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西省宣布,擬對全省治理環(huán)境成績突出的公務員實施重獎,獎金額度高達100至200萬元。獎勵對象以對個人獎勵為主,主要為各重點城市的市縣(區(qū))委和市縣(區(qū))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環(huán)保部門領導及有關人員;獎勵資金來源主要為省財政專項列支。
政府為改變某個單項工作的落后面貌,便動用公共資金對公務員實施重獎,此舉措顯然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關于如何對公務員實施獎勵,《公務員法》第四十八條明確規(guī)定,“對工作表現(xiàn)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跡的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給予獎勵。獎勵堅持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以精神獎勵為主的原則?!倍轿魇M對公務員實施的重獎,不僅獎勵重心完全移到了“物質獎勵”之上,而且獎勵額度之高,也足以令人為之嘆為觀止了。
其次,山西省重獎的獎勵對象,主要圈定為各重點城市的市縣(區(qū))委和市縣(區(qū))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環(huán)保部門領導及有關人員,實際上也等于劃定了獎金流向,即市(縣)委書記、市(縣)長及環(huán)保局長等少數(shù)地方政要??梢粋€地區(qū)要改變環(huán)保領域的落后面貌,若僅僅憑借這幾個圈定的黨政領導的個人努力,顯然不能取得根本的改觀。所以這樣的重獎,不僅不能夠服眾,而且還容易挫傷眾人的工作積極性,使重獎出現(xiàn)令人意想不到的“負激勵效果”。
再者,不適當?shù)闹鬲勥€容易蛻變?yōu)椤蔼剟畹膽土P”。美國肯塔基大學博士米勒曾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表明:當任務變得越來越具挑戰(zhàn)性時,那些沖著金錢刺激來的人比沒有獎勵的那一組多花了幾乎一倍的時間才想出解決辦法來。換言之,即獎勵和懲罰一樣,實際上損害內在動力,而內在動力才促使人們達到最佳表現(xiàn)。
拙以為,山西省欲靠重獎少數(shù)領導來改變全省環(huán)保工作落后現(xiàn)狀的思路或舉措,不僅與《公務員法》規(guī)定的獎勵原則相違背,而且也容易弄巧成拙,使最終結果走到其重獎初衷的反面去。而這種對領導干部“懸賞”式的激勵辦法,社會負效應更不容小視。