該怎么辦呢?建議你讓孩子從非常簡單的地方開始做。
本來所謂“討厭”這種情緒,往往是由一部分原因引起,而擴大到全體的。因此,必須由某個地方下手,把這種關系切斷,所以有必要從簡單會做的地方開始用功,也就是先消除孩子心理上的反感。假如順利的話,反而會使孩子轉變情緒,即使討厭的科目,也漸漸變成喜歡的科目。
成績退步的孩子,請用“倒回學習法”
孩子的成績退步,或跟不上進度時,父母往往被“現(xiàn)在”的現(xiàn)象所蒙蔽,而希望孩子能超越“現(xiàn)在”,早點進步。于是一味采取“前進學習法”,以便迎頭趕上。造成這種傾向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學校的教學總是不斷往前進。
其實對于成績退步的孩子來說,這種“前進學習法”只是徒然使不懂的地方累積得越來越多,一點幫助都沒有。孩子真正需要的,應該是從現(xiàn)在不懂的地方,一一倒推回去,檢討前面的階段,這種“倒回學習法”才能找出癥結所在。
有一位名叫普雷西的學者,提倡了一種叫做“分枝方式”的方法。就是當學生無法解答一個問題時,便讓他們做比那個問題更普遍的問題,如果還是不行,就再給他們更基本的問題。正如樹枝由末端漸漸倒回分枝,再至主干,追溯出問題的根本,找出毛病的“病根”所在一樣。
根據(jù)這種方法,用“倒回學習法”,找出不懂的原因,克服之后,便能很快地回到“現(xiàn)在”的進度里了。
如何防止孩子粗心大意
孩子成績無法提高的原因之一,在于粗心大意,不信,看看他們的算術考卷就知道了。
明明有實力,卻為了一點疏忽而無法提高成績,對孩子不用說,一定很難過;對父母來說,也覺得非常遺憾。因而要孩子去補習,以便多練習做試題??墒牵嘟邮苣M考試,并不能防止這種粗心大意造成的疏忽。
疏忽的原因,其實在于太鉆進問題的細小部分,也就是被問題淹沒了。
以算術來說,如果精神太集中于細小部分的計算,結果反而疏忽了幾位數(shù)或小數(shù)點。因此平常明明會做的題目,到了考試的時候卻答錯了。正如有一句俗話說“見樹不見林”的現(xiàn)象一樣。
對于經(jīng)常犯這種粗心大意毛病的孩子,與其讓他們多接受考試的機會,不如訓練他們在平常讀書時養(yǎng)成“見林”的習慣。例如,當他們練習計算時,先讓他們對答案的方向心里大致有個譜,也就是先讓他們“看見森林”,其次才讓他們仔細看每一棵“樹”,即進入細小部分的計算作業(yè)。這樣做相信對孩子必會有益。
低年級小學生應用大型筆記本
通常的習慣,往往是讓小學生用小筆記本,等到初中、高中時,才漸漸改用大筆記本。不過依我的看法,倒應該反過來比較有效。
這是因為越是低年級的孩子,手指尖的運動越不靈活,精神所注意的,與其說是內(nèi)容,不如說是寫字本身;由于字要寫得小是相當困難的事,因此語文練習本才使用大格子的筆記本。等進入高年級以后,字越寫越小,筆記的內(nèi)容、重點也改為如何整理功課。
人類的頭腦,能夠充分連續(xù)運轉的時間一次大約只有十五分鐘,如果要把進入頭腦的內(nèi)容,整理于筆記本上的話,以小型筆記本攤開,占兩頁的大小,是最容易整理的尺寸。
如果說小學生的筆記本是雜記簿,那么初中、高中生的筆記本,則是為了整理用的。因此,按照人體工學的理論來說,低年級的小學生可以用大型的筆記本,而升上高年級以后,再漸漸改用小型筆記,反而有道理。
設定目標,努力前進
“你以前考過更高的分數(shù),現(xiàn)在怎么不能超過那個分數(shù)呢?”“唉呀!比你上次考壞的分數(shù)還要差嘛!”面對考卷,母親們是不是常常這樣抱怨呢?
其實,對讀小學的孩子說這些,他們往往只會瞪著眼睛,面露奇怪的表情,卻不了解這些話的意思。因為年齡還小的孩子,多半仍然無法在自己心里明確地設定一個標準。也就是對自己能力的定位和努力目標的設定,沒有具體印象。
為了讓孩子能有效地用功,必須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水準做到心中有數(shù),所以父母有必要下功夫讓孩子經(jīng)常擁有目標意識。
其中的一個方法,是將孩子過去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照科目分別貼在墻上,這么一來,看見最高分,表示過去自己曾經(jīng)達到這個分數(shù),以后要努力超過這個分數(shù);而最低分,則表示以后絕不可以低于這個分數(shù)。換句話說,就是做好記號,以便以后絕對不能低于最低分,而且還要努力超越最高分。在這種情況下,才可望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高。
最好的“參考書”其實是“教科書”
在很多書店里,都可以看到無數(shù)的參考書,父母親都弄不清楚該選什么樣的參考書給孩子“參考”?這實在是令人煩惱的問題。
其中有些父母有一種錯覺,以為參考書里有許多教科書(課本)所沒有的知識和數(shù)據(jù),應該比教科書好。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參考書,都不會比教科書好。
教科書是集合了許多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對孩子智能發(fā)育的情形,做了深入的科學研究之后編印出來的。因此,與其為了加強應付考試的能力,而一本一本地買參考書給孩子,不如讓孩子重復多遍地把課本仔細讀好,效果反而好得多。所以,與其讓孩子轉移注意力在參考書上,弄得混亂不清,還不如先集中精力,把一本教科書讀好,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
(未完,請期待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