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聯(lián)名質疑于丹事件
春節(jié)后網上有數名博士聯(lián)名發(fā)帖反對于丹講述《論語》、《莊子》的方式,并呼吁《百家講壇》欄目讓她“下課”。
反對于丹觀點
天涯社區(qū)發(fā)帖,名為《我們?yōu)槭裁匆獙⒎磳τ诘ぶ鬟M行到底》。發(fā)帖人也就是此次聯(lián)手簽名活動的發(fā)起人中山大學研究古詩詞和古文獻的博士徐晉如。
文章對目前很多重新解讀經典的作品表示了質疑,稱他們“把人文理論庸俗化和媚俗化”了。稱發(fā)帖的本意是要“堅守著文化的尊嚴”,稱像于丹這樣一個“影視學博士”,僅僅靠耍嘴皮子就可以獲得社會榮譽,他們難以接受。文章最后還呼吁“《百家講壇》應立即讓于丹下課,并向全國人民公開道歉”。后面簽名的發(fā)起人還包括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暨南大學等大學的6名博士、一名碩士生、一名學士。
博士簽名帖發(fā)出后,在網上引起了很大反響,點擊量一路飆升,支持者和反對者針鋒相對。部分網友對于丹的“心得”式講法,稱“她用論語的一點概念炒作出了一大桌只有色香而味同嚼蠟的大餐”。
反對博士觀點
更多的人對博士們的這種行為表示反對。“于丹只不過講解了一下自己對論語的理解。至于簽名的那些博士,無非是一群跳梁小丑而已。于丹的心得至少是自己的,你們的心得恐怕是抄襲的吧?!本W友“月色弄舞影”則指出這不過是“文人相輕”的酸葡萄心理而已。“儒學著作本來歷朝歷代的很多人就有不同的理解,更何況于丹寫的是心得,從來沒站在講解的立場。我們自己不是一直希望百家爭鳴嗎,為什么這時就不允許爭鳴了?”
于丹回應
于丹表示:“現(xiàn)在中國文化需要上課的人,比需要下課的人多。” “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為中國文化做事,歡迎他們也做?!?/p>
熱熱鬧鬧的網上“曬工資”
“男人的錢包、女人的年齡”被人視為現(xiàn)代職場中的兩大秘密,不過在網絡上,很多人正熱衷于把自己的詳細收入甚至日常開支都展示出來,網民們給它起了個生動的名字“曬工資”。
在百度上用“工資條”進行搜索,能查到將近122萬個結果,其中不乏“跨國企業(yè)董事長女秘書的工資條”、“國家某部委公務員的月收入”、“姚明的工資條”等噱頭十足的標題。
人力資源培訓師研究了論壇上發(fā)帖最多的工資條類型,發(fā)現(xiàn)公務員、銀行人員、外貿職員、證券分析人員、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等五類職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工資條點擊率最高。還有幾家企業(yè)的人力資源主管,到論壇了解工資條的行情,并積極參與討論。
最有名的“曬工資”者要數北京大學副教授阿憶。阿憶稱月收入總計4786元,不夠日常開銷。不過,大多“曬工資”的人都隱瞞了名字。
在網上“曬工資”的人分成三種類型:“炫耀型”,發(fā)帖人大多得意洋洋地擺出令人羨慕的工資條;“抱怨型”,發(fā)帖人列出微薄的工資單;還有“探聽型”,發(fā)帖人想了解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便跳槽時參考。
“工資收入也屬于公司機密的一部分,如果有意透露給外人,就相當于泄露商業(yè)機密?!睋嘎?,部分企業(yè)人事部甚至張貼了“互相討論工資,每人次罰款180元”的公告。
由于每個人的收入不相同,很多網民在看到了網上的“工資條”后,往往會產生一些優(yōu)越感或者不平衡,在眾多“工資條”中,筆者發(fā)現(xiàn),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相同職業(yè)的工資有著明顯的差別,而很多網民只看到別人的工資條比自己的多,卻并沒有考慮各個城市的消費差異。
(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