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到過南京夫子廟旅游的人對秦淮小吃,必予品嘗,經(jīng)濟(jì)實惠,物美價廉,一旦入口,許久難忘。
夫子廟有家永和園酒樓,既經(jīng)營小吃又可擺設(shè)宴席,是個老字號酒家。
其中“開洋干絲”,我是久吃不厭,且鮮嫩爽口,余味無窮。一塊小小方塊豆干,二寸半見方,厚不到1寸,能切成36~42片,薄如紙,細(xì)如絲??梢灾?,可以燙,還可以泡。不要小看這道“小吃”,并不是每一家店都拿手的。
光是刀工,你們有幾家能把豆干切成36~42片,厚了,便乏味了。制作之精細(xì),工藝之考究,怕是必有廚師的特殊刀工本領(lǐng)。
這種干絲是用雞湯煮之,蝦米也是上乘,俗稱“湖米”。起鮮、調(diào)和干絲,上頭再切上姜絲,略澆麻油,香氣誘人,一拌勻即可入口,食客們吃后,無不贊不絕口,謂之“金陵一絕”。
其實,還有一道小點心,也是永和園一絕。也許有人說,“燒餅”唄,處處可見,到處可買。蟹殼黃燒餅卻是不一樣了,這種燒餅可制成糖油的或蔥油的,俗稱一甜一咸。烤工考究,恰到好處,燒餅身子呈蟹殼狀,人稱“蟹殼黃”。
面粉要上等精白的優(yōu)料,加適度的水揉和,還要發(fā)酵,發(fā)酵時加入一些堿,要適當(dāng)。酥油滲和其中,每一只面團(tuán)搟成燒餅狀之前必放餡子,如蔥油或糖油,制成燒餅形狀后撒上芝麻,一定要均勻,烤工更為重要,入爐貼時必要牢實而平正,火力適度,火候掌握得當(dāng),一旦見黃,即可出爐。加上余熱,入盤內(nèi)還是熱氣騰騰,一旦上桌,挾之入口,又香又酥又脆,可口至極。老實講,盡管它比一般市面上燒餅貴點,南京人到了夫子廟去,必買幾只蟹殼黃回去。
傳說清朝時,乾隆皇帝下江南,在黃橋吃過“黃橋燒餅”,就夸贊不絕,還賞賜店主20兩銀子,一時“黃橋燒餅”出了名。新四軍抗日時,黃橋鎮(zhèn)人民的土特產(chǎn)“黃橋燒餅”慰勞新四軍將士,從此“黃橋燒餅”名氣更大了。南京永和園酒樓的蟹殼黃燒餅取其長,多年實踐,創(chuàng)造了“蟹殼黃燒餅”,與“黃橋燒餅”還有這么一段淵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