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吃有餡的食品,由此才衍生出了世界聞名的餃子、包子、餡餅、春卷等不計其數(shù)的美味食品。帶餡食物,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想要調(diào)配出口感鮮美、營養(yǎng)均衡的餡料,卻有好多講究呢。
無論包子還是餃子,常見的餡料只有幾種,肉類主要是豬、牛、羊肉和魚、蝦肉;蔬菜主要是韭菜、大白菜、茴香和胡蘿卜。這些原料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都很高,互相搭配也有益于營養(yǎng)平衡。但在現(xiàn)實中,為了讓餡料吃起來滑軟多汁,人們往往喜歡往餡料里添加大量肉類、油脂等。餡料所用肉類如有七分瘦,脂肪含量通常就會超過40%。即便是脂肪含量較低的魚蝦類制成的餡料,也要添加動物油脂改善口感。這就會帶來大量的飽和脂肪和熱量,不利于健康。
要達到帶餡食品的真正營養(yǎng)平衡,首先要從原料入手,降低肥肉和動物油脂的用量,提高蔬菜用量。然而,如果放少了肉,又會影響口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營養(yǎng)師建議,肉類餡料盡量多地搭配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zhì)的蔬菜,同時不妨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品,如香菇、木耳、銀耳以及各種蘑菇,還有海帶、裙帶菜等藻類食品。它們不僅可以改善口感,還能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后血脂的上升。另外,竹筍、梅干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種豆制品和魚類也可以入餡,代替一部分肉類,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同時還要注意,食用這些餡類食品時不宜再吃高脂肪菜肴,而應(yīng)搭配清爽的涼拌蔬菜。
制作蔬菜餡料時,傳統(tǒng)上要擠去菜汁,這會讓其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營養(yǎng)成分損失嚴重。按照膳食酸堿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類食品應(yīng)當與“堿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比如,在制作餡料時,一份肉類搭配三份未擠汁的蔬菜原料,才能得到較為合理的組合。
相比之下,以蛋類和蔬菜為主料的餡較為健康,因為其中的油脂來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較大。然而,由于蛋中含磷較多,這類餡料應(yīng)當注意配合富含鈣、鉀和鎂的綠色蔬菜,以促進營養(yǎng)平衡。而粉絲之類純淀粉材料營養(yǎng)價值低,不應(yīng)作為餡料的主要原料。
從烹調(diào)方法來說,蔬菜較多、肉很少的帶餡食品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則營養(yǎng)損失較大,口感也差一些,可以考慮煎、蒸等方法;而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來煮食、蒸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diào)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