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丘陵上的佛塔”,俗稱“千佛塔”,又稱“印度尼西亞的金字塔”。
公元8世紀:一個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羅形式出現的大型大乘佛教佛塔,由夏連特王朝在爪哇中部建造。塔底呈正方形,周長約120米,總面積將近1.5公頃,中央圓頂距塔底35米。
公元10世紀:婆羅浮屠在火山和地震的夾擊之下,消失在灌木叢中。
1814年:當時的英國駐爪哇總督托馬斯·斯坦福德·拉弗爾斯爵士重新發(fā)現了該塔。
1885年:發(fā)現了“隱基腳”——原始塔底,并發(fā)現了為防止建筑物倒塌而修建的擋土墻后面的淺浮雕。
1907年~1911年:西奧多·范·埃爾普進行了第一次修復工作。他拆除并重建了三個圓臺和(穴卒)堵波。
1955年:印度尼西亞請教科文組織就防止遺址倒塌的問題給予幫助。
1972年: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fā)出拯救婆羅浮屠的呼吁。
1975年~1982年:修復工作進行。
1983年2月23日:舉行竣工典禮。費用總計2000萬美元,其中2/3由印度尼西亞政府支付,700萬美元由教科文組織的國際運動籌措,參加這一運動的國家有27個。
1991年:婆羅浮屠塔被列入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在昔日稱為爪哇花園的古杜平原,用藍灰色多孔火山巖建造的這座圣殿——婆羅浮屠聳立在平坦的山頂上。這是一個巨大的階梯式錐形建筑,頂端是一個很大的鐘形(穴卒)堵波。從遠處眺望,可以看到整個建筑物都圍繞著這個(穴卒)堵波。
稍近一些,你可以發(fā)現塔底四周有一堵巨大的防護墻,也許是在建造佛塔時用來支撐佛塔的。防護墻掩蓋了真正的基石或者說是隱基腳,隱基腳上飾有160幅浮雕。這些浮雕發(fā)現于19世紀末,其后不久就被考古學家拍攝了下來。
這些“看不見的”浮雕描述了人類無法擺脫的欲界。一些人認為,這些浮雕是出于宗教動機,有意隱藏起來不讓香客看到的。我不同意這種看法。一方面。隱基腳上還有未完成的浮雕,這表明,由于某種意料不到的事件,工程突然停止了;另一方面,這樣一個錯誤發(fā)生在一座經過如此周密安排的佛塔上似乎是不可思議的。曼茶羅的這一部分代表著“終極真理”:四周中部都有階梯,拾級而上,可到達佛塔的頂部。
圣殿的主要結構由這個塔底和建在塔底上的五層方臺組成。上部結構由三個圓臺組成。這就是佛塔的基本形狀:方臺,代表大地;圓臺,代表天空。它們合起來組成了數字9,而9是佛教的至高數字。
第二層平臺開始有走廊。走廊必須順時針參觀,這是為了尊重宗教儀式上的繞行。走廊的墻上有1300幅淺浮雕,全長2500米,這是色界。在這一階段,人雖已摒棄了各種欲望,但仍然有名有形。這部巨大的石書記載了佛陀的一生,就像經文中敘述的那樣。走廊四周的欄桿外每一個凹角都有一個石佛陀,盤腿坐在一外蓮花座上,總共有432個。
然后,我們來到佛塔上部的底部。一直被欄桿阻擋的視野在這里突然開闊了,因此,當人們進入無色界時,就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在婆羅浮屠,從大地到天空,從有形到無形,這種過渡是一種平和的過渡。它沒有嚴格保持方形:每個方臺的邊緣都向外突出,打破了生硬的直角形狀,這樣也許試圖用建筑風格來打破香客繞行時所產生的單調感覺。從航拍照片來看,頭兩個平臺并不完全是圓形,略加變形之后看起來更像方形!只有頂端的平臺是一個真正的圓形。
婆羅浮屠的三界標志著(穴卒)堵波盤旋上升、指引香客走向終極真理的各個階段。中央的這個(穴卒)堵波不像其他(穴卒)堵波那樣在墻壁上鑿有小孔,上面什么都沒有:頂端虛空一無所有。佛陀本身是隱藏著的。他似隱似現,似有似無。72個小(穴卒)堵波,墻上鑿有小孔,矗立在三個平臺上,每個(穴卒)堵波上都有一個佛像。佛像的臉只能透過石孔隱約可見。石孔形態(tài)各異,而且越接近中央的(穴卒)堵波,石孔就越少,這象征著佛陀越來越無形了。所有佛陀都擺著同樣的手勢,這種手勢表示法輪永遠轉動。
當我們到達頂部時,突然也感受到了大乘佛教的宇宙觀。在這里,太極現出它的本來面目,佛光產生了!是的,婆羅浮屠日夜閃爍著色彩千變萬化的佛光,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無比的燈塔,光芒四射。這座圣殿的504個佛像,面對著羅盤儀上的四個方向,以仁慈而明亮的眼光擁抱世界。不僅是這些(穴卒)堵波,而且還有護墻上的凹角、小塔,這座大建筑物的最細微部分,無不面向天空,似乎想抓住過往飛云的氣息。
按照這種解釋,婆羅浮屠是“偉大的光之佛陀”的安樂鄉(xiāng)。偉大的光之佛陀存在于無數個精雕細刻的小佛陀之中,塵埃本身變成了光。正如大乘佛教教義所說,一人存在于眾人之中,眾人本身又是一人的體現。在大乘教佛經中,光明并不是黑暗的敵人:超越有與無之間對立的正是本來虛空的光。
我們現在來看看曼荼羅,這個佛陀宇宙的深奧形象。曼荼羅是由婆羅浮屠所形成的,不論是在繪畫中還是在雕刻中,它們都像日本京都東寺里的佛像一樣,始終是根據一個中心點來定位的。婆羅浮屠注視著羅盤儀的四個方位,而它的中心是虛空的,婆羅浮屠是對曼荼羅構想的一個完美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