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來世界可以如此不同,尼采眼中的世界是充滿狂妄幻想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幻中,這種變幻沒有任何軌跡或規(guī)律,像飄浮的云一般自由而朦朧,卻散發(fā)著獨有的氣息。
一口氣讀完《瞧,這個人》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一頭霧水,究竟是他太非凡了還是我太木訥了?我不能完全接受他的見解,卻又無法不佩服他天才的智慧,佩服與他人完全不同的思維方法。上帝如何創(chuàng)造出—個這樣奇特的人呢?
無論怎樣,至少我透過這另一扇窗觀望這廣闊而無限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七彩的,而尼采則是那個陰郁地思考著粉刷世界的畫匠。他描繪出的世界并不完整,畢竟藝術(shù)家的個性難以預料,也無法指責。這種不完美,讓我們?nèi)谌脒@些永恒的疑問,我們無法改變,卻愿意在幻想中體會創(chuàng)造世界的快樂。
應該感謝他吧!他讓我了解作為一個哲學家的疑惑,即使是位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也能深入每個人的心底,并且永恒。
二
阿爾謝尼耶夫,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響亮的名字,他揭示了人間的辛酸、快樂、憂愁與憤怒。
他寫了一部自傳《阿爾謝尼耶夫的—生》,他的回憶充滿了詩意,我真佩服他,竟能把平淡的東西寫得那么美好,把平凡的事物寫得那么驚人。我想起了一句話:詩人是什么?—個不幸的人,他把極度深刻的痛苦隱藏在心里,他雙唇的構(gòu)成竟然使經(jīng)過它的嘆息聽起來像美妙的音樂……我始終認為,—個作家所享受到的精神上的富足是無以復加的。
作家是思想者,是哲學家,他們有自己的觀念,有自己的認識,他們能點石成金,讓人們著迷,漸漸進入他心靈中的漩渦,越陷越深,最后完全沉浸在詩的氣氛中。
詩人是有個性的,而目必須得有著正直善良的靈魂。純樸、正直、激情,有什么比這更可貴的呢?
讓自己快樂!讓大家快樂!作家,這是—個神圣的稱呼。
伊萬·蒲寧,—個動聽的名字。
三
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縱使聯(lián)想過無數(shù)次人間凈土,都無法讓我感受到徹底的純凈,—種來自于心靈的純凈。
《邊城》是一本不可思議的書,書中的情節(jié)處處滲透著純樸的氣息。每—個淺淺的微笑都脫離了一切紛擾,每個人的心靈都像牧場一樣遼闊,纖塵不染,完全是塵世中的世外桃源。
我最初是從爸爸口中知道沈從文的,我問爸爸喜歡哪些作家,他說起了沈從文。那時還不知道他是誰,只是深深地記住了這個名字。后來讀到了他的作品,很喜歡那些簡潔文字里間隙所透露出的鄉(xiāng)土氣息。很清爽的味道,像鄉(xiāng)間小路邊的淡紫色的小花,沒有名字,傾吐著自然的氣息。
《邊城》是脫俗的,與其它小說不同。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紛擾中的寧靜,更顯得寂靜。 它的一些細節(jié)很打動人,這些細節(jié)是真實的,又與眾不同。作者的心是細膩的,能捕捉住玫瑰的馨香和海浪輕泛的波光,那種微妙幽玄,人人都渴望,只是很少人能真正擁有。
心中的顫動是如此細微,一種幸福的顫抖,像春雨中的小草,被下落的雨輕輕敲擊著,無聲地蔓延。
雖沒有深深的震撼,但這一種細微的幸福感會悄悄地潛伏在心里某個角落。我曾經(jīng)想過,以為在大草原上放羊?qū)且患苊篮苊赖氖?,現(xiàn)在看來,做一個渡船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心靈的安慰。
縱使《邊城》終歸是個哀婉不已的悲劇,但從中我更多地讀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
一直認為悲劇比喜劇意味深長,悲劇可以觸動很深層的感情,而喜劇總是稍縱即逝,悲劇雖然伴有無奈和遺憾,然而悲劇貼近真實。更多時候,悲劇是生活剪接的片斷,至少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的寫照。
這個故事是以和緩的語調(diào)娓娓道來的,沒有悲痛欲絕的凄慘,卻一直懸著一顆惆悵的心,飄搖著,像風中的蘆葦,孤寂地望著看不到的彼岸。
沒有結(jié)局也許就是最美麗的結(jié)局,像《飄》那樣嘎然而止的結(jié)局,像《紅樓夢》那洋似是而非的結(jié)局,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聯(lián)想?!哆叧恰返慕Y(jié)局是個沒有盡頭的省略號,我感覺它至今還沒有結(jié)束。至少,還有一顆心,滿懷期待,靜靜守望沒有邊際的未來。
四
讀奧帕爾的日記,像是在啟封一個巨大的禮物。
有美麗的封面,純美的插圖,不過最重要的,是書中靈動的文字。
純真是孩子的天性,但我已經(jīng)不記得腦海里曾停留過怎樣的想法,小奧帕爾將我們引上鄉(xiāng)間小道。一樣的世界,但在不同的人眼中,會有不—樣的清韻。她的目光異常溫暖,她總是虔誠地細細勾畫出森林中那些鮮活的生靈;她的心異常敏感,并以神性的思想和情感去覺察那些動植物喜怒哀樂的微妙情感。她像—位小天使,平凡的事物被賜予不平凡的光輝,幽幽地照入我悄然的心靈。
她相信上帝,給小天使寫信,傾訴渴望與熱忱;她對自然充滿愛,愛每一叢細嫩的草葉,愛每一滴清涼的露珠,愛每一只迷路的毛毛蟲和每一朵飽含憂傷的花……她的愛讓動物們成為了她忠心的朋友。然而她的母親,告誡她不要胡思亂想,每天打罵她。她的老師,疑惑地看她,她得不到人們的信任。只有動物們理解她,讓她的生活充滿色彩。
她的生活是悲慘的,無數(shù)的打罵沒有讓她感到痛苦,她只是輕輕地司自己:“我到底哪兒做錯了?”她沒有哀嘆,更沒有哭泣,她只知道她愛這個世界,愛那廣褒的大自然和奇異的生靈。
我第一次強烈地希望,人們要有一個自由的童年。我希望,她能永遠生活在森林中,讓時光永遠停滯在充滿愛的時刻。
然而,時光的馬車跑遠了。
她擁有悲劇性的童年,她沒有精神的依托,也得不到愛。母親對她的虐待,像暗處的一顆種子,慢慢地發(fā)芽,她倍受精神的折磨,沒有人去理解她。她幻想中的天使爸爸和天使媽媽早已離她遠去。
上帝與她同在。我希望她在天堂中能有一座花園,有她童年的伙伴和冷杉樹,有那匹灰色的馬莎士比亞,有粉嘟嘟的小豬彼得和數(shù)不清的藍色小花,有一位真正理解她的小姑娘,與她一同聆聽自然的聲音,在幻想中認知這個世界,并將答案告訴更多善良的人們。
五
從出生起,我就依賴我的父母,我把我的父母視為真理的化身,至今我都認為,他們是我生命中最偉大的人,無論何時。
還有一些人,也能讓我真正地信賴,不過他們離我似乎太遙遠了,像天外漏進的星光。
我喜歡顧城。還是我很小的時候,爸爸翻出他中學時代自制的筆記本,上面摘抄了許多他喜歡的詩歌,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的,就是顧城的詩《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這首詩也許并不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但我必須承認,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一種說不出的感受。我并不知道什么是詩,只知道我喜歡它的澄澈。
后來,因為那首詩,我讀了他的更多詩作,但是我最喜歡的依然是《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讀他的散文,我認為,那種生活和那種境界只屬于他,而不會屬于其他任何一個人,因為他的心最純。
他是追求完美的,從他的不幸中我可以了解。
他追求美,追求真,他擁有最純真的渴望,在世界的謊言中他逃走了。
我長長地嘆息。
今后,這個世界上也許不會再出現(xiàn)這樣的人了吧,那樣徹底的真誠和對自然的愛,但曾經(jīng)有過,這個人是梵·高。
快上初中時,我讀完了歐文·斯通著的梵高傳記《渴望生活》,也得到了深切的震憾。在夜里,我好多次流淚,為他毫無保留的善良而顫抖。
我相信他的生活充滿了愛,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他并不快樂。渾濁的現(xiàn)實,一次次打破了他閃著清輝的希望。他的夢很美,因為善良和淳樸讓我的心悄然變涼,現(xiàn)實對他的答復是那樣殘酷。
他的人格要比他的畫作更珍貴。假如沒有《向日葵》、《藍色鳶尾花》等畫作,我也依然會被他征服。他的心比夏夜里的清流更清,飽含了對人類的愛和同情。
但是他的生命旅程也是一出悲劇,他的消逝是默默的,像一株悄然凋零在路邊的野花。
他的追求是自然,是藝術(shù)。在很多時候,他的需要更為現(xiàn)實,但是他的心早就交付給了美好的自然和藝術(shù)。我相信他是完美的,無論他的生活有過怎樣的瑕疵。我輕輕地捧著自己的心愿,感到慚愧。
這些美好不會消逝。
我還喜歡王爾德,但他與顧城,梵·高是不同的,我只是隱約知道,他的生活不像我從他的童話中體悟到的那般完美。但我堅信,沒有高尚的靈魂,無法創(chuàng)造出那樣的至純至真,無法打動心靈。他的作品讓我很早就認識到了美。
那時我還不大識字,我讓爸爸給我讀《快樂王子》,爸爸讀了好多遍,每次我都哭了,爸爸的眼睛也是紅的。那時,我就希望能夠認識所有的字,每天睡前,讀一遍《快樂王子》,帶著那些純真的心愿,在夢中實現(xiàn)。
我希望能在現(xiàn)實中,遇見一個真正善良的人,每天都打動我,都能讓我得到一次徹底的洗禮。
我想,舒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像天使一樣的心。
她的心靈比她的名字更美,她也許是另一種美在現(xiàn)實中的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