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如何根據財經類專業(yè)的特點,充分重視信息技術,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實施分級教學和分類組合教學,推廣雙語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財經類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
關鍵詞:信息技術、素質、財經、分級教學、分類組合教學、雙語教學、師資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06-0030-04
信息技術和外語被比作在21世紀天空翱翔的一對翅膀。很多畢業(yè)生反映,在求職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和外語的重要性已經不亞于專業(yè)知識。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里,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的一種must-have(必要)。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來說,高等學校教育階段是他們信息技術素質培養(yǎng)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高校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獲取與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成為高等學校教育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
每個專業(yè)的學生從總體上來說都有著自己的特點,而且因為培養(yǎng)方向的不同,各專業(yè)對畢業(yè)生信息技術素質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些特點與要求的差異決定了各專業(yè)學生信息技術素質培養(yǎng)的方法與過程有所不同。
對于高校財經類學生來說,其信息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有賴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 加強重視、增加投入
1 充分重視財經類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教育
財經類大學生畢業(yè)以后多半從事會計、審計、銀行、稅務、投資、保險等各類經濟活動。不論在哪一類經濟活動中,信息技術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電算會計、網上審計、ERP、網絡銀行、移動商務……這些不勝枚舉的信息技術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都要求從業(yè)人員不僅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必須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從一定意義上說,現(xiàn)代社會的經濟師、會計師、審計師、銀行家等各經濟部門中的重要角色必須擁有比常人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更高的信息技術技能。
從財經類的科研來看,國內學術界已經逐漸脫離過去那種幾乎完全是定性的研究方式,而越來越多地重視定量的研究,基于數(shù)學、統(tǒng)計學等方法構建模型,采用計算機進行相應的處理。在國際上,新的研究方法越來越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大量算法不斷應用到經濟研究當中。對于財經類的學生來說,信息技術不僅是日后在經濟領域工作的必需技能,也是繼續(xù)深造,從事與經濟相關學科研究的必要基礎。
所以,必須充分重視財經類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應該把該素質當做學生的一個基本素質,與本專業(yè)的相關學科相結合,使信息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貫穿于整個高等教育的全過程之中。
2 增加軟硬件設備的投入,滿足信息技術素質教育的需要
信息技術在有些人看來與理工科聯(lián)系緊密,因此,理工科學生相對來說擁有更多的軟硬件設備。但是,基于前段分析,現(xiàn)代的財經工作與研究都需要基于信息技術完成,所以相關的配套軟硬件設施需求也相當高。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高校中,財經類學生不僅在學習信息技術相關課程時可以在人手一套設備的機房上課,而且課下可以自由出入設備先進、配套齊全、管理完善的計算中心,隨時使用需要的軟硬件資源。
我國高校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在信息技術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設備方面已經有了顯著的增加,然而很多地方仍然無法無限制地滿足學生日益提高的求知欲望。因此,增加設備投入、擴建機房、完善網絡是滿足信息技術素質教育的硬件基礎。
另外,軟件系統(tǒng)也是目前比較欠缺的一個部分。這主要是指除了操作系統(tǒng)和一般的應用系統(tǒng)之外的財經類應用軟件,比如說經濟分析軟件、會計軟件、銀行系統(tǒng)、ERP系統(tǒng)等等。這類系統(tǒng)一般價格昂貴,購置成本比較高,但又是財經類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內容??梢詫W習歐美國家的做法,與相關的系統(tǒng)開發(fā)廠商合作,以低價甚至免費的方式得到。當然,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二 實施分級教學與分類組合教學
1 原因
財經類諸多專業(yè)中有的專業(yè)招收文科生,有的專業(yè)招收理科生,有的專業(yè)則是文理兼收,學生的知識結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再者,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相差很大,其個性差異也很明顯。這些都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特別是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中反應出來。對于剛進校的大學生來說,其信息技術基礎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已經使用計算機多年,對一般的應用相當精通,有的則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一片空白。這些基礎不同的學生強制地編入同一個班,使用相同的教材和相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顯然是不合適的。采用分級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求知需要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對于不同的學生,出于興趣的差異、專業(yè)的差別和對未來規(guī)劃的不同,他們對信息技術不同方面感興趣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例如,會計專業(yè)的學生也許只對電算會計和ERP感興趣,但是如果他希望日后從事投資分析,也許還會對SPSS感興趣,如果他對實業(yè)投資有興趣,說不定還希望了解一些GIS的知識。信息技術涵蓋的內容廣泛,一個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分支。而對于每個人來說,其知識需求是千差萬別的。要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差異需求,需要在提供不同專業(yè)的基本課程組合之外,額外提供大量豐富的可選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組合。
2 分級教學
分級教學是將相互之間有一定邏輯聯(lián)系的課程內容按照其內聚程度、難易水平和所需教學時數(shù)等各方面特征劃分為若干等級,將基礎不同的學生置于相應等級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它適用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其關鍵在于分級體系的確定與分級教學的實施。
一般可以將信息技術基礎分為二至四個等級,既可以按照基礎、提高的方式劃分,也可以按照基礎、應用、提高的方式劃分,還可以參照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層次進行相應的級別設置。不同級別之間應該是依賴關系,即高一級別應該建立在低一級別的基礎之上。為了滿足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需要,可以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之上設立可選修級別,新生進校以后首先參加分級考試??荚嚨膬热菘梢愿鶕鶆澐旨墑e的不同內容設定。根據學生相應的考試成績決定相應的級別。
分級教學的實施主要包括分級授課與分級實驗。學生的級別設定以后,可以選擇免修比該級別低的課程,直接參與相應級別的學習。分級教學不是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而是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教學途徑,使學生更好地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因此,也必須設置相應的免修、必修和重修政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
3 分類組合教學
分類組合教學是將邏輯上聯(lián)系不太緊密的一些教學內容,按照一定方式組合在一起,滿足不同學生學習要求的一種教學形式。它適用于與財經類各專業(yè)方向相關的信息技術教學。
與財經類各專業(yè)相關的信息技術有很多,大多數(shù)信息技術都可以應用到經濟領域。目前給財經類學生開設的與其專業(yè)方向相關的信息技術課程,例如管理信息系統(tǒng)、電算會計、電子商務、現(xiàn)代物流、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它們相互之間依賴性不是很大,可以平行開設。這些課程可以各自作為獨立的課程開設,供學生選擇,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將若干個單元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課程。這些平行的內容不論是以獨立的課程形式出現(xiàn),還是以課程內單元的形式出現(xiàn),都應該根據不同的財經專業(yè)方向有所區(qū)分。對于某一個特定的專業(yè)來說,其中的某些部分是必修的,該專業(yè)學生必須學習并且達到教學要求,而其余的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對未來的規(guī)劃自由選擇,組合學習。
對于平行開設的課程,學生在自主選擇和學習的時候,不存在組織協(xié)調的問題。但是對于組合開設的若干單元,必須協(xié)調好相互的授課和實習時間,以便學生自由選修。同時,還必須協(xié)調好考試或考查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正確的學習評價。
顯然,組織分級教學與分類組合教學充分重視每一個個體的需求,是“以人為本”思想在信息技術素質教育中的具體體現(xiàn)。只有充分滿足不同學生實際的信息技術學習需要,才能夠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構建“和諧課堂”。
三 提倡雙語教學
1 英語在財經專業(yè)和信息技術中的重要性
財經類專業(yè)應該大力提倡使用雙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來講授信息技術,其原因與該專業(yè)的特點和信息技術本身有密切的關系。
信息技術最早產生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受英語影響的程度最深。目前,幾乎所有重要的信息技術資料最先都是用英語寫成,然后才有可能翻譯成別的語言。大多數(shù)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系統(tǒng),最先發(fā)布的語言版本多半為英文版。在信息技術領域舉足輕重的雜志,幾乎全部是英文的。重要的信息技術國際會議,不論在哪一個國家召開,不論該國的官方語言是什么,會議所使用的正式語言多為英語。重要的國際信息技術協(xié)會或者組織,所使用的語言也是英語。即使在法國、德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里,即使很注重推廣本國的語言文化,在信息技術領域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和國際交流也大量使用英語。
從財經類專業(yè)的特點來看,這些專業(yè)都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自從我國改革開放的國策制定以來,特別是成功加入WTO以來,我國越來越融入全球的經濟環(huán)境。越來越開放的市場環(huán)境,越來越國際化的經營視野,必然要求使用國際化的交流手段——英語作為工作語言。特別是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必須掌握的工具。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教育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yè)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yè),更要先行一步,積極開展雙語教學。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yè),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p>
在財經類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雙語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直接、更快捷地獲取最新的資料,而且方便他們進行國際交流,更為以后本專業(yè)的國際化活動打好堅實的基礎。
2 雙語教學的界定和種類
雙語教學是指除母語之外使用另外一種語言進行非語言類的教學活動[1]。進行外語教學時,一定會使用到該種外語,但這不屬于雙語教學的范疇。所以,經濟英語、外貿德語、計算機專業(yè)外語等課程在授課時雖然使用了非母語的其他語言,但不能算做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的教學內容應該是非語言類的專業(yè)知識[2]。目前信息技術雙語教學中所使用的外語大多為英語。按照教學過程中所使用英語的程度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A.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課件、考試、授課語言使用漢語;
B.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課件使用英語制作,考試和授課語言以漢語為主;
C.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課件使用英語制作,考試使用英語卷面(可以允許學生使用漢語答題),授課語言以漢語為主;
D. 教材使用英文原版或影印版,課件使用英語制作,考試使用英語卷面(要求學生使用英語答題),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漢語為輔。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雙語教學,語言只是橋梁與手段,絕非目的。真正的目的應該是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更容易地得到信息技術的知識,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技術的能力。
3 雙語教學的教材和參考資料
目前,國內很多家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大量影印版的國外信息技術教材。相當多的這類教材都挑選得很不錯,而且從時間上來看,出版跟進的速度很快,基本上可以滿足高校教學的需要。
互聯(lián)網上也有相當多的資源可供學生學習使用,很多資源比書籍更新更快。在從事信息技術的雙語教學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在網上搜索所需要的內容。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 重視師資建設
1 嚴格審核教師能力,保障教學質量
財經類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較寬的知識面、復合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外語功底。具體來說,除了必須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具有較好的語言能力,善于與學生溝通,能夠自如掌握課堂等教學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能力。應該精通信息技術,并掌握最新的專業(yè)知識;熟諳一門以上的外語,特別是英語;深入了解與所授課程相關的財經專業(yè)知識,如果能夠具備相應的從業(yè)經驗則更為理想。
信息技術不僅博大精深,而且發(fā)展極其迅速。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能夠持續(xù)學習,就馬上會落伍,其結果就是貽害學生。有的教師到現(xiàn)在還在課堂上給學生滿堂灌輸DOS命令,這樣不僅不能教給學生更新、更實用的知識,而且會浪費學生的寶貴學習時間,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直接、快速、盡早地掌握最新信息技術的前提條件是較好的外語能力。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老師的要求。特別是進行雙語教學的老師,如果自己的外語都不過關,對學生將是極大的傷害。試想如果滿堂都是錯誤的發(fā)音、錯誤的詞句、詞不達意的表述,學生怎么能夠集中精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所以,對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師應該嚴格考查,嚴防濫竽充數(shù)??梢栽O立雙語教學教師的資格審查制度,制定嚴格、客觀的資格條件,比如PETS-5考試合格以上并且口語達到5分,或者IELTS總分7分以上且口語7分以上。只有嚴格地審查教師資格,才能夠保障教學質量,實實在在地對學生負責。
財經類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財經知識,才能夠順利講授與財經相關的信息技術課程,試想如果連期權和期指都分不清楚,怎么能夠帶領學生設計外匯交易平臺;如果連借方和貸方都沒有概念,如何幫助學生進行會計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設計。所以,財經類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有跨專業(yè)的知識結構,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2 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教師整體水平
財經類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除了大力引進符合條件的人才外,還應該著眼于現(xiàn)有的教師資源,努力提升教師整體水平。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知識陳舊化很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知識更新是每一個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要任務。給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能夠迅速接觸到前沿科技,并鼓勵他們不斷地學習,培養(yǎng)終生學習的習慣,則是教學管理部門的重要責任。
擴大國際化視野,廣泛參與國際交流,提升外語水平,提高使用外語直接獲取最新知識的能力,則是信息技術教師的另一重要任務。學校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這些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加入國際學術組織,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從時間、財力和工作安排上給與相應的便利。
此外,還應該鼓勵財經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師學習和鉆研相關的財經知識,構造多元知識結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讓相關教師參與有關的實務,便于他們在實務運作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相關的專業(yè),并且能夠將信息技術與相關財經專業(yè)有機地融合,不僅利于日后的教學,而且為交叉學科的科研創(chuàng)造條件。
五、結語
財經類專業(yè)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管理者、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要考慮到教學方法、教材、過程控制、效果評價等各方面因素。這顯然不可以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調整、努力,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和諧教學環(huán)境[3],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
參考文獻:
[1] 申蔚.引入雙語教學,改進計算機基礎課程[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1):93-96.
[2] 李潤輝.關于計算機課程雙語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8(2),2006,(4):87-88.
[3] 盛明蘭.建構主義理論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6,(1):88-89.
作者簡介:
葉煥倬,男,1968年8月生,博士,系統(tǒng)分析員,高級程序員,國際商務師,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博士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科研教授
聯(lián)系方式:
E-mail: Huanzhuo@hotmail.com, Huanzhuo@public.wh.hb.cn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qū)漢西北路漢西一村39號702室(郵政編碼:4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