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魚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其是海魚,營養(yǎng)豐富且味道鮮美,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是,有專家提醒愛吃魚的人們,食魚也有不少隱患。如不多加注意,極有可能因吃魚而惹來疾病。吃魚須防以下幾種危害。
吃魚要新鮮,防組胺危害
鯉魚、金槍魚、秋刀魚、沙丁魚等含有豐富的組氨酸。組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然而,當魚發(fā)生腐敗或不新鮮時,由于細菌的生長繁殖,可使組氨酸脫去羧基變成組胺。當機體攝入組胺超過100毫克時,就會發(fā)生中毒。輕者會出現(xiàn)頭暈、頭痛、面部潮紅、心慌、胸悶等癥狀,重者則出現(xiàn)氣喘、吞咽與呼吸困難、口唇水腫、視物模糊等癥狀。食入腐敗或不新鮮的魚后,通常會在進食后半小時左右出現(xiàn)中毒癥狀,最快的僅需5分鐘,最慢的長達4小時之久。
為此,專家提醒人們一定要吃新鮮的魚。假如發(fā)生了中毒,應給患者一面做催吐、導瀉處理,以減少組胺的吸收,一面可讓患者口服息斯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
有病慎吃魚,防藥物危害
如果正在服用以下藥物,吃魚時更要加倍注意。
1.抗結核桿菌的藥物,如異煙肼等。因為魚肉中豐富的組氨酸可轉化成組胺,少量的組胺可被體內(nèi)的單胺氧化酶清除,不至于產(chǎn)生危害。而異煙肼是一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在消滅結核桿菌的同時,也抑制了單胺氧化酶的轉化和合成,由此導致組胺在體內(nèi)蓄積,引發(fā)組胺中毒反應。研究證明,異煙肼對單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通常在停藥兩個星期后才逐漸消失,所以應在停用異煙肼兩周后才能吃魚肉。
2.可促進組胺釋放的藥物,如可待因、罌粟堿、嗎啡、倍他斯汀、右旋糖酐、多黏菌素等。此類藥物可以促進魚肉尤其是沙丁魚、金槍魚等釋放出大量組胺,引起人體中毒。
3.含有氨基比林的藥物,如去痛片、氨基比林、腦清片等。在服用這類藥物期間如果吃咸魚,易在胃中生成化學致癌物亞硝胺。
吃魚要適量,防金屬危害
魚很容易受到水中鎘、汞、鉛等重金屬污染,此類污染物在水中的濃度或許不是太高,但會通過食物鏈富集在魚類體內(nèi),可達到水中的數(shù)百倍甚至數(shù)千倍。以汞為例,美國有研究證實,許多種魚類中的汞含量都超過了標準。又如鎘,香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海蝦的含鎘量超標3.5倍;其次是東風螺,超標2.5倍。珠海市曾對151份海魚進行檢測,結果表明:鎘含量超標率達4.64%,鉛含量超標率達3.97%,汞含量超標率達0.66%。
由于重金屬通常蓄積在魚類的肝、腎、肺等內(nèi)臟組織,肌肉中含量較低,故最好不吃或少吃魚頭、魚皮、內(nèi)臟。選擇、蠔、比目魚、扇貝等含汞量低相對安全的品種。搭配番茄、西蘭花、香菇等蔬菜吃,有助于排出重金屬。進食要適量,或間隔幾天吃一次。盡量選擇體積較小的魚類食用,因為體積較大的食肉性魚類處在食物鏈較高階段,體內(nèi)儲存的重金屬較多,尤其是鯊魚、鯖魚、鯰魚等,汞含量較高,宜少吃,一周最多吃兩次,過多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