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
高二(3)班管怡文
浮生若夢,滄海桑田,輾轉(zhuǎn)春秋到如今。時光如葉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紛飛擾亂了我們的眼,開在綠葉中斑斕的花悄然露臉,一小片陽光的美好不偏不倚地停留在二樓的窗角,與深綠的藤蔓植物糾纏不清,撲朔的水汽似蝶舞于磚紅色的墻壁之上,旖旎繾綣。黑燕啁啾,剪破晨光里的寂靜,溫軟的風撲面而來,像天空深情的吻,點過冰冷的綠茵。
在拂曉,世事安好,欣欣向榮。如此安寧的清晨,仿佛世界都沒了。此情此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我們走向未來。我也無任何理由地感動,因為在拂曉,因為堅定的信念,因為破曉后就是衰敗,無論一切。
我至今清楚地記得某天清晨,我以人類的身份見證了一對云雀的愛情,在這里我姑且稱呼它們?yōu)樵迫福驗槲覍嵲趯游锊涣私?,只依稀在字典里的插畫上見過這種聲音普通、形體嬌小的鳥兒。夏季的天氣多變,黎明時分,剛起床,窗外噼啪的雨點重錘般地砸在搖曳的雨棚上,似乎只能聽到毫無節(jié)奏的雨水在天地間呼嘯怒吼,可我偏偏感覺到門口有微弱的聲響。通過貓眼,一只被雨淋得全身濕漉漉的鳥兒在石板臺階上輕輕地顫抖,撲棱受傷的翅膀努力掙扎想要站起來。雖是夏天,可清晨的暴雨讓溫度驟降,它在冷颼颼的寒風中半瞇著眼,尖嘴不時地蹭著同樣潮濕的樓梯,發(fā)出近乎嘶啞的哀鳴。在偌大空曠的早晨,無人,黯淡,寒冷,悲憐。我,一個穿著睡裙、瞪著眼睛的人,只是呆呆地注視著這小小的垂危的生命,沒有任何反應,只是這么靜靜地看著,殘忍到無法被原諒,這算是一種變態(tài)的欣賞嗎?一個強者對弱者的居高臨下!這時,在刺耳的雨聲中又一陣鳥鳴飄來。同樣的慘烈,同樣的無助,同樣的無限凄涼,不同的是焦急和無奈,那是一只在過道里蹦來蹦去卻始終跳不上臺階的小鳥,灰黑色的羽翼也濕透了,肚皮上雪白的細線在凜冽的風雨中仿佛柳絮蠶絲柔軟舞動,細細的爪把石灰磨得噌噌直響。我很清楚,以它們現(xiàn)在的距離,別說聚在一起,甚至想看都看不見對方,唯一能做的就是靠鳴叫來傳遞彼此的消息;我更清楚,如果它們在天亮之前還不能雙雙飛走,等待它們的又將是另一番命運。很快,其中一只受傷嚴重的鳥兒幾乎發(fā)不出什么聲音了,它的肚子一鼓一鼓的像是在艱難急促地呼吸,另一只叫得愈加悲憤冗長,從一開始每隔幾秒叫一聲變成連續(xù)不斷的嘶鳴。我終于想起應施以援手,便匆忙將快要死亡的小鳥捧起。可突然間猶豫了:我是把它帶回去救治,還是應該把它放回另一只鳥的身邊?那只在過道上的鳥雖然不能跳上臺階,但顯然飛走是沒有問題的,我不可能抓到它,只能將受傷的那只放置在離它較近的地方,我決定讓它們同生共死。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托著放在了拐角處,就默默地退回了房。過了一會兒,我就聽不到除雨聲外的一切聲響了。
我的手指冰涼,不忍再看。風雨不歇,多了份徹骨的憂傷,天空有些蒙蒙亮的意思,但烏色云團始終不肯褪去,厚重低矮。我打著噴嚏重新躺進了毯子,再也無法合眼,拂曉就快走了,這世界依然偌大,空曠,無聲,無人,黯淡,寒冷,悲憐。我,一個在夏日冷得瑟瑟發(fā)抖的人,在這個夏季雨天的清晨,見證了拂曉時分一對云雀的愛情,請允許我這么稱呼,因為我對動物以及動物的愛情一無所知,就好像夢境與我為鄰。
那一刻,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點評]拂曉時分,我們不僅感知著我們耐以生存的自然,我們還感知著我們彼此內(nèi)心的沖動、柔軟的情愫。作者抓住這一特殊時刻,極力鋪寫自己最真實最細膩的感受,委婉而富情韻,清新而存至純。用怎樣的語言傳遞一種無以言說的“感覺”呢?此文可給我們以啟發(fā)!
(指導老師:陳倉篩)
亨利,別走
高三(9)班荒涼
無數(shù)次為亨利喝彩,無數(shù)次為亨利瘋狂,每一個人都盡情享受看亨利的足球盛宴,原來足球可以如此完美。然而,這一切不久將成為歷史——亨利高大的背影漸行漸遠,消失在記憶的塵埃中。凱旋門的燈光漸漸淡去,埃菲爾鐵塔的倒影漸漸模糊,圣母院的鐘聲漸漸遠去,塞納河在流淚,法蘭西在哭泣,全世界都將為一個天才的離去而默哀……
時間定格在1977年8月17日,法國巴黎郊外一個平凡的小鎮(zhèn),一個平凡的孩子降臨人間,平凡的父母給他起了一個平凡的名字:蒂埃里·亨利。
從此,人們的印象中不僅有貝肯鮑爾“愷撒大帝”般的高貴神話,不僅有馬拉多納鬼使神差的“上帝之手”,不僅有貝克漢姆完美如貌的“貝氏弧線”,不僅有齊達內(nèi)百看不厭的“馬賽回旋”,更記得了那道飄逸的閃電,一個平凡卻響亮的名字——蒂埃里·亨利。
1995年,18歲的亨利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之旅,明智的摩納哥人獨具慧眼,引進了這個一發(fā)而不可阻擋的年輕“殺手”,天才的亨利以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和特有的秉性幫助摩納哥最終奪冠。意大利人是狡猾的,1998年世界杯后,尤文圖斯將亨利招入帳下。然而意大利人又是愚蠢的,保守的意甲球風遮蔽了亨利的光芒。一年后,亨利離開尤文圖斯,加盟阿森納,從那一刻起,他飛了起來,阿森納也因此而三連冠……彈指之間,11年過去了,29歲的亨利走到足球生涯的盡頭,但即使是在最后時刻,他依然是最精彩的……
2006年4月,巴黎王子球場,也許這是亨利最后一次為阿森納進行的巔峰對決了。然而年輕的阿森納卻遠不是老練的巴塞羅那的對手,當亨利劃出一腳完美的弧線任意球助攻坎貝爾扳平比分后,激情重新點燃,人們又依稀看到了當年那個英姿颯爽的亨利,但當亨利疲憊地站在角球線上等待開球時,一切幻想都破滅了——亨利的確老了,已不是那個千里走單騎,瞬間撕裂對手整條后防線的亨利了。當巴薩第二粒進球應聲入網(wǎng),這已經(jīng)注定又是一個悲壯的亨利時刻。溫格說:“亨利累了?!钡拇_,七年“槍手”生涯,他見證了阿森納的興起、輝煌、衰落。如今,他真的累了!
2006年6月,德國世界杯,帶著四年前慘痛的記憶,亨利踏上征程,國家隊中的亨利永遠都不被看好,這次也不例外。首戰(zhàn),0:0被瑞士逼平,四年前的噩夢似乎仍在延續(xù),關鍵時刻,挑起法國隊大梁的不是核心10號,而是亨利,兩個進球,法國隊艱難晉級。四分之一決賽面對衛(wèi)冕冠軍巴西,這一切,他早已習慣。決戰(zhàn)柏林中心體育場,面對意大利的“鐵桶陣”,亨利再一次展示了他唯美的腳法——禁區(qū)內(nèi)連過對方三名后衛(wèi),但隨后卻無力地倒下。亨利,真的老了!大力神杯近在咫尺卻擦肩而過,但老而彌堅的亨利卻又一次讓人領略到他那笑傲綠茵的霸氣,超凡脫俗的靈氣。也許,精彩卻凄美的亨利才是最完美的亨利,最獨特的亨利,最唯一的亨利……
亨利要走了,這是經(jīng)濟足球的罪行!當今足壇首先是經(jīng)濟,然后才輪到足球。切爾西老板阿布在歐洲轉(zhuǎn)會市場只手遮天,因為他是俄羅斯首富。在他錢袋的召喚下,巴拉克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效力四年的拜仁,在2005—2006賽季的最后階段,巴拉克被阿布的錢袋迷得神魂顛倒,主隊的勝負已事不關己,拜仁奪冠后,巴拉克生硬地接受了主教練的擁抱,情感和忠誠蕩然無存。2006年歐洲足球先生舍甫琴科也經(jīng)不住誘惑,以各種借口搪塞百般挽留的AC米蘭,七年圣西羅如此脆弱!昔日的巨人一個個倒下,只有亨利堅守自己的信念——留在阿森納,“這是我的最后一份合同了!”聽得想讓人流淚!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沒有愿意在足球的天平上押上情感的砝碼,只有亨利,會無視天平的存在。
暑假時我看了央視“天下足球”的特別節(jié)目——“再見,齊祖”,讓人聲淚俱下。主持人說:“齊祖不想退役,也沒有人希望他退役,但他最終還是走了,這是經(jīng)濟足球的要求,他別無選擇!”每個球員的命運都將如此,即使是藝術大師。亨利,也無法例外!
“亨利,別走!”幾多憂傷,幾多無奈夾雜在嘶啞的呼喊聲里,淹沒在蒼茫的人海中,連回聲都沒有……
[點評]作者飽蘸著摯愛和熱情,用激情而感傷的筆觸,繪寫了亨利的成長歷程,細節(jié)描寫尤其打動人心。仿佛是一部濃縮的“亨利傳記”。最后由亨利思考到“經(jīng)濟足球”,更襯托出亨利的品性!是一篇青春激揚的文字!
(指導老師:周文福)
二胡和小提琴
高一(4)班趙雅婷
考試的時候,竟然聽見微弱的琴聲,間斷而模糊。那個聲音是緩緩地飄來的,和著初夏青草的隱隱香氣;那個聲音是汩汩地流來的,捎著陌生人的綿綿情思。平靜從容的如同四月江南里貼著水面肆意流散的一葉扁舟,不急不慢中,卻也有了一絲倦怠的祥和。她無意停留此處,她無心打擾旁人。只是她那裊裊的身影在窗外一站立,淺淺的一個停步,便將我的心,牽了出去。停住筆,有片刻的恍惚和游離。
我不是學琴的料,小時侯上音樂課,不知趣的音樂老師放莫扎特,我在底下捂著耳朵說不好聽,大叫“它的聲音像個女人哭”。后來長大,隱隱約約感覺到,那里面,不經(jīng)意地藏著一種淺淺的憂傷和疼痛。后來看到張愛玲寫的句子:“我最怕梵阿玲,水一般地流著,將人生緊緊把握,貼戀的一切東西都里了去了?!币簿退贫嵌刈龀鲆桓备呱钅印?/p>
看過別人拉琴。堅韌的琴弦嵌在指間,做永無止境的消磨。摩擦的灼熱喚起內(nèi)心的渴求。綿長的音符從弦上流下來,穿透耳膜,流入身體,清潔每一根血管,刺激每一根神經(jīng)。一種器具,就這樣,成為和生命緊密相關的東西。
所以我總以為,在這種聲音的世界里,悲傷沒有影子,疼痛沒有重量。生命的殘缺大可如這琴聲一般,大方地流瀉出來。貼著人心的潔凈,沒有任何灰塵。
小提琴是西洋樂器,中國卻也有經(jīng)久不衰的《梁?!房梢阅贸鰜砗腿思冶??!读鹤!诽袊?,滿滿地盛著中華兒女的情真意切、九州大地上的艷麗愛情。這,是平凡人的美,是洪荒世界里的小玻璃屑,即使躺在地上,也能發(fā)出可人的光芒。中國,原來也是這樣好的。
然后就不由自主想到二胡。有人曾說過:小提琴躺著,二胡卻站著。不喜歡這樣的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二胡不是達官顯貴的消遣、公子王孫的嗜好,一把氤氳的二胡行走在人間,天生就是一朵開在黎民百姓間的蒼老的花。
小橋流水,青石板巷的江南,睡在二胡編織的夢里。二胡在江南里遇見了阿炳,就有了《二泉映月》里徹骨的蒼涼。流浪的苦與甜、得與失,被緊緊握住。兩根青筋,一把瘦骨,怎擔的起那么多貪戀和欲望?佝僂的背影,褪色的青衫,不同的曲子,永恒的主題。只是待到東方泛白,背著灰色的布袋,明日天涯,下一站又在哪兒?
二胡在江南里嗚咽著,在陽關路上泣訴著,他道常人的愁,流浪的苦,卻也在黯啞聲音里,樹立出華夏的神韻。
我真的不能真切體會二胡里的蒼涼、困頓、思鄉(xiāng),抑或溫情。時間是太有力的阻隔。但就是那一把活在過去的褪了色的二胡,串聯(lián)起太多生生滅滅的流浪的靈魂。他逃不過這個悲劇的角色。他早已流入了中國游子的血脈,與中國人一起承受著那長久的磨蝕,堅忍的抗爭。與這片土地同悲同喜,共生共死,緊緊相擁。
同樣是生命的表述,小提琴與二胡選擇的是不同的態(tài)度。但是并無本質(zhì)上的差異。音樂是文化的魂魄。一種音樂從來就不能孤立,它是那片土地的兒子。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兒女孕育一脈風情。華夏的遺韻里系著祖先的足跡,故人的期待。中國的大地太廣袤,他需要一個聲音,喚起它沉重的心魂,揭開歷史的面紗,播撒他獨有的輝煌,呈現(xiàn)鮮活的文明。
我們在這里,期待音樂聲再次響起,響徹天地。
[點評]文章賦予二胡與小提琴以生命,既寫了感心動耳的音樂感受,又寫出了對東西方音樂文化的獨特體驗,感悟想象豐富,充滿了情趣。此外,文中靈動的句子隨處可見,讀之讓人神清氣爽,富于詩意美,頗具語言的張力。
(指導老師:張 陳)
難過
高二(12)班徐辰
不快樂
陌生的世界,我幸福地很想讓時間停滯。我像一個新的生命,感情單調(diào)地忘記一切,包括屬于自己的。
留級以來,第一次放縱自己不乖乖聽課,為自己找了個理由,心里仍然覺得有些對不起。
唯一一個和自己還聯(lián)系的人,是從來都比較陌生的,卻又熟悉起來。我們并不相同,只是我們同樣覺得生活中充滿忍耐和憂傷。打破這種共性,我強迫自己別任性,別沖動,我們都是無能的,沒有力量,因此必須忍受一切?!半S心所欲”已不在我的字典里,是主動刪去的。
我不快樂,不是源于生活中的無奈和約束。我不喜歡快樂的人,哪怕是假裝的。我是善變的,雖然我不喜歡這樣。
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樣和你相處。你的語言我從來插不進去。你愛的,很多我沒注意過,也許,你也認為我們談的并不融洽。我們只是因為孤獨而需要對方,但是你也許不知道,其實這樣會覺得更孤獨。我們經(jīng)常一起回憶著疼痛,一起溫習著憂傷。
我清楚地感覺到父親的脾氣變得讓人難以捉摸。因為很不愿意承認,他是病態(tài)的,他是焦慮癥或者說是抑郁癥的前期。我從來不同情他,盡管他是父親,并一直為我操勞。我更清楚,我們是相似的。他傾向我,了解我,我提防他。因為我不想讓他失望的太早,我遷就他。真的,不是父女間的理解,是無奈。我不喜歡爭吵,所以,我以靜來表明我的不快樂。每次我提出想法,面對他越來越絕對的拒絕,我學會了當“不”字從他口中冒出的那一刻說“好”,波瀾不驚地接受拒絕。
我的空間被越來越多的拒絕壓縮得很小,但還是能讓我呼吸。突然我覺得我的潛力是無限的,原來生命可以這么頑強,是不是每個人都如此?!
疼痛
我安靜地咀嚼著疼痛,注定的疼痛,我沒有怨言。
他是我父親,我是他女兒。我們都不快樂。已經(jīng)不再用語言交流,已經(jīng)害怕相處,那是個錯誤。
我們回避著對方,不想再制造任何不愉快。我們都快承受不了,沒有語言,沒有互相干擾,但都接受著獨立的難過。我們沒有爭吵過,因為我們之間總有一個在忍耐和包容著一切。因為我是女兒,所以沒有權力。所以沒有資格說“不”。他是父親,因此我的一切都被否定。愛的和不愛的,我不理解,但已經(jīng)接受。
我對朋友說我24小時都會在家,都會在書桌前,很乖。然后我笑,笑得很麻木。父親也笑,充滿不屑。我慶幸我先是笑了出米,否則我現(xiàn)在會哭,說不定會被父親教訓一頓。我沒有說謊。
我努力讓自己承受得快樂一些。我會學得很乖,很聽話,很安靜。安靜得讓人害怕,聽話得讓人恐懼,乖得沒有靈魂。我知道不該把自己當作一個人,我不該有靈魂,我不該屬于自己。我,只是一個依托,一臺機器,一種理想。
我是殘缺不全的。是被痛的碎片拼起來的,到處是裂縫,到處是棱角,到處是傷痕,支離破碎的一個生物。
我喜歡戴墨鏡,因為我害怕暴露眼睛,眼睛不會說謊,它會流露我的一切情感。眼睛哭腫了,帶上眼鏡,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我可以找到和我一樣難過著的朋友,盡管我們是陌生的。帶上墨鏡,世界是暗的。暗得讓人不會察覺周圍的事物,暗得讓人混淆是非,忽略一切。
高考
高考,可怕的字眼,給人帶來恐懼甚至疾病,可它仍然并將繼續(xù)存在。
高考,對于沒有希望的人,是一種宣告。在世人看來,高考落榜的學生們必須承受這致命的一擊,沒有道理,還必須默認未來的一切幾乎不可能再輝煌。和那些沒有希望的人一樣,宣告退出,宣告失敗。而不同的是,沒有希望的人不會有失敗,對于他們自己是真實的,只是宣告結束。一種頹廢的結束,并延續(xù)著沉淪,沒有終點。
生命只是一種過程,足夠給人安靜沉淪的空間,不會有界限。
人,是一類無助的生命。以感情來維持著喜悲,用感情把自己寄存在這個空間,依賴著周圍的一切,并因此虛構著自己的世界,創(chuàng)造性地為它們圖彩,并填補著一塊塊破碎的空白,幻想可以被自己拼湊成一種屬于自己的美好。我生活得幸福,沒有外界的壓力,但對于真實的自己,我知道我在依靠壓力活著,無形的壓力,即使成為了阻力。至少我不是漫無目的地過日子,沒有希望,既不是對生命的蔑視,也不是對生活的指責,是生存的一種方式,這樣的人需要生活中的那片荒涼,需要被挫敗擊傷的感覺,他們需要自我心底里對人對物的厭惡和倦怠。
[點評]感人心者,莫過于真情流露。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將自己生活中種種體驗訴之于筆端,訴之于文字,性情率真,感情真摯,有很強的感染力。另外,值得肯定的是:文章三個小標題“不快樂——疼痛——高考”,同小作者“難過”的心路歷程相契合,層層遞進,構思新巧,有較強的布局謀篇能力。
(指導老師:張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