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幾乎是韓國飲食每天必備的,無湯不成飯。大醬湯內容比較豐富,蔬菜和大醬一鍋煮,有土豆、蛤蜊、冬瓜等,味道厚實。清湯則簡單些,幾片冬瓜幾絲海帶;還有嫩豆腐湯,豆腐蔬菜加個蛋,內容實惠;而牛肉湯、排骨湯,是比較好的湯了。韓國的農產品比較金貴,于半島而言,海鮮是天然賦予,農產品則需人工養(yǎng)殖,兼之地不廣,自然是盤中餐皆辛苦。前陣子韓國政府要進口大米,擔心米價下跌的韓國農民抗議游行大鬧了一場。在韓國,不似我國坊間,進口的東西賣高價、唱高調,它們是國內的賣高價,胳膊肘清清楚楚的往里拐。牛肉、豬肉這類費心費力的產品,自然是比海鮮貴了。做牛肉湯時是百般呵護的心情,撇去了油,燉得清清白白面若凝脂的樣子,上面一把蔥花,內里幾片牛肉等著你精心追求,加上幾碟小菜和白米飯,就是一餐飯了。
不僅醬湯是一種多元雜陳的燴,好多菜式也偏愛“熱攪”。
有一次韓國友人請吃飯,吃烤肉,除了鐵架上烤的,就是牛肉洋蔥粉條一股腦兒混在大淺鍋里。韓國飲食里是沒有炒菜的概念的。
在大阜島吃海鮮,煤餅烤爐上,同樣架著大淺鍋,活生生的章魚攪著辣醬豆芽洋蔥就上來了,看著人發(fā)憷?!翱赡芪覀兊淖嫦仁怯文撩褡宓年P系,所以吃東西比較粗糙啊。”韓國友人半是自嘲半是驕傲,“不過這樣吃很新鮮的,原汁原味嘛?!闭f話時手里還提著一根沾了黃醬的生胡蘿卜。倒也是,蔬菜肉類渾然一體,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葉酸盡收,也不必先焯后炸再小火燉的,共進共退。
韓國定食中被稱為“神仙爐”的火鍋,當然更名正言順地燴了:肉、魚、蔬菜、蘑菇統(tǒng)統(tǒng)悱惻纏綿,惹得神仙也難罷手。
不燴不成菜。以一個中國胃來品嘗,韓式燴菜是比較符合中國口味的。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韓式煎餅。有綠豆及米粉做成的“綠豆餅”,土豆泥做成的“土豆餅”,韭菜和面做的“韭菜餅”,還有海鮮和蔥的,泡菜肉糜的,有的迷你若小圓鏡子,有的則鋪展如鍋蓋,沾著醬油或醬趁熱吃,也學一句《大長今》里皇帝皇后的贊語——“真是美味可口”。在一些韓式傳統(tǒng)飯店,看到不少人就是一張大煎餅,一瓶“真露”燒酒,加上泡菜,聚會、戀愛、聊天,消磨周末,不亦樂乎。
傳統(tǒng)糕點也是多元組合,糯米里摻了艾蒿汁,裹了黃豆或綠豆粉,夾了栗子、紅豆、核桃等干果,五谷雜糧非要一起露面才叫好。五谷飯、營養(yǎng)飯也是韓國人的日常飲食,家家戶戶備有專事的五谷飯高壓鍋。花生芝麻松子豆子碾細了,就叫五谷茶。小菜米飯上總要灑點芝麻。如此五谷雜糧,也算是一種符合飲食潮流的健康吃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