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與老母親一同看電視,當(dāng)《動物世界》中播到獵狗媽媽回哺給小獵狗的場景時,老母親又絮絮叨叨地給我講起了小時候她常給我們講的一個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我們老家浙江的一個小山村里住著一戶村民,男人早逝,寡母含辛茹苦將唯一的兒子養(yǎng)大,并幫他娶了媳婦。但這個不孝子有一個惡習(xí),常常會為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對母親非打即罵。在田里干活母親飯送晚了些要打罵,在家里母親飯燒硬了些也要打罵,而善良的母親卻總是逆來順受。
一天兒子在田里干活休息時,抬頭看到田邊樹上的一只小鳥張著小嘴嗷嗷待哺,老鳥將自己從外面覓食回來的食物一點點喂到小鳥的嘴中,并不時地四處張望,生怕別人來驚擾它的小寶貝。看到此情此景,兒子猛然良心發(fā)現(xiàn),想到自己父親早逝,母親正像這只老鳥一樣無微不至的將自己照料長大,母親不舍得吃和穿,樣樣先滿足自己的需求。世上只有母親能為兒女如此無私奉獻(xiàn),而自己卻對母親如此不孝,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真是禽獸不如,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母親。
中午母親來給兒子送午飯。望著母親遠(yuǎn)遠(yuǎn)走來,兒子起身急急向她迎上去,想幫著接?xùn)|西以便讓母親休息一下。而母親看到兒子急匆匆向自己跑來,以為飯送晚了,兒子趕過來要打自己。想想這么多年來常受兒子的打罵,今天不知又要受多大的苦了,旁邊正好有個池塘,母親想也沒想就往里一跳。等兒子趕到,池塘中的母親已經(jīng)不見了身影。兒子雖馬上脫去衣服往池塘里跳去,可是摸遍整個池塘底,都沒見母親的尸身,最后只摸上來一塊朽木。望著這塊朽木,悔恨無比的兒子怎么也想不通,剛想對母親大人盡一點孝心,母親就跳了池塘且尸身無處可尋,以后再也不能孝敬恩重如山的母親大人了,想到此痛心疾首,忽然想到可能是上天對自己的懲罰,這塊朽木一定是母親的化身,自己再也不能對不起母親了,一定要好好的服侍她老人家。于是兒子將朽木擦拭干凈,放在了家中最顯眼的地方,早晚祭拜。并對自己的子女立下規(guī)矩,這塊朽木就是老祖宗,今后要好好供奉她。日后便形成在木板上寫上已故人名字來進行祭拜的紀(jì)念方式,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木板稱為牌榆頭,傳說現(xiàn)在的牌位由此而來。
每每聽老母親講這個故事,我總是靜靜地聽完,雖然她已講了無數(shù)遍,但每次聽來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感慨,而且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一次比一次強烈。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沒媽的孩子是根草。沒有母親含辛茹苦的養(yǎng)育哪有我們的今天!我們是在母親的精心哺育下茁壯成長的,如今母親老了應(yīng)該輪到我們子女來回報孝敬她老人家了。母親只有一個,不好好地孝敬侍奉她,待到了像故事中的兒子只能抱著一塊朽木再后悔就來不及了。所以?;丶铱纯矗呐聨蛬寢屗⑺⒖曜酉聪赐?,幫著老人捶捶后背揉揉腳。老人不圖子女為她做多大貢獻(xiàn),只求能有個安樂的晚年。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要將這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下去,為天下的老母親祈求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