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是毛澤東一生中所寫的最后一首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詩,它紀實言理,氣勢豪壯,是一曲抒發(fā)今勝于昔的人間正道之歌,是“一首雄渾沉著的新史詩”(郭沫若語)。它使我們充分感受到毛澤東作為政治家深邃的哲學思想和作為詩人獨特的風騷文采。關(guān)于這首詩的發(fā)表過程,說來還蠻有趣的呢。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lǐng)南京,宣告了統(tǒng)治中國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quán)的終結(jié)。當時住在北平香山雙清別墅(現(xiàn)在香山公園內(nèi))的毛澤東得知這一喜訊,興奮異常,詩興盎然。他當即潑墨揮毫,在宣紙信箋上一氣呵成“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關(guān)于這一特定的歷史時刻,攝影家徐肖冰回憶說,接到陳毅進駐“總統(tǒng)府”的電話,一宿未睡的毛澤東興奮得仍無睡意,在院子里踱著步,嘴里喃喃吟誦著他即興創(chuàng)作的《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這時秘書興沖沖地走來,遞給他一張?zhí)柾?,說南京解放的捷報出來了?!爸飨舆^報紙,坐到椅子上,從頭到尾認真閱讀起來,報紙上‘南京解放’的大字標題赫然顯目。我正好在場,為了不驚動主席,悄聲連續(xù)地拍了三四張主席審視、閱讀‘南京解放’的報道,留下了這歷史的瞬間?!毙煨けf的就是4月24日他為毛澤東拍的一幅很有名的照片。照片上的毛澤東身著筆挺的中山裝,腳穿一雙布鞋,雙腿并直,坐在雙清別墅六角涼亭的木椅上,左手拿著一份印有特大字號“南京解放”的《人民日報》號外。這就是毛澤東創(chuàng)作這首七律的歷史背景。
毛澤東寫完后,覺得不太滿意,就隨手把詩稿扔進身邊的紙簍里。秘書田家英是個有心人,他小心翼翼地把這快要攥成團兒的詩稿重新攤平,如珍寶一樣地保存起來了,還高興地對夫人董邊說:“這是紙簍里撿來的‘國寶’。”
1957年1月,《詩刊》創(chuàng)刊,主編臧克家代表編輯部寫信給毛澤東,希望能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他的詩詞。毛澤東把經(jīng)過他親自審訂的《舊體詩詞十八首》寄給了《詩刊》。隨后毛澤東又在《詩刊》、《人民文學》上發(fā)表了若干詩詞,均無這首《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看來毛澤東并沒有留底稿,似乎忘了它的存在。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欲為毛澤東的詩詞結(jié)集。在編輯《毛主席詩詞》這本集子時,田家英拿出14年前從紙簍里撿來的詩稿交給毛澤東核實。毛澤東自己都不記得寫過這首詩了,他讀后如舊友重逢一般,哈哈大笑道:“哦,我還寫過這么一首詩?寫得還可以,收進去吧?!边@在他12月5日給田家英的信中也有說明,信中說:“‘鐘山風雨’一詩似可加入詩詞集,請你在會上談一下,酌定?!绷頁?jù)中央檔案館的張景堂證實,檔案館保存的毛澤東詩詞手稿多有重件,惟獨這首七律只有田家英保存的這一件??磥砻珴蓶|的確“忘了還有這一首”。
這本《毛主席詩詞》的“出版說明”上說:“本書收入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以前發(fā)表過的二十七首,這次出版時經(jīng)作者作了校訂,另外十首是沒有發(fā)表過的?!边@沒有發(fā)表過的10首詩詞中的第一首就是《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隨即《人民日報》(1964年1月4日)、《紅旗》(1964年第1期)、《人民文學》(1964年第1期)競相轉(zhuǎn)載,總題為《詩詞十首》。
這樣,這首早就面世、本該早就和讀者見面的史詩由于田家英的有心收藏和悉心保存才得以走向廣大讀者,成為廣為流傳的毛詩名篇之一。
(責編 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