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的地方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特別是清朝把承德作為夏都后,全國各地及宮廷御膳的烹飪技術(shù)相繼流入承德,促進了承德飲食文化的繁榮,加之承德素有“野味之鄉(xiāng)”的美稱,山珍野味的獨到之處與宮廷御膳相結(jié)合,“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兩種烹飪技藝的切磋交融,使承德的飲食魅力無窮。到承德旅游,品嘗獨特的小吃,了解其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你會覺得別有一番風(fēng)味的。
來到承德,不可不嘗改刀肉。改刀肉以豬肉和竹筍為主料,切成絲翻炒,邊炒邊加入雞鴨湯、口蘑湯、醬油、紹興酒、香油等。待肉、筍成金黃色后,澆上汁水,盛入盤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猶如一座金字塔,筍絲柔韌,肉絲筋硬,味道鮮美,爽口而不膩人。
如果你喜愛肉食,不妨再嘗嘗平泉羊湯。平泉羊湯以羊雜配以多種作料制作而成,選料精細,廚藝獨特,味清香而純厚,湯脂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無窮。平泉燒餅則以個大芝麻多,香軟松脆而著稱。羊湯配燒餅,確是一道美味佳肴,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除此之外,還有平泉凍兔肉、青龍童魚、五香鹿肉、炒山雞卷……各種山珍海味撲面而來,一定令你大快朵頤。
承德是我國著名的雜糧產(chǎn)地,蕎麥?zhǔn)浅械聜鹘y(tǒng)的農(nóng)作物,用它制作的面食滑嫩而耐嚼。蕎面小吃以拔御面和碗砣最為著名。
拔御面源于張三營。張三營原名一百家子,據(jù)《承德府志》及《隆化縣志》記載,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蘭圍場狩獵,途經(jīng)一百家子,住在伊遜河?xùn)|龍?zhí)渡侥_下的行宮。當(dāng)天下午,行宮主事周桐向隨駕太監(jiān)呈報御膳安排,特命當(dāng)?shù)負苊鎺熃倚值転榍≈谱魇w麥撥面,并從西山龍泉溝取來上好的龍泉水和面,以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和木耳做鹵。飯菜呈上后,御前太監(jiān)將飯盤銀蓋取下,乾隆一見眼前的撥面潔白無暇,條細如絲,且清香撲鼻,頓開食欲,連吃兩碗并一再稱贊此面“潔白如玉,賽雪欺霜”,還當(dāng)即吟詩一首:“罷圍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答歲華,耐可行宮逢九日,雅宜應(yīng)節(jié)見黃花,朱提分賜一千騎,文綺均頒甘九家,蘇對何妨頻令預(yù),由來澤欲不遺遐?!庇置疤O(jiān)賞賜姜家兄弟白銀二十兩。從此,撥面改名撥御面,一百家子白蕎面名聲大震,姜家兄弟生意也更加興隆。從那以后,皇帝、后妃的食譜中,又增加了撥御面一款。
碗砣,聽其名也會吸引很多人的,確實,碗砣的制作獨具特色:蕎面同豬血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糊狀,晾涼。食用時切成薄薄的小塊,在油鍋中煎透,澆上芝麻醬、蒜泥、陳醋,用竹簽扎著吃,與北京灌腸有幾分相似。
驢打滾是承德的又一種特色面食。它是用黍米做成,黃米面夾餡卷成長卷,吃時滾上豆面,仿佛懶驢打滾,名字由此而來。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回味無窮。
承德的“鮮花玫瑰餅”以玫瑰花為主要原料,是清朝宮廷御膳食品之一。此餅綿軟酥松、香脆適口,有濃郁的玫瑰香味。此外,杏肉蒸餅、蕎麥蒸餃、杏仁茶、蕎面饸饸……同樣讓你垂涎欲滴。
其實,每一座文化名城,都各有其特色,如果街頭巷尾一轉(zhuǎn),便會發(fā)現(xiàn)許多驚喜。我國是飲食王國,許多名揚海外的美食都來自民間。承德避暑山莊附近的美食一條街、武云橋一帶的美食城、桃李街的特色小吃、二仙居的傳統(tǒng)美食……信步走去,每一處你都會流連不已。
吃要吃出風(fēng)味,吃出文化,方不虛此行。細品名食,聆聽故事,了解歷史…… 你會覺得,街頭巷尾的飲食,其韻味也不比風(fēng)景名勝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